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金秋下扬州

    有诗曰:烟花三月下扬州。阳春三月,李白送朋友乘船从黄鹤楼启程,顺江而下,直指扬州。艳阳照耀在江面上,薄雾中波光闪烁,灿若金星。明媚的春天是扬州繁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游玩瘦西湖的最佳时机。金秋十月,虽然景色不如春天那般绚烂,但秋风送爽,大多数树叶绿中寓黄,别有一番情趣。

    古人是乘舟下扬州,我们是乘旅游大巴前往。一路上,窗外的景观从一片片成熟的玉米地,到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看得出长江江北和江南的差异。车在高速路上行走很平稳,一大早出发,午餐在车上吃,下午3点多钟就到达了此行第一站扬州何园。何园是全国着名的影视取景基地,曾拍摄过《青青河边草》《苍天有泪》等着名影视剧。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原名“寄啸山庄”,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台何芒舰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进行扩建,历时13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园林。建成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题名为“寄啸山庄”,又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走进何园,便感受到其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湛,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园内有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个部分,建筑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扬州揽胜录》一书,称其为“咸(丰)同(治)后城内第一名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作。

    徜徉园内,看见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宛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穿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

    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楼前山石峻峨,清静幽雅。由此再往南即为住宅区。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参观完何园入住宾馆,随即,我们打的去扬州市中心的着名小吃街吃特色小吃,而后趁着酒后微醺游览了街心的文昌阁和四望亭,并马不停蹄地前往观赏了古码头的美丽夜景,真有些令人流连忘返了。

    次日清晨,起早赶往瘦西湖景区。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和杭州着名的西湖比起来,瘦西湖的湖道窈窕曲折,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我们走在垂柳依依的岸边,看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瘦西湖怎一个“瘦”字,将瘦西湖描绘得妩媚窈窕,好生了得,这让我想起了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着名词句,于是,一个朦胧曼妙的江南女子便惟妙惟肖地呈现在我的前面,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超然脱俗,看,她已经翩然朝我碎步走来,真令人怦然心动。

    据说清朝时,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眼前的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漫步其中颇为惬意。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时值秋季,虽然当下没有盛开的鲜花点缀,但秋高气爽的时节还是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一行本想乘船游览瘦西湖景色,但因为时间太紧,如果荡桨湖上,就会错过两岸许多知名的景观,便只好放弃。“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我们一直沿长堤走到尽头,便见一圆洞门,上书“徐园”二字。走进门内便见一池幽幽清水,池内遍植荷,荷叶已经枯黄,更见不到荷花的踪影。池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几株翠柳迎风飘舞,景色非常宜人。园内正厅叫“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正面有红木护墙板壁,屏风式样,每屏镶有清代山水瓷画,外复玻璃,工艺相当精美。

    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我们只能远眺其静静地坐落在湖中,用照相机将其拉近一些,并留下它的水中倩影。据说,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我们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显得十分精巧。而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幅精美的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真是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隔扇,堂后是桂园。听导游小姐说,每当八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五彩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巧妙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可谓巧夺天工。五亭桥有15个桥洞,更巧的是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个月亮,15个皎洁的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美不胜收。此时泛舟穿越洞间,月下赏景,别具情趣。看来我们此行是错过时机,只好等到来年了。

    身在五亭桥,向东面眺望,便看见一个深入湖中的小岛,岛上有一临水建筑,远远看上去,如同浮在水上的鸭子,这就是凫庄。走在长堤从瘦窄的湖面上看过去,很容易就可以看见一个很显眼的白塔,它距离五亭桥不远,为砖石结构,共分三层,上置青铜鎏金塔顶,中层为完室,均做圆形,下层为台基,做正方形,显然整个造型是模仿北京北海公园喇嘛塔的形式构筑的。

    走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岸边,边走边领略着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的风范,几乎是一个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其中,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面前的整个瘦西湖景区,不愧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赏美景时间过得飞快,就要离开瘦西湖了,但我仍是频频回首恋恋不舍,俨然就像是要别离心目中的俏丽“新娘”。哦,美丽动人的瘦西湖,也许不久,我又会来到你的怀抱,在旖旎的湖面上泛舟,拥抱你娇柔纤细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