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比尔太太的死与克莱拉大同小异,她也是被勒颈而死,并且同样被**。一位街对面的女士刚好看见一个男人与老太太在门**谈的过程,男人指了指窗户上的广告,两人聊了几句,就一起进了门。至于那个男人的相貌特征,目击者却印象不深。
找不到有用的证据,警察也是一筹莫展,调查不得不搁浅。
从案件的细节特点来看,两起案件的凶手是同一个人所为,这一点似乎是不需要怀疑的。
案件发生后,当地的报纸《郝斯特新闻》以《神秘的虐杀者》为标题,大肆报道了整个案件。当时的《郝斯特新闻》在美国拥有响当当的名号,受众群体很庞大,这篇报道充分调动了民众的猎奇心理,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在克
莱拉·纽曼以这种诡异的方式被害之后,整个事件在加利福尼亚州不断发酵、升级。上一个案件还没有理出头绪,又发生一起相同的事件,民众的恐慌情绪再次走向**。很多人不再以张贴广告的形式招募房客,已经贴出去的广告也被主人们纷纷摘下来。
案件在风口浪尖上时,凶手似乎也隐匿起来。整整三个月,都没有类似的案件发生。当人们议论的热潮逐渐过去的时候,6月10日,同样是在圣弗朗西斯科,新的犯罪案件再次发生。
这一次的受害者是莉莲·玛丽,63岁。窗户上的租赁广告还在,而玛丽夫人已经横尸在某个房间的卧室。当尸体被人从床底下拖出来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位神秘租客。凶手作案的手法跟之前如出
一辙,这当然不仅仅是一种巧合,人们都很诧异,不知道凶手为何一再选择63岁的老太太作为目标。
玛丽夫人的死很隐蔽,周围没有什么人碰巧见到过凶手。警察的问询仍然是一无所获。这一次,不仅是警察和侦探,就连那些专门撰写社会新闻的记者也参与其中。
既然凶手是性变态,他肯定是异于常人的,或许还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参与搜索的人沿着这条线,茫然地追查着虚无缥缈的信息,偶尔他们会找到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条线,但都没有什么收获。
案件迟迟无法侦破,警察局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几乎全美国的警察都在遭受非议。
从第一起案件开始,这位神秘的租客就在美国各大都市寻找目标。他屡屡得手,又屡屡逃脱,后来甚
至去往加拿大。在这一系列案件里,美国各地的警察都没有什么作为,很多客观因素也的确是阻碍着调查的进程。虐杀者喜欢在大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带犯案,来去匆匆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陌生人。对于出现在周围的陌生面孔,一般人也不会特别留意,所以即使犯案也不容易被发现,只要稍加注意,便不会留下什么值得追踪的证据。况且,他只是残忍地杀害了那些老妇人,也没有从案发现场带走什么贵重物品,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警察很难判断他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心态,才杀死了这些老太太。
在杀死玛丽夫人之后,那位神秘的杀手似乎离开了圣弗朗西斯科。大约又过了半个月,悲剧再一次降临加利福尼亚。
这一次被杀害的是
人到中年的乔治·拉塞尔太太,47岁,因习惯性地张贴租房通告惹上杀人之祸。凶手以租客之名进入公寓,将她**,而后勒死了她。两个月之后,凶手又回到奥克兰,在一幢公寓以同样的方式摧残并杀死了玛丽·内斯比特太太,享年52岁。
先后有五位中老年女性被残害致死,看起来像是同一个人所为。其实,只有两个案子看似是同一个人犯下的,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凶手是同一个人。
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陷入了恐慌,尤其是想要出租或者已经出租了房子的女性房东们。她们不敢再随便张贴租房小广告,因为所有已经遭遇不幸的女人都是因此而招来了那个凶手,沦为被玩弄而死的对象。
差不多两个月的事件,受害者再也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