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回

    想到这里,吴贵妃真是又惊又怕。

    惊的是自己身为皇妃,尊崇无比的人物竟失身于无名之辈,怕的是贾宝玉会因此嫌弃她,厌恶她,丢弃她……

    没错,在她眼中,贾宝玉也是帝、王之尊,委身侍奉贾宝玉,并不算什么,而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也就是为何当初贾宝玉还是将军的时候,她还有些抗拒,胆敢对贾宝玉动手。而在知道贾宝玉是皇孙之后,便彻底臣服了的原因。

    面对吴贵妃的提问,贾宝玉意味深长的看着她回道:“你觉得呢?”

    吴贵妃便不敢直视贾宝玉的眼神,埋着头,认真给他捏腿。

    好在贾宝玉并非恶毒之人,不会此时再羞辱于她。

    见她居然还有羞耻心,贾宝玉心里反而欣慰一些,道:“皇后已经答应救你一命,太后那边有我与皇后一起应对,你与萧嫔等人,就全部到感业寺为皇室祈福吧。”

    涉及切身大事,吴贵妃立马可怜巴巴的道:“真的要去吗?我不想去,那些寺庙庵堂又脏又臭的,而且,去了那边就再也见不到你和娈娈了……”

    “想喝鸩酒,便留下吧,到时候我帮你收尸。”贾宝玉淡然笑笑。

    吴贵妃神色一窒,神情低落下来。

    贾宝玉瞧她一眼,瘫回椅子靠背,漫不经心的道:“听说过杨太真的故事吗?”

    吴贵妃认真想了想,点点头。

    她可是被家族从小作为皇妃培养的,琴棋书画样样都有涉猎,读书自然也不少。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自然耳熟能详。

    咦~?!

    杨太真?太真不就是杨贵妃出家之后的道号吗?这么说……

    吴贵妃眼睛中猛然绽放出异彩来。

    她一下子明白过来。

    贾宝玉这是把她比作杨贵妃,让她也像杨贵妃那样,先去感业寺出家,等到他登基当了皇帝,或者说等太后死了,他真正一言九鼎的时候,再把她接回宫里享福?

    定是这样没错了!

    杨玉环是贵妃,我吴青萝也是贵妃。传说杨玉环善舞,我吴青萝亦不逊色半分……

    贾宝玉看吴贵妃喜形于色的样子便知道她想通了。

    倒还好,不算笨。

    轻轻抚摸了一下她香软的肩头,贾宝玉便要离去。

    吴贵妃赶在他站起来之前一把抱住他的腰,将他留下,带着讨好之色的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也愿意先去感业寺,不过,我还有一个请求……”

    “说吧。”

    对贾宝玉而言,只要这女人不给他惹麻烦,他也愿意给她一点好脸色。

    “去感业寺可以,能不能不要剃度啊,我想留着我的头发。”

    吴贵妃很认真的道。说话间,还偏头撩了一下背后的长发,向贾宝玉展示其美好。

    不得不说,吴贵妃这一头青丝,真的有够光鲜黑亮的,能够为其美丽的容貌增添光彩,若是剪去,确实有些可惜。

    吴贵妃为达目的,将贾宝玉的手拉过去抚摸自己的头发,一边道:“我的头发要是被剪去了,别的倒还好,就是以后人家还怎么跳舞嘛……

    还有,你还没有看过我跳舞呢,你没听说人说过吗,我跳舞很好看的呢,你要不信,我现在就跳给你瞧?”

    贾宝玉倒是突然想起来,确有此事。

    跳舞乃以色艺侍人的典范,自来为大家闺秀所不齿学。吴贵妃妖媚之名,多半从此而来。

    但是贾宝玉自然不会这般认为,会跳舞的女人,多半更懂如何展示自身之美,比如她的侍妾杜秋娘,便是以舞姿优美跻身青州第一花魁,他对其也是疼爱有加。

    花魁的舞姿他见惯了,却不知道贵妃的舞姿又当如何……

    没什么可虚伪的,贾宝玉既然想看吴贵妃的舞姿,自然不会让她变光头,于是便答应了她的请求,说是会帮她想办法留下她的头发来,然后便走了。

    “娘娘~”

    之琪进来,看见自家贵妃娘娘坐在地上傻笑,有些不解。

    吴贵妃扶着她起来,眼神特别明亮,“呵呵,本宫告诉你,咱们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过不久了,你放心,本宫一定会重返这座皇宫的!”

    贾宝玉不知道,吴贵妃留了一个心眼。

    她故意要贾宝玉留她的长发,实则有一个小心思。

    贾宝玉此刻让她去感业寺,未必没有想着就此打发掉她这个麻烦的可能。

    甚至就此不再管她也是寻常,毕竟他将来当了皇帝,会有大批的年轻秀女进宫供他享用。一个名节有污的女人,不要也罢。

    要是他果有此心,大概是不会在意她留不留头发的。

    反过来,他既还在意,便足以说明,贾宝玉没有骗他。得了这个定心丸,比她保住自己的头发更重要。

    从后宫出来,贾宝玉照常去了内阁,阅览、处理重要朝政。

    期间田衡与卫立琁联袂求见,向他禀报了两件事。

    一件便是四皇子遇害一案,刑部已经在整理卷宗,田衡特来向贾宝玉汇报、请示。这件事毕竟涉及很多个方面,刑部也不敢自作主张。

    对此贾宝玉倒是不太重视,让刑部照实记载。反正四皇子之死原本就是忠顺王所为,他要是在其中作何“粉饰”反而失真,惹人揣测。

    另一件事则是关于制定西海将士们的奖赏、抚恤之事。

    卫立琁新任兵部侍郎,对这些事很是用心。他知道以他的年纪很难再上战场杀敌建功,所以能够坐镇中枢,为战场上的将士和同僚们做好统筹,为武人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他余生最重要的使命。

    这件事贾宝玉也认真想过,毕竟对他现在来说,政事再重要也不是首位。

    掌握一定的军权,获得更多军方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改善民生,治国安民是当了皇帝之后着重考虑的事。

    “本王认真查过军制,发现上一次调整各军军饷、抚恤标准,还是太上皇征和年间的事了。

    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已久,民间生活水准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军人的军饷也该升一升才好。

    对此本王决定,将边军、节镇官兵、绿营以及京畿之地所有将士们的军饷提升两成,抚恤银提升三成标准发放,卫将军觉得如何?”

    卫立琁一听,面上立见喜色。不过为了贾宝玉和朝廷考虑,他还是道:“如此虽好,但是朝廷近来不是……”

    近来朝廷不是听拮据的嘛。

    贾宝玉摇头笑道:“这次西海之战大概是打不了多久了,而卫将军替朝廷抄来的那些银子才用了不到三成。本王会通告了户部,将余下的现银子全部抵充为兵部的军费,所以卫将军可以直接将那批银子带到兵部,不用再移交国库,用途也只需要做好账目,报送内阁与本王知晓便是。如此,可能保证这次提升军饷和抚恤之事顺利施行?”

    卫立琁听完这话,才是真正的大喜过望,以他的沉稳竟也忍不住问了一句“当真?”。

    三个月前那阵子轰轰烈烈的抄家可就是在他手里负责的,他自然清楚其中的账。

    抛开那些一时折卖不出去的田庄地产不算,都是大几百万银子。

    要知道国库支给兵部一年的军费总共也才一千多万两,贾宝玉这一下子给添了便差不过三分之一,兵部这个年便好过了。

    兵部好过,天底下的官兵们便好过了,什么年节赏银、今年部分漏发的过冬棉衣,这些都能补上了。

    最关键的,这个大大的好处是他带到兵部的,对他这个兵部的新任领导来说可是重磅利好的消息。

    试问谁不希望自己衙门的话事人臂膀硬,还能给大家都带来好处?

    “那敢问殿下,这军饷和抚恤一下子提高这么多,往后每年国库划给兵部的军费开支,是否也应该升一升……”

    “这是自然。”

    贾宝玉点头,并解释道:“宗阁老已经预算过,今年全国虽然多地都有灾情,但是岁入却要比去年略多一些,而朝廷明年可预见的大事并没有几件,所以只要税银全部入库,朝廷便会宽裕起来,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虽然国库存银几乎见底,但是好歹还没有财政赤字,这一点令贾宝玉很满意。

    这样一来,他的拳脚便可以在最快的时间施展开来,而不用因为没钱而搁置。

    卫立琁则完全陷入喜悦之中不可自拔。他这一上任,又是提升军费,又是带了几百万的现银子进兵部,他都能想象得到那些同僚们将他视作财神的眼神……

    贾宝玉见卫立琁如此,只是笑笑。他这么做,确实有帮卫立琁快速在兵部站稳脚跟,以便他能通过卫立琁更好的控制兵部的意思。

    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他要让整个军方的人看见他对军方的重视,让他们能够更加情愿的追随他,拥护他。

    因此,他又让卫立琁要在已经提升的抚恤标准上,将西海大战牺牲的将士的抚恤再添两成,理由便是寒冬作战的御寒奖赏。

    西海大战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但是毕竟算不得存亡之战,不可随意大幅度提升抚恤,否则于军制不稳。只加两成,是他对西海战事牺牲的将士们的一点心意。

    卫立琁和田衡二人也是深谙庶务的人,很快便明白了贾宝玉的苦心,对贾宝玉大加一通马屁之音。

    然后卫立琁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听说,宗室中有许多人听说忠顺王被殿下关入天牢,纷纷串联,已经有人去熙园求见太上皇,试图替忠顺王爷说情……

    臣已经派人阻止,不许他们前去打扰太上皇的安宁。”

    卫立琁是聪明人,用打扰太上皇的安宁为由,名正言顺。

    贾宝玉闻言,一双好看的眉头情不自禁的一皱,最好摇头:“将人撤回来吧,不必阻拦,正好…正好本王也想瞧瞧太上皇的意思……”

    忠顺王之事,算是他主政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杀,还是不杀。杀,如何更合理,不杀,如何保证忠顺王以后能够安分。

    其实那日太上皇的反应,大概有一种全凭他处置,太上皇全无干涉之意的意思。

    但是,他不确定这是太上皇要培养他作为帝王的狠辣,还是在考验他的心性。

    他需要从太上皇更多的反应中,判断出太上皇真正的心意,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断。

    至于那些宗室的人会不会在太上皇面前说他的坏话,他并不在意。

    太上皇没有得老年痴呆,那些人越造谣他的不是,粉饰忠顺王,对他来说可能越有利……

    ……

    怡红院,一个人衣锦还乡,整个人洋气的不行。

    “来来来,你们六个人人都有。你们一年到头难得出去一趟,这些东西都是我特意给你们挑选的,喜欢的都拿去。”

    晴雯一身鲜丽到直奔主子奶奶款的装扮,坐在那大炕头上,一边吃着好姐妹孝敬端上来的水果,一边派发自己从外头给她们带的礼物。

    袭人也抽闲走过来瞧,然后便戏笑道:“啧啧,你以前抠抠搜搜的,哪儿舍得花这钱给我们买这些?定是出门帮二爷办差事的时候偷偷贪墨了银子,你就不怕我们在二爷面前嚼你的舌根?”

    “呸,谁抠搜也没你抠搜!你们瞧瞧她,真是不识好歹,得了,她要是不要,正好你们一个多分点。檀云笨蛋,你拿那个,那个是我专门给你挑的,适合你的肤色……”

    见晴雯如此,袭人也就不说了。她本来也是取笑,屋里谁不知道晴雯有敛财的爱好,偏偏二爷又偏爱她,背地里不知道给她骗去多少银子装在她自个儿的箱子里……

    袭人素来不甚爱财好货,所以只随意拿了两样瞧得上眼的,便回头与晴雯说话。

    “你出去这么久,回来也没去给太太请安?”

    “早去了,太太还夸我呢。”晴雯歪着头,显示着心情的愉悦。

    袭人瞅了她衣裳一眼,心里暗暗摇头。

    听晴雯的意思,她便是穿的身上这一身去见的王夫人。但他却知道王夫人最不喜不守本分的丫鬟,晴雯这身装扮,已经有些过分了。

    只怕王夫人也是知道她得贾宝玉喜爱,所以才没有发作吧。

    心里感慨一下,又问晴雯这是就回来了还是还要回去,得到答复之后便道:“你的房间我已经让小丫头们给你打扫干净了,估摸着你这些时日也累着了,便先回去休息一下吧,不然晚上二爷就该回来了。”

    晴雯闻言,有意想要问一问贾宝玉的近况,但是又想,她这一问,不是暴露了贾宝玉已经挺久没去瞧过她了?

    因此忍住,只把好闺蜜檀云抓进自己的房间,按在被窝里悄悄打听……

    贾宝玉也没想到晴雯会突然回来,这些时日忙着太上皇大寿的事,一直没有过去小院那边,不想这小妮子就耐不住,回怡红院了。

    “二爷~!”

    听见一声娇滴滴,清亮悦耳的声音,贾宝玉回头便看见晴雯拧着双手站在走廊前望着他。

    不高不矮的身量,水蛇腰,削直的肩膀,身上套着在寒冬里显得单薄,但是更能展示女儿身形之美的银红色小袄。

    一段时间不见,贾宝玉发现晴雯这丫头越发生的鲜艳靓丽,近有动人心魄之美。

    听到浴房里丫鬟们催促他进去沐浴,贾宝玉便只对着晴雯微微一笑道:“回来就好,先回去收拾一下,今晚来暖床。”

    贾宝玉说完便进屋了,唯剩下一院的大小丫鬟,偏头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