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处理安排好所有事情后,她就开始她的任务,出发前往比利时。

    这次她没有选择飞机,因为法国和比利时的局势严峻,她决定坐船从英国入境。但是英国入境看管极为严格,即使玛塔·哈丽用女儿生病急需探望作为申请的理由都被驳回了。

    现在她连荷兰和比利时都没办法进去,对于任务可谓无从下手。

    玛塔·哈丽的行为太可疑了,伦敦警视厅特高课长贝基路·汤姆斯马上就发现了她的行为中的疑点,所以在经弗路马斯港口时就将这个可疑的女人弄到西班牙去了。

    按理说,玛塔·哈丽是现在是法国的特编人员,英国出于情面上应该给盟军法国的间谍提供一定的帮助。那贝基路·汤姆斯为什么会做出这个不合常理的举动呢?

    其实,这是法国之前就和英国方面说好的了。心思缜密的“二号人物”其实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疑点重重的女间谍。这次,玛塔·哈丽插翅难逃。

    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一位法国间谍,长期活跃在德国领地比利时。这个男人的外表就像一棵矗立的松柏,一举一动透露着正直的气息,这个谨慎的男人的伪装迷惑了无数人,如果怀疑这个男人,无疑是对他的一种亵渎。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人,却被巴黎的火眼金睛的“二号人物”察觉到了蛛丝马迹。那他到底是怎么被暴露的呢?因为“二号人物”发现自己的绝密情报竟然被人无声窃取,这其中必定有内鬼。他悄然观察身边人的一举一动,然后恍然大悟,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竟然是个双重间谍。

    什么是双重间谍呢?“双重间谍”就是在两边虚假地示忠,获取两国信任,再利用这两份信任以获取双方的重要情报,将两国的信息相互通报。而这个精明的男人在德国和法国独立军都拥有特务的身份,如果将两国比作大河两岸,他就是一个狡猾的商人,趁着夜色浓重将运输买卖两岸物品,赚取中间差价。所以,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一直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把情报从法国和德国之间相互通报,大发横财。由于他双重间谍的身份,获取两国的情报实在不费吹灰之力,所以速度也就惊人,这份惊人的速度也让他迅速得到两国重用,成为双方最信任的间谍。在巨大的金钱动力驱使下,他的活动日益频繁,在双方阵营里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直到“二号人物”察觉到他的不对劲后,对他的行为深入追踪,最终才暴露了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的真实身份。

    “二号人物”向来是个满腹计谋而奸诈的家伙,他决定来个一石二鸟,设**险的圈套,揭露玛塔·哈丽的真实面目的同时,惩罚这位表面正直的伪君子—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剥掉他们的伪装,让世人见识他们的真面目。

    玛塔·哈丽想入境比利时的请求不被批准,只得又被送抵与英国毫无关联的西班牙,正一步步落入“二号人物”的陷阱。

    正如“二号人物”所设想的,她果然只是伪装着答应成为法国间谍,前脚刚接下法国的任务,后脚就将“二号人物”交予她的法国间谍的名单尽数交给了巴黎当地的德国间谍们,将间谍善于说谎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潜入比利时后,立马又将名单上交给了德国秘密侦探部,以期一一处决名单上的30名法国间谍。但因

    为受到英国当局的严格监管,她无法前往英国,无法亲自动手。

    秘密机构在收到玛塔·哈丽上报的关于这30个人的诸如姓名住址等详细信息情报后,立马热火朝天地忙活开来。这可省略了不少的搜查时间,而且可不能小看这30个人的信息,各国都在间谍的培养上花了不少资本,每一个间谍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如果能抓到这30个人,法国不就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沉重打击吗?

    特工们根据上报的信息分头行动,潜入30人的住所内进行暗杀工作。

    即使他们动作迅速,但30人中的29人仿佛能够预见天灾的动物一般,早就逃得没影了,最终德国特工只抓获一人。但其实这一切都是人为操纵的,“二号人物”早就猜到玛塔·哈丽的心思,于是他就将计就计,将作为双重间谍的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放在首位,然后虚构了其余的人的信息,来一个“借刀杀人”。

    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被捕的消息同时震惊了德国、法国当局。毫无意外,关于这位伪君子的各种各样的猜想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名单被送达比利时的一小时后,在一排士兵严格拷问下,伊戈内修丝·维特力欧的双重身份很快就暴露,随后就被直接击毙了。

    两天后,在仔细读着手中的消息过后,“二号人物”露出了笑容,并开始等待着玛塔·哈丽的出现。

    #——

    10

    太阳之城马德里坐落在沙漠般的高原地带,一向会享受的玛塔·哈丽住进了当地的格兰德酒店。

    年轻的英国士官斯坦雷·兰德鲁夫住在她旁边的房间,这位炮兵大尉正享受着战争时期难得的休假。

    玛塔·哈丽在到达马德里后稍作休息,她的同僚—格鲁布博士,便作为当地德国秘密侦探部的代表前来与之会晤,并讲述了任务的大致情况。

    “最近,在英国中部埃塞克斯州的乡村,一座公园模样神秘而奇怪的广场拔地而起,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远远看去,这广场显得十分奇怪。广场是用20英寸高的石头围砌围墙起来的,严密异常,在外面根本看不见里面在进行什么活动。这实在太可疑了,里面肯定在进行一些不能为人所知的事情,因此为了一探究竟,我们的间谍不得不去探索一番。目前收集的信息显示,围墙内建造物以近代战场为模本,战线依照实际情况被细细地划分,而战壕、铁丝网、炮弹留下的大坑、机枪射击的掩盖物以及山包、树木、溪流、稀疏排布的房屋,完完全全都是依据实物而布局的。更重要的是,围墙之中,不时传来巨大的发动机轰轰的声音。这里面肯定是在进行军事演练,这难道还需要怀疑吗?正如我们所料,附近的人们声称,这里正重复进行着新型运输车的实地实验,这种装甲运输车名叫坦克,是英国陆军最新发明的强大武器。因此,为了获取这个新型武器的信息,我们必须从英军入手,获取第一手资料,揭开这个神秘怪物的面纱。”

    据上级指示,住在她隔壁的斯坦雷·兰德鲁夫,就是唯一对坦克怪车有所了解的人。

    与从战场归来休养的年轻士官交往,这是玛塔·哈丽再熟悉不过的事了。果然,还没使出浑身解数,她就撬开了这位军官的嘴,获得了他所知道的关于坦克的信息。

    英国方面发现这位年轻士官似乎泄露了机密,便迅

    速采取了措施,将这名士官送往巴黎,并对士官进行了处理。

    惊闻变故,玛塔·哈丽有点手足无措,但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得不随同前往巴黎。她正是在巴黎被“二号人物”逮捕,上一次,她好不容易才从“二号人物”的严刑逼供中逃脱,她可不想再被逮捕第二次。

    间谍如果不接受任务,就会受到组织机构的威胁。威胁一直是德国秘密侦探部的常用手段,若是间谍不愿意服从命令,他们将会买通地方官吏,利用相关的势力,让间谍孤立无援,最终在黑暗境地里悲惨地死去。玛塔·哈丽对这种手段可谓是了如指掌,她见过太多这样的间谍,那些想要脱离组织不在机构下工作的间谍,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无论想要逃往何处躲避追查,最后大多数都落得个悲惨死去的下场。玛塔·哈丽比谁都珍惜她的生命,无可奈何之下,她接受了命令,低下了头,认命般地前往了巴黎。

    当然让她做出了这个选择的,不单单是上头的胁迫,也因为她的那些巴黎政府部门的朋友们的劝说和保证。其中最热心的一位官僚的庇护,让玛塔·哈丽放下了内心的恐惧,因为这位官僚的身份可不一般。她将所有的赌注压在了自己的强运上,只不过这次她的运气似乎用光了,她最终没能出来。

    此次进入巴黎,玛塔·哈丽虽然有靠山,但上次的经历给她带来了教训,这次她异常警惕,四处留心,以防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她给某大臣和她的重要恋人们一一写信,阐述“二号人物”事件给她带来的“困扰”。

    在信中得知原委后,为了安抚忧虑的美人,各位身处要职的情人们纷纷给她回信,并拍着胸脯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他们会为她解决各种麻烦。

    她与士官斯坦雷·兰德鲁夫大尉约定在巴黎碰面,而后道别。

    玛塔·哈丽抵达巴黎时,兰德鲁夫早已落脚多时,并安排好了一切。依照两人的约定,兰德鲁夫早已在车站等候多时。在德国间谍团的守卫下,他们沉醉于情欲整整七天。陷入温柔乡的兰德鲁夫不知不觉间被套出了关于坦克的其他的秘密,玛塔·哈丽微笑着收集好这些信息。

    不久后,兰德鲁夫就被命令返回英国。

    然而,这次任务里,她打听到的消息并不属于核心部分。不得不说,英国保密做得是极其森严,所以斯坦雷·兰德鲁夫对坦克一事也只是略知皮毛,核心部分一无所知,玛塔·哈丽自然也就没套出她想要的核心资料。

    此时,坦克在英国官员的万众期待下研发成功。虽说玛塔·哈丽没有获得关于坦克的核心知识,仍是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试验成功的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上时,德国方面并没有乱了方寸,还准备了新型的大炮,发射出了经过改造而效果惊人的炮弹,这反倒让拥有新怪物而洋洋自得的英军乱了阵脚。

    面对如此难以置信的情况,英方的间谍倾城而出,对这匪夷所思的结果进行了线索追查,公众也第一次知晓了斯坦雷·兰德鲁夫大尉和玛塔·哈丽的爱情故事。

    #——

    11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中,正上演着如同电影画满般美丽的场面。两名男女正坐在客厅上深情地拥吻着,仿佛忘记了这个烽火连天的世界,沉迷于只有他们两人的世界。正是这一吻,发挥了惊人的威力,西

    部战线上的巨型坦克被特制炸药炸毁,这个被给予巨大期盼的巨型怪物就这样失败了。

    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正是近代刑侦部组织巧妙的手笔。

    在1917年3月,玛塔·哈丽突然收到了一则来自柏林本部的密报。

    “不用再继续执行任务和打探某阁僚了,目前计划已经做了更改,敲定为对法国首脑总部的全线总攻,并确定了方式以及时间。”

    玛塔·哈丽接到这个密报的时候,没有一丝惊讶,因为这早在她的预想之中。

    玛塔·哈丽的身份似乎暴露了,这样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1917年4月9日,天刚刚亮,在夏帕纽旷野中,等待着玛塔·哈丽信号的尼维由元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张望不停,收到某种信号后,倾尽全力攻击。

    德军表面看似毫无准备,但是私下已经做好全面严密的防备,所以当尼维由元帅发动战争后,德军按照早已准备好的计划强劲回击,杀了对方个措手不及,尼维由元帅的军队在极短的时间就溃败不堪。

    过了七天,三名男子直接闯进了玛塔·哈丽的房间。

    “请穿上衣服跟我们走一趟。”

    玛塔·哈丽此时就像一只慵懒的猫,躺在椅子上沐浴阳光,脸色平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她把像波浪一样的长发拨撩到赤裸的背后,看向了看似是首领的那个人,用她依旧迷人的嗓音说:“我可以先去隔壁穿上衣服吗?”

    他们并没有理会这个看似普通的要求,只是死死盯着眼前的女人。

    玛塔·哈丽只好在三人的监督下更衣。表面上,她顺从地听从他们的命令,但是她的心思已经思考了无数个逃脱的方法。其实她明白,他们一进来,就说明她的身份已经彻底地暴露了,她的间谍生涯走到了最后。

    玛塔·哈丽感到非常难过,她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屈辱,这个监视她穿衣服的人,眼神冰冷,显然对她的身体毫无兴趣。一向以自己美貌为傲的玛塔·哈丽心里悲愤交加,难过的怪兽撕咬着她作为美女的骄傲的心。

    着衣后,怒火支撑起她的腰杆,她就不再那么柔弱了。

    “我的房间都臭烘烘的,都是你们这群臭男人的到来,让开,我要点支香!”她蛮横骄纵地对他们说,语气中的嫌弃扑面而来。

    玛塔·哈丽点了火柴,一只手护着火,火花有一丝微弱,就像暴风雨中飘零的柳树枝条,她连忙将火柴扔进了桌上的印度香炉里点燃。不一会儿,这个外面装点着金饰的绿色香炉里有缕缕的白烟飘出,带着巨大的秘密飘向远方。

    那个法国特务看到白烟后,就像一匹受惊的马,赶忙拿起香炉的盖子检查,果然发现果然有一封信在烧着。他急忙扑灭了火,阅读起信的内容,写信人的名字是“M.Y”。

    能够看得出,这是某位成熟男士写给她的情书,但是还不能确切知道是谁。抓住这条线索后,特务有些激动,厉声质问玛塔·哈丽。但玛塔·哈丽就像一个哑巴,无论如何逼问,都不肯透露一丝关于男士的信息。

    虽然后来根据署名的笔迹,目光如炬的“二号人物”推断出此封情书的作者,但是还不敢肯定。玛塔·哈丽原本是为了在特殊时间可以凭借这封信当作逃出生天的筹码,但是现在她却选择烧掉这个筹码,用生命守护对方的秘密。

    后来,玛塔·哈丽被收押在圣拉萨尔监狱。

    军事法

    庭对玛塔·哈丽的罪行进行了审判。这次审判最终经过报纸的宣传报道,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这位将无数人玩弄在手掌心的女间谍瞬间声名大噪。

    虽然玛塔·哈丽完全不承认自己是德国特务,但1916年7月25日,她还是被判处了死刑,迟日执行枪决。

    看到各方都在积极努力地营救她,她想起了当初来法国时候的那些情人们的保证,信心突然膨胀起来,开始相信自己能够从中逃脱。她安心地等待着结果,无聊的时候,甚至开始瞎编起自传打发时间。

    执行枪决的那天很快就到了,那天天气很好,阳光不算毒辣,还吹了微风。

    早上5点,在玛塔·哈丽的牢房门口,行刑者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悲伤。

    “在过去你都是为别人起舞,最后一次,你就为自己而跳吧。”

    玛塔·哈丽听了也没有拒绝,她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她最后一支舞。

    她就这样跳起了她过去最常跳的东洋舞。过去她跳这支舞的时候,总是将自己最好的容颜和姿态展示出来,就像一只美丽的花蝴蝶,而今天她跳得随性极了,虽然舞蹈有点杂乱无章,但看上去还是很迷人的。

    很快,行刑的时刻到了。有人开始向她的牢房走去,准备羁押她上刑场。

    今天的她就像过往参加晚宴时一样,梳妆精致,模样迷人。

    在送上刑场的整个过程中,她始终微笑着,没有露出一丝恐惧的神色,她还是那个傲人的她。因为在她上刑场前,有一个热烈爱慕着她人对她说:“按军规要求,必须对你执行死刑。但这只是一个流程罢了,不要担心。到时候执行枪决的枪是空弹,有声而无物,不会真的杀死你。在‘枪决’以后,有人会将你的‘尸体’运输出去,到时候你就自由了,放心吧。”

    可能这个男子只是单纯地想安慰她,也或许是有着其他目的。但是玛塔·哈丽终究还是选择了相信,因为她的内心始终相信着会有人救她出去的。所以她走上刑场的时候自然而端庄,看起来神采飞扬。

    可是在行刑时,听到子弹脱壳的清脆的一声,她才顿悟,原来那是真枪。在枪响那一刻,她还没来得及悔恨自己的幼稚可笑,只发出了一声绝望的呐喊,让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

    就这样,一代绝世女间谍就这样在暗算中死去,带着最后的悲哀和无奈。

    在死刑场上,玛塔·哈丽的骑士团来了很多人,比如比路·德·莫路待萨克。玛塔·哈丽生前,他们对她说尽世间的甜言蜜语,但是当验尸官们团团围住已经死去的玛塔·哈丽,用脚尖踢了踢她不再鲜活的身体并叫人认领时,四周寂静得只听见呼吸,却没有哪位骑士发出一声。

    美人已逝去,红颜已不在,多情又怎么寄托呢?

    玛塔·哈丽逝去了,却给大家留下了永远的疑问,究竟那封情信上的“M.Y”是谁?这个能让美女间谍为之付出生命的到底是谁?内务大臣路易斯·马路维被认为是最大的嫌疑对象。

    很快,马路维就被审押了。

    就这样,无辜的马路维的人生被这个不属于他的罪名毁了。直到两年之后,一个女记者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玛塔·哈丽的情人“M.Y”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大战时担任陆军大臣的梅西米元帅。

    命运似乎跟马路维开了一个玩笑,原来,这个让他背了一辈子黑锅的人,居然是他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