第53章 古罗马斗兽场

    游览古罗马斗兽场,已是多年前的事儿,但那情景一直萦绕于心,感慨终未释放出来。此刻命笔,也是事出有因。

    古罗马斗兽场,和佛罗伦萨的古桥、威尼斯的利阿托桥一起,被合称为意大利三宝。而游览罗马,又不可不看此三宝之首——古罗马斗兽场。它是全世界最着名的古建筑之一,据说也是罗马伟大与强大的象征。

    参观古老,领略伟大,感受强悍,都是旅者所乐为。正是怀着此种意绪,我们一到罗马,便兴致勃勃前往,寻访这亚平宁半岛上的名胜。

    斗兽场在罗马市区东南。从外面看去,它是一座残缺的建筑,西墙有四层,其余为三层,墙上的拱形门窗,一个挨一个。进得场内,便有古意扑面。满眼是褪了色的淡红古砖,它上面砌着一层色彩明显的红砖,交接处参差不齐,显示出维修的痕迹,亦可约略看出此前的断壁残垣旧貌。

    整个是露天建筑,呈椭圆形状。四周的看台上,有包厢座席,有普通站位,中间是宽阔的表演场地。几道约2米高的短墙上,据说当年铺着木板,供角斗士或野兽表演。公元6世纪之前这里是斗兽场,而公元4世纪之前是角斗场。木板下面便是角斗士休息处,或关野兽的所在。现在已无木板,露出的是阴森森的曾是野兽或角斗士行走的过道,那里仿佛还游荡着许多角斗士的阴魂。

    面对这座建于公元72年、完成于公元80年的古建筑,我不禁想起意大利作家拉·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它描绘的是公元前1世纪发生在罗马的一次着名奴隶起义,那领袖是奴隶斯巴达克。而小说的主人公叫斯巴达克思。罗马人入侵他的国家时,他在保卫战中被俘,被强迫做了角斗士。作家对罗马角斗场面的描述,残酷而又血淋淋。

    角斗场上没有两个生还者,只有最后一个胜者才能生。在看台上压了赌注的看客的喊杀声中,斯巴达克思用短剑先后刺中了3个敌手。当他击倒第四个敌手时,群情激动,万众高呼,最高执政官、罗马的独裁者苏·拉,最终同意了还斯巴达克思以自由。此后,他成了奴隶起义的领袖。

    面对眼前那万人看台,我仿佛看到,角斗这一天,罗马万人空巷,都来欣赏这野蛮的人杀人的竞赛运动。最高统治者还出钱让罗马市民连续狂宴3天,纵情享受种种娱乐,每天大吃大喝到深夜。

    我还仿佛看到,在这数万名对角斗士做死亡判决的看客中,也有“圣洁”而又“仁慈”的贞女,她们也欣赏角斗士的惨死情状,使自己的感官欲望得到满足。

    罗马斗兽场,进行过无数次类似的演出,无数角斗士的鲜血,渗进了这方土地之下。直到公元404年,才停止了角斗士的角斗表演。

    公元前1世纪的意大利人的生活,缩影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当时的政治和文化面貌。那是西方文明中曾经存在好几个世纪的古老状态之一,在它的文明长河中留下了让后人难忘的印记。

    我想起同时期的东方。那时的中国是西汉时代。自春秋战国之交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中国此时脱离了奴隶制度已有三四个世纪。战争中的俘虏,都不再残杀,而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劳动,后来甚至在刺额之后,有的还被派到远处经商。这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这个时代的中国,未闻让战俘充当角斗士之说。古代中国人的娱乐方式,有打猎、斗牛之类,寡闻有如古罗马那样的人与人的“角斗”。

    各个国家的文明史,都以自己的方式,谱写着进步的轨迹。我们的文明比人家早,那是不争的事实。说实话,看这斗兽场,我没有领略出伟大,却是感受到了残酷和野蛮,奴隶、角斗士惨死之状不忍想象。

    我把笔写这篇文字时,思绪忽然闪回到今天。一场不义之战,许多士兵成为战俘,人身立马沦为囚奴,待遇就如猪如狗,生死不由自己,尊严受尽凌辱。已被揭露出来的许多虐俘事实,让世人触目惊心。在高唱人权至上的今天,原来竟还有如此的文明大倒退!

    此外,欣赏残忍之风,今天也没有消失。那些暴力影视,血淋淋的描写,不是仍然常见吗?角斗场的遗风不是还时有演示吗?呜呼文明,你何时才有洁净之躯?

    感慨命笔,难书游兴,笼罩于眼前的,只是那被迫的互相残杀。故本文的题目,不说“游”而曰“吊”,为文的目的,是吊那些惨死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