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于二胎那些事儿

    二胎,要不要生?

    夏梦问诊记

    二胎政策的放开,给周晴原本平静的小生活投入了一个“幸福炸弹”。丈夫自政策公布之日起就乐得像个孩子,公公婆婆也打来电话催促他们再生一个。平心而论,周晴也非常想再生一个,可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周晴却有点高兴不起来。

    她坐在我对面,缓缓地说道:“生二胎,这是我做梦都想的事情,但当这件事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我还是有不少顾虑的。”看着她沉重的样子,我不禁安慰道:“生二胎,只要身体条件达到标准了,就一切没有问题。”“可是,我……”周晴担心地分析道,“我现在已经39岁了,即便是今年顺利怀上,生的时候已经40岁了。再说了,很多二胎妈妈怀孕都不那么顺利,拖个一年半载的,到那时岂不都40多岁了,这样,即便是怀上了,还能生得顺利吗?”

    听得出来,周晴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对二胎也有一定的认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掉进了“生与不生”的漩涡中。

    “这样吧,今天我先给你做个检查,改天最好让你老公也过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是否符合二胎生育的标准。要知道,这生不生二胎呀,不是仅仅心里和嘴上说了算,还得看身体是不是允许,这才是硬性指标呢。”

    夏梦来帮你

    随着二胎政策这枚“炸弹”的落下,众多家庭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搅乱了。一时之间“二胎”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在生活中,人们见了面不再以“吃饭了吗”作为打招呼用语,取而代之的是“生二胎吗?”

    生孩子远远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于二胎妈妈来说,年龄大、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第一胎时曾出现的危险……这一切都成了阻碍生二胎的硬伤。那么,究竟能不能生二胎呢?究竟哪些人能生二胎,哪些人不能生呢?这关键得看身体指标是否达标。

    1.男方的**情况

    众所周知,**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了你能否顺利地怀上二胎。**产生于男性的**,经过**可以直接进入女性的**、宫颈等生殖系统。因此,女方要想正常怀孕,就必须保证**质量,因此男方的**是二胎生育力评估的主要检查项目之一。

    2.女方的卵巢功能

    对于二胎妈妈来说,从外部看年龄是硬伤,其实内部的卵巢功能减退才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尤其是对月经不调,甚至出现闭经的大龄女性来说,在备孕二胎之前,一定要明确卵巢功能和排卵情况。

    3.女方的子宫环境

    对于怀孕来说,子宫是受精卵着床的部位,子宫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受精卵能否着床。在现实中,不少女性朋友生完一胎之后,曾因为避孕失败而出现一次或多次流产,这样一来

    ,子宫及子宫内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重伤。还有一部分女性,因为人流手术或者各种疾病造成了宫腔感染、宫颈或宫腔粘连等,这所有的一切都会导致继发性不孕,当然即便是侥幸怀上了,也会出现流产的现象。因此,大龄二胎女性在备孕之前一定要做好子宫B超检查。

    4.女方的输卵管情况

    输卵管是精卵结合的唯一通道,它具有极其复杂而精细的生理功能,承担着卵子、**获能,受精,受精卵输送等任务。但是这条管道却经常会出现堵塞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大龄女性来说,一旦出现输卵管堵塞、不通、粘连和积水等现象,均可能导致二胎迟迟不孕。因此,准备生二胎的大龄女性在备孕之前,一定要对输卵管进行检查,确保其畅通无阻。

    生二胎,做个检查最保险

    夏梦问诊记

    王女士来找我调理身体,她刚做完人流手术,并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而是没留住。

    今年刚过完春节,王女士就发现自己怀上了二胎,一家人都非常重视,但是王女士经常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儿,又不是没生过,怀孕不就这么回事吗!”平时,王女士也是想吃啥就吃啥,该去医院检查也不去。

    怀孕五个月的时候,王女士总是感觉到一阵阵头晕、眼花,一天早晨,她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家里人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一查血压,高压达到了180,低压120,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王女士在怀二胎期间从来没做过检查,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自己判断,并不知道自己患了妊娠高血压。她的病情不稳定,孩子目前的情况也不好,只好终止妊娠了。

    夏梦来帮你

    民间有句俗语“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话虽不雅,却道出了不少二胎妈妈的心声。在经历了第一胎之后,很多二胎女性经常以经验者自居,遇到问题,常常凭经验来判断,而不是去检查,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才造成种种危险。

    对于二胎妈妈来说,年龄大,容易出现的危险就多,比起年轻的女性,在备孕的时候更不能忽视检查。那么,作为一名二胎备孕妈妈,必须做哪些检查呢?

    常规妇检: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了解二胎备孕妈妈是否有盆腔炎,或者子宫内膜异位。常规检查是降低再次怀孕发生宫外孕、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妇科B超:了解子宫形态、内膜厚度、卵巢大小、卵泡基数等,预测卵巢的储备功能。

    感染相关因素:通过查**和验血,了解二胎备孕妈妈的**中滴虫、霉菌、支原体是否呈阳性,血液中是否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以免影响受孕

    或者造成胎儿畸形流产。

    内分泌检查:如内分泌激素、甲状腺功能、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内分泌检查,可以了解二胎备孕妈妈内分泌是否正常,借此判断其受孕能力。

    一般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的检查,另外还应该进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常规检查。

    抗体检查:可查抗**抗体、抗卵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狼疮因子等。这些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抗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孕或是造成流产。

    25羟基维生素D检查: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偏低会导致吸收不良,机体出现缺钙就会出现夜间睡眠出汗的情况。孕期缺乏维生素D,会使胎儿骨骼钙化和牙齿萌出受影响,严重者可致胎儿患佝偻病。

    代谢相关检查:如叶酸代谢、微量元素、耳聋基因的检查等。

    环境检查:可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或对有异味的环境进行检查。如备孕妈妈缺乏微量元素,则在孕前需要补充,以确保怀孕后母体的营养。

    除了这些相关的检查之外,二胎备孕妈妈在备孕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体重指数:就是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如果体重指数>25,那就要注意减轻体重,但是一定要通过健康的方法减重,如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等。如果对体重不加以控制,就会增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流产的风险。

    监测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胎妈妈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会增加。所以备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若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加以治疗。

    血糖、血脂情况:为避免出现“糖妈妈”“糖宝宝”,二胎妈妈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测定,可以选择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了解体内糖代谢的情况;血脂检查也很关键,血脂升高,会加重妊娠血栓发生的概率。

    甲状腺功能:二胎备孕妈妈备孕前一定要检查甲状腺功能,胎儿的发育不能缺少母体甲状腺素的供应。

    肝、胆彩超:检查脂肪肝等情况,最好不要带脂肪肝怀孕。

    二胎妈妈,千万要管理好体重、血压与血糖

    夏梦问诊记

    王女士和赵先生,婚后非常恩爱,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女儿,二胎政策放开后,他们还想再要一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王女士怀孕了,赵先生非常高兴,每天变着法子给她做好吃的,还隔三岔五地给她买营养品。怀孕2个月后,赵先生怕妻子工作太累,就提议让她辞职,安心养胎,于是王女士便辞掉了工作,专心在家养胎。

    辞职后,王女士每天睡到9点多才起床,吃完早餐,稍微活动一下,就开始睡午觉。睡到3点多

    起来,婆婆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饭。吃完午饭,再看会儿书,看会儿电视,陪老大玩会儿,就到吃晚饭的时间了。这一天,除了吃、睡,活动量非常小。

    就这样王女士的体重一直在飞速增长,不仅如此,王女士有时候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到妊娠36周的时候,王女士的体重从原来的55千克猛增到了90千克,胖了35千克,完全超重了。突然有一天,王女士晕倒在地,到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和肥胖症。

    由于当时情况比较危险,医生当即对其进行了剖宫产。虽说母子平安,但是对比王女士不成比例的肥胖,孩子还不足2.5千克,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不点”。

    夏梦来帮你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家庭开启了造人模式,然而,许多妈妈已经年过35岁,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其实,年龄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很多女性一旦到35岁以后,身体开始发福,血压上升。这些都是不利于怀孕的。

    一般说来,二胎备孕妈妈体重过高,会增添孕期并发症风险,影响胎儿健康;血压过高,则会造成胎儿发育缓慢,甚至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在备孕前、怀孕后,二胎妈妈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与血压。

    1.管理好血压

    (1)做好血压监测

    如果二胎妈妈在备孕期间已经检测出高血压,那么,为预防孕期高血压,在怀孕后3个月就要开始做好血压监测。怀孕3~7个月期间,最好每月检查一次血压,怀孕8~9个月期间要坚持每两周检查一次血压,怀孕最后一个月时每周都要检查一次血压。

    (2)配合降压治疗

    如果二胎妈妈在怀孕期间检查出高血压,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除通过服用药物降压外,还应该严格监控日常饮食以及每天的盐摄入量,以配合降压治疗。

    (3)积极治疗高血压并发症

    二胎妈妈在备孕期间,如果出现高血压并发症,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高血压过于严重,还应考虑终止妊娠。

    (4)控制情绪波动

    患高血压的二胎妈妈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但要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还要保证睡眠质量。

    2.管理好体重

    二胎妈妈在备孕时,一旦体重超标,就要注意排查引起肥胖的原因,如果排除了疾病因素,就需要咨询医生,改变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尽量在妊娠前把体重调整到正常范围。

    国际上通常采用体重指数作为评判体重是否正常的标准: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一般情况下,当你的体重指数在18.5~23.9时,表明为正常体重。体重指数≥24为超重;体重指数≥28为肥胖。

    大

    家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自己计算一下体重是否超标。如果孕前体重指数偏高,一定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降低体重。但是千万不能单纯地节食,因为节食本身就是一种很不健康的行为,不仅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将来怀孕了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因此,最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吃得合理、吃得营养,并坚持适量的运动,使得你的体重不会增加太多,而你和宝宝却很健康。

    3.管理好血糖

    糖尿病在孕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孕前已有糖尿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糖耐量异常,为孕期血糖偏高。前者在怀孕前就存在,容易引起孕妇重视,后者由于大多无症状性,极易被忽视。因此在孕期要定期检查血糖,特别是怀孕20周后,尽可能避免此病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1)定期监测孕期血糖

    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尽管血糖已经升高,但常无不适症状,因此定期检测血糖至关重要。应密切监测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必要时还要查一下睡前血糖的情况,一般每天至少查一次血糖,就诊时将记录带给医生。

    ①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孕妇糖尿病检测,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规定一般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2)饮食调整控制孕期血糖

    在控制总热量的原则下,营养全面均衡,规律进餐,少量多餐,保证母婴需要,体重适当增长。碳水化合物以粮食及豆类为主,应注意粗细粮搭配。水果不宜餐后立即食用,应于餐后3小时左右食用。水果中的草莓、猕猴桃等可为首选,香蕉、荔枝、龙眼和葡萄等水果含热量较高,故不宜多吃。食糖、蜂蜜、巧克力、甜点等双糖、单糖食物应避免食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也应适量摄入。

    (3)合理运动控制孕期血糖

    合理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健康,而且还可控制糖尿病。因此,除去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而需保胎者及有妊高征者,孕妇应到室外参加适当运动。运动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较合适。运动项目应选择较舒缓不剧烈的,如散步、缓慢地游泳和太极拳等。

    (4)药物治疗控制孕期血糖

    如果经过饮食管理与运动疗法仍不能控制血糖,应进行胰岛素治疗,既可有效控制血糖,又对胎儿没有影响,对母子来说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