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DNA和犯罪心理教授
1
1998年2月10日,正月初八,春天已经到来,虽然依旧寒意深重,但是有春天的意味在空气里,让人也是欣喜。春节一过,“漠南系列切颈杀人案”专案组便快速投入了新一年的工作中。
在周吉峰副局长的安排下,专案组分成两组,第一组由吴迪和陆树斌负责将案件向上级申报的材料和技术勘验。局里要求专案组快速组织材料,向公安部申报该案成为部督案件,这样的话,首先可以申请到办案经费,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得到公安部有关专家的协助。第二组由方远山负责,对受害人的情况再进一步进行现场及外围的摸排勘验工作。
陆树斌是一个严谨古板且有些冷傲的老头。他对我能进入专案组应该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所以每次和他相处时,他对我的态度都很僵硬,所以在分组时,我认为我应该会被分到方远山这一组。
但是在上午11点快要下班
时,周吉峰副局长在自己的办公室召集我们安排工作,他让我跟陆树斌去北京向公安部递交案件卷宗,同时向部里有关刑侦专家请教案件刑侦技术方面的专业问题。
“对了,树斌,你听说过DNA吗?”周副局长在安排完工作的最后,突然问陆树斌。
“当然听说过!”陆树斌说,“那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人类染色体鉴定技术,据说可以通过一根头发,一点儿唾沫鉴定出亲子关系。周局长,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们现在在凶案现场已经提取了大量的**和血液,只要通过DNA技术鉴定,就能立刻查出谁是凶手,比指纹更加准确。
不过,据我所知,现在国内仅有的几台进口仪器,都在公安部刑事技术研究所,想要做这种鉴定,就要把被鉴定者的鉴定物拿到公安部才能做比对。而且,目前DNA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上争议也比较大,虽然它比指纹鉴别更先进
,但是因为有一些伦理方面的问题,在社会上存在着争议。据我了解,DNA鉴定也存在着亿分之一的误差,不像指纹虽然传统,但是基本不存在误差,所以DNA技术目前还不太被广泛运用到公安技术侦查手段上去啊!”
周局长点点头:“我知道,但是,既然要去北京一趟,还是带上现场采样,去跟公安部的领导提提,试试吧!”
陆树斌回答:“好!”
然后他看着我,说:“我从来没有和小汪配合过,她是一个女同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沟通起来都有困难,我想带我的助手小王一起去。”
这完全出乎我意料,陆树斌竟然会这样丝毫不留情面地拒绝和我的合作。
“小王没有进入专案组!”周吉峰副局长显出异常的耐心,对陆树斌说,“我们局里法医科的人手有限,漠南不单只有‘漠南系列切颈杀人案’,还有许多恶性刑事案子需要人手。而汪小童作
为专案组唯一的女性,她更适合做理论方面的工作,难不成让她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晚上去趴在公园树林里蹲守吗?”
陆树斌不再吭声。
“连夜准备材料,明天就去北京!”周吉峰副局长口气坚定,似乎不容任何人再提出异议。
接下来的部署,是其余专案组成员立刻进入具体的案件侦破当中去。按照初步的方案,是在市局治安科科长陈天明的协助下,由方远山带队,再一次对“88.5.26”“94.7.27”“98.1.16”“98.1.19”四起案件的受害人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了解。
1988年的,也就是十年前的首起案件最为重要。方远山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受害人的身份、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切入点,为什么是她们,只是她们会成为受害人?现在只有受害人的情况会告诉我们答案。
我不得不承认,方远山是一位非常优秀
的刑侦警察,他的思路完全符合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脉络,但是我接下来要跟着陆树斌去北京,所以我暂时无法向方远山学习他丰富的刑侦实战经验了。
会议结束后就下班了。
吴迪跟着我走出公安局大院,我们因为同在一个专案组,所以经常同出同进也让所有同事觉得是正常的。
“听说你要和陆科长去北京?”
我转脸看他:“是啊!”
“那你要照顾好自己,去的时候多带点儿衣服,注意安全!”
我看着他:“我这么大个人了,还在北京上过四年大学,当然会照顾好自己了,你不用担心。”
吴迪憨憨地笑:“我就是怕你在外面受委屈,陆科长这个人比较古板,不好相处。”
我说:“没关系的,他人很好,就是严肃了点儿。”
吴迪笑笑:“那就好。”
“谢谢你啊,这么关照我!”我说,“中午到我家去吃饭吧,也顺便告诉我爸妈我要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