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来:愿你眼中始终有光芒

    1

    北大报告厅的讲台上,沈嫣看着台下那些正值青春的面孔,颇有感慨地为她的演讲做最后总结:“愿每一个优秀或者还不够优秀的你,都能在未来创造无限可能,愿你们眼中始终有光芒,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一个月前,在比利时举办的那场国际摄影大赛上,她成为唯一一位获得金奖的亚洲摄影师,这让她在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摄影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所有观众都还沉浸在斗志昂扬的情绪之中的时候,她却绕开所有负责接待的人,一个人偷偷地溜到了操场上。

    暖春的午后,阳光正好,正是上课时间,操场上只有一个正在上体育课的班级在跑道上练习50米折返跑。她走到操场旁的看台上,选了一个干净的位置坐下,脱掉高跟鞋,赤着脚踩在石阶上,然后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发呆。

    这一次,她以杰出校友的身份,受邀回母校北大给即将毕业的大四生做励志讲座。她在学弟学妹们面前侃侃而谈,一副自信从容的样子,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其实这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

    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契机让她重返大学校园,整日忙碌奔波的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那段迷茫忐忑的青春岁月。

    北大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能够考进来的都是全国每个省市里最优秀的尖子生,可彼时的她,并不是一个配得上这所大学的好学生。

    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哀悼。作为四川本地的高三学生,因为地震,当年高考针对灾区学生有很多优惠政策,因此从小到大成绩一般的她,高考的时候走了一把狗屎运,竟然考进了北大生命与环境科学专业。

    收

    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无限辉煌,亲戚朋友纷纷来家里为她庆贺,高中校园贴出的高考喜报上,她的名字也出现在很显眼的位置。从来没有成为过家长口中“别人家孩子”的她,终于在18岁那年,咸鱼翻生,成为人生赢家。

    但是,俗话说,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她高考时的那点欣喜,在迈入大学校园以后,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种种打击淹没了。

    开学后的英语和计算机分班考试,她都毫无意外地以全系最低分垫底,被分进了最差的班级。分班表出来的那一刻,她恨不得冲上讲台去把那张表撕个粉碎,好让全班同学忘记她这耻辱的一刻。

    可更耻辱的是,同学们相互之间好奇和询问的都是分数最高的那几个人是谁,根本没把她这个倒数第一放在眼里。

    当时,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地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互询问着,寻找一起上课的同伴,然后突然神经一紧,听到后座的两个人正在谈论自己。

    “咱班就沈嫣一个分到英语尖子班的啊,才考了62分,真不知道她高考是怎么考上北大的!”

    “嗨,沈嫣就是那个灾区生,靠加分政策考上来的呗,摸底考试就原形毕露了。”

    刚刚开学,同学之间都还对不上名字,他们不知道沈嫣就坐在自己前面,所以说起话来毫无顾忌。

    沈嫣把头埋进胳膊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2

    生命与环境科学专业有很多实验课,沈嫣高中时物理、化学统统没怎么学好,所以专业课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可大学老师不比高中,只管按自己的教学进度讲,从来不会主动关心你会不会。

    她迷迷糊糊的,就把第一个学期混过去了,期末考试前,泡在图

    书馆里苦熬了整整一个月,最后还是挂了一科。

    从小到大,沈嫣虽然学习成绩一般,可好歹在班里也是中等偏上的,从来没有不及格过,没想到刚刚大一,成绩就亮了红灯。过年回家,父母关心地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她只能含混地点点头,皮笑肉不笑。

    那段时间,原本性格开朗的她变得越来越孤僻,不喜欢跟同学接触,总是独来独往,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没有课的时候,就一个人跑到理工楼的室外楼梯上去坐着,听着音乐,吹着冷风,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发呆。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她喜欢上了拍照。那时刚刚初春,天气回暖,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朵开始绽放,一开始是图书馆旁那一路上的迎春花,接着是草丛里各式各样的小野花,然后,顶着光秃秃的枝干萧瑟了一冬的龙爪槐也开始抽枝发芽。

    她一个人在校园里踽踽独行,因此反而更容易发现身边各种各样美丽的小惊喜,所以,她用手机把它们一一拍了下来。

    手机里的图片越存越多,她舍不得删,后来干脆咬牙攒下生活费,很奢侈地买了一台数码相机。

    自从有了相机,她的心情变得开朗多了,因为她发现自己迷恋上了一个静止的世界,每天脖子上挂着相机到处跑,爬到山上拍日出,走在路上拍形色各异的人群,在小巷子里拍那些面容沧桑的老人和阳光下打盹儿的猫。

    3

    有一段时间,她突然爱上了拍天空,在她的镜头下,有奇形怪状的云朵,有天边七彩的晚霞,还有暴雨来临前的沉默。

    一天,她在报刊亭边随手翻看一本杂志,刚好看到尾页上有一篇以天空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征稿,她便按照上面的邮箱地址,把自己的作品投了

    出去。

    半个月后,她收到回复,她那些照片的其中一幅被杂志社采用了,将作为一篇文章的配图。

    虽然稿费只有15元,可是当她从邮局把这15元的稿费握在手里的时候,她开心地在大街上手舞足蹈。她把它们放在自己DIY的那本摄影集里小心翼翼夹好,一直留到了现在。

    那15元钱,就像是一个莫大的肯定和鼓励,让她从当初的迷茫与失落中,一点一点地找回了自信。

    大学三年级,沈嫣开始闷头学英语,考托福,为出国做准备。她不关心实验室里该怎样解剖青蛙、小白鼠,也不在乎成绩是不是全系倒数,因为她终于看清自己的未来,她要成为一名摄影师,在田间,在森林,在城市,在人群,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留存这个世界一点一滴的美好瞬间。

    大四毕业,沈嫣被英国一所大学的摄影专业录取,独自一人前往英国利物浦,成为一名留学生。

    留学的日子过得很苦,英国物价很高,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要自己打工赚生活费,可是学校的课程也很吃力,为了赶一篇报告,她经常连续一周泡在图书馆里,困了就盖着毯子趴在图书馆里睡。

    一年后,她研究生毕业,虽然一年的专业学习让她对摄影有了系统和专业的了解,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努力。

    在导师的推荐之下,她前往伦敦,去给一位知名摄影师做助理。

    她在那里工作了三年,曾经几次跟随团队前往世界各地进行拍摄,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摄影态度。

    三年后,她辞职回国,在家乡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她的作品质朴真实,却因为视角独特而有一种特殊

    的艺术美感,总是能直击人心,引起观者的共鸣,这让她在国内良莠不齐的摄影师中独树一帜,很快便站稳了脚跟。

    半年前,得知比利时将举办一场国际摄影展,主题是“未来”,她便来到当年受灾最严重的汶川捕捉灵感,然后在一个村子里,拍下了一幅她最满意的作品。

    4

    照片中,一位白发苍苍皱纹横生的老奶奶,正坐在门沿上,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子的背影。男孩瘦瘦小小的,有七八岁,穿着校服,背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灰布书包,正蹦蹦跳跳地走在山岗上,只留给身后的奶奶一个天真烂漫的背影。在老奶奶的身后,是汶川地震后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简陋家园,但她因苍老而有些浑浊的双眸中,却闪烁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光芒……

    这幅作品在摄影展上获奖后,曾有许多媒体来采访她,当问及她对这幅作品的感悟时,她说:“我之所以选择用这幅照片去参赛,是因为我在那位老奶奶的眼神中看到一种东西,叫作希望。我想通过这幅作品告诉大家,人生会有许多磨难,但是只要我们的眼中有光芒,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如意,因为平凡弱小的自己而自卑,因为不可抵抗的灾难而悲戚,因为无奈的离别而痛苦,因为前路的坎坷而憔悴。

    我们不是圣人,谁都会有感到疲累的时候,谁都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但是,当苦难的现实摆在眼前,熬过去了,就能重获新生,熬不过去,便只有沉沦。

    那些眼中有光芒的女孩,她们即使在最深沉的黑夜里,也能用坚强,用乐观,为自己描绘出满天星光。

    未来遥远,但未来可期,愿你眼中始终有光芒,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