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陷入一个因为我想和你做朋友的游戏。

    一大早,手机钉钉上突然窜出来一条好友请求,点开一看,我又双叒叕被奇葩骚扰了。

    作为一个小(dan)心(xiao)谨(pa)慎(shi)的人,我默默地关掉了A**,并假装没有看到这条信息,心里早奔跑过千万匹的***——你这样都能找到我?

    我称这个和我只有两个月短期恋爱关系的男人为奇葩。为什么说他是奇葩呢?

    刚在一起一周时间就站在红树林的海岸线边发誓爱我一生一世至死不渝,并且要求我对天发同样的誓言,不然就天打雷劈;谈恋爱两周就哭着闹着要结婚,逼着我过春节一定要和

    他回老家,开着我的小车去走他们老家只有牛车才能走得了的泥路。

    类似于因为他爱我,因为他号称对我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所以我就一定要怎样的事件数不胜数。

    而且自从知道我买了房子以后,奇葩就开始婉转地提出要把他爸妈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享享福,因为他们辛苦了一辈子。

    Excuse me?我当初连自己的亲爹娘都没打算要接到身边来,我和你爸妈很熟的吗?

    看到这里,有点脑子的人应该都明白了,他之所以陷入这样的疯狂,不是因为我美过了迪丽热巴、古力娜扎,而是因为我的经济条件优于他无数倍。我是吃过苦的人,从来不会觉

    得找对象穷一点有什么关系,但我还没傻到没孝敬自己的爹妈就要先孝敬别人爹妈的程度。

    于是在火速分手后,我开始自作自受地陷入了被骚扰支配的恐惧之中。

    这个奇葩仿佛从

    来不懂什么叫好聚好散。

    在微信和电话无数轮疯狂的辱骂后,被拉黑的他开始通过非常规的渠道联络我。例如在微信上@我一下:“你还住在XXXX小区吗,我怎么没见到你了?”附带一个在我房子周边的

    定位。

    虽然不住那里了,他的信息还是让我颤抖了一下,脑海里飞快地闪过“因爱生恨前男友泼硫酸毁容”“分手后女生被前男友连刺9刀”等等一系列社会新闻,然后再努力地自我安

    慰,他性格偏激但本质还是善良的,说不定只是碰巧路过,不是故意跟踪。

    然后是支付宝,万恶的支付宝开通了社交功能,他开始用支付宝联络我:你过得好吗?我很想你哦。

    我又颤抖了一下,默默地谴责自己当初是不是眼瞎了才找上这么个货,然后继续装死,祈祷他有一天可以忘记我,或者把我当个屁放了。

    直到他终于记起来可以用QQ信箱给我发邮件。

    “你还好吗?我很想你。大家都结婚了,做不成情人可以做朋友吗?”

    我盯着这封语言和智商都LOW到超过人类底线的邮件,疯狂地敲打键盘回复了一串字:

    “我很好!不想联络!不想做朋友!不要再找我!”

    然后火速拉黑信箱。

    那一刻我好想跳到他面前,朝他疯狂地大喊:“你看清楚啊,我生两个孩子了啊!我是已婚妇女而且已经130斤,一屁股就能坐死你啊!求求你放过我啊!我不想再回忆过去啊!

    你这样不依不饶我很抓狂啊!”

    我这几年,仿佛和他在玩一个叫做“我想和你做朋友”的

    变态游戏。要命的是,在互联网信息和功能都爆炸的时代,他如果想,是总能够找到我的。

    可是——

    凭什么,你爱我,我就必须要爱你?你想娶我,我就必须要嫁给你?

    凭什么,你想和我做朋友,我就必须要和你做朋友?你想找到我,我就必须要出现?

    我可以选择和谁做朋友吗?我可以。

    我可以选择这辈子不要再见到你吗?我也可以。

    因为我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依然坚持半个小时的慢跑;我注重饮食健康均衡,想要长命百岁;我努力工作,写字,妥善地照顾家人和自己;我每天都怀抱着梦想,去争取属

    于自己的越来越好的生活。

    那么,我为什么不能选择和谁做朋友,和谁绝交?

    就因为,你的那一句:我曾经真心真意对你,你居然甩了我,我不甘心?

    接到这本书的选题的时候,在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这个故事。“因为我爱过你,所以你必须回报我”,这是典型的逻辑谬论。同时这也是我想要写一写逻辑学的首要原

    因。我想抛开文字间的情感,人性和欲望,从更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为什么世界会变成现在这样?

    为情所困的女生从二十楼一跃而下,是因为男友移情别恋?

    老太太独居十二年,只因重男轻女,不孝独女从未回家探望?

    ……

    这个世界在公平和不公平的博弈之间搅拌,揉碎,撕裂,谁都觉得自己是最有道理的那一方。

    我们大家从出生开始接受不同的教育,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遇到不同的人,培

    养了各式各异千奇百怪的价值观,所以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待生活的方式。

    我想要去结束的事,另一个人未必想要去结束。

    而我唯一能够尊重他的方式就是,当他下次想起来要骚扰我的时候,我永远都尊重他的选择。因为每个选择都在被自身逻辑驱动,而逻辑是每个人根深蒂固的能力,哪怕是错误的。

    而我也将永远对此保持沉默,这也是我的逻辑驱使我做出的选择。

    你是看见了真心,还是只看见了钱??

    物质论,货币标准,拜金主义。情感的表达需要物化才能体会到对方的情真意切,否则就会陷入负面的臆想和揣测。并且价格越贵,价值越高就越是能体现出情意的轻重程度。到

    最后甚至上升到物质可以取代人物主体的趋势。通常以这样的物化标准去判断感情关系的亲疏,最终只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悲催。

    【Mrs.P的开场吐槽:送礼代表我爱你?红包全是真情意?】

    我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个月都会有那么一些花销是被消耗在人情上。作为一个情商低能儿(我妈说的),我一直坚持着人不烦我,我不烦人的原则。就事论事,不牵扯太多

    复杂人际关系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可是我妈偏不,她坚持要我在结婚的时候举行一场盛大的、隆重的、酒菜可以一般,但是桌子一定要够多的婚礼,因为她要把“之前送出去的人情”收回来。

    这个人情在这里特指的就是粉红色的RMB。

    但是穿着婚纱,然后在几十张桌子的缝隙之

    间穿行,你浓妆艳抹在台上走台步,人家在台下嗑瓜子啃鸡爪,可能还会有几个熊孩子留着哈喇子在旁边爬来爬去……恕我直言,我确

    实体会不到这样做的快乐之处在哪里?

    我妈翻了个白眼:“你不懂,这个快乐要到你数红包的时候才能体会得到。”

    哈?

    我至今没办婚礼,甚至没有拍婚纱照,这是我妈嘴里我“智障”的原罪之一,因为我让她亏大了。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所遭遇的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两个字:送礼。

    朋友结婚,送!长辈生日,送!领导高升,送!

    就连我隔壁老张家阿姨的儿子考上了重点初中,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不亚于孩子亲生父母,我还被我**着掏出500元放进一个红包里送出去。说来也是搞笑,钱就是钱,凭

    什么外面包层红纸它的意义就改变了?

    为此,我与我家老太太产生了较为激烈的争论。

    “可以不送吗?”

    “不行!”

    “我和他们家又不熟!”

    “做人要讲人情世故。下次你有什么事,人家一样会想着你的。”“我发誓,下次有什么事坚决不要他们送的红包!”

    “不行!你得让人家知道你也为对方高兴啊!”

    “我直接去告诉他们我为他们儿子高兴不行吗?”

    “你这孩子,怎么说不听?”

    你们看,在我妈的逻辑世界里想要表达一种类似替对方高兴的感情,就得用钱。

    如果我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说我冲进老张家喜气洋洋地唱首《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样的方式是肯定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