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
在一起
1
我们对于时间的惧怕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它是个孤单而任性的孩子,才不管我们是多么奢望它可以停留--不,它才不会多停留半秒。它就这样,看着我们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看着我们成长抑或是败落。
这次去北京,我见到了一位亲戚的孩子。
原本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个胖乎乎又有点懒的小女生。不注意形象,爱吃肉,平时永远是一件T恤牛仔运动鞋,周末喜欢睡懒觉不吃早饭,晚上又狂吃,常常蓬头垢面地跑进地铁站与写字楼。
这次却发现,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每天晨跑前,她会拿出昨晚备好的早餐食材及水果;晨跑后,简单冲洗的同时,她的烤箱里弥漫着曲奇的香味,加上料理台上新榨的果汁,小日子过得简单却****。
上班前会化好淡妆,穿上得体却不束缚的衣服,留出多余的时间应付路上可能发生的未知状况。因为生活得井井有条,整个人散发出清新美好的气质。
原来正在相处的男友是个努力上进的小伙子,每天清晨在手机上呼她晨跑,叮嘱她每天不要睡得太晚和睡得太久,教她掌控时间的同时也掌控曼妙的人生。周末
带她去做一种叫掐丝的手工,耐心地将金银等金属细丝,按照墨样的花纹,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人也变得沉静专心。
有时去附近的福利院做义工或在一些公益活动里做志愿者。
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去参加一场读书会来提升内涵或去图书馆学习专业知识。
在生活被安排得像时钟一样精确的时候,她也感觉更加充实了。读好书,交高人,实在是人生两大幸事。
因为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生活理念,她的人生也开始光彩照人。永远不要小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他教给你的,远远不止开心这么简单。他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所以总要多留些时间给对的人。
2
知乎上有一条提问:和对的人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有个答案说:“就像房间突然黑了我不是去找灯,而是去找他。”他就是那个对的人吧。
晓晓结婚后,所有人都发现她变了。从穿衣风格到精神面貌,状态不是一般的好。有人逗她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却一本正经地说嫁了个好丈夫,这样公开秀恩爱的还真不多。
她说,自己最爱买衣服每天却不知穿什么,还是老公针对气质帮她
定了位。劝她别在淘宝瞎买,闲了就带她到专柜试穿,衣服虽然贵了许多,但衣品却提高了好几个档次。看着花钱多了,实则更省了。
原本不爱吃早餐不爱运动的她,婚后才知道人生还可以这么活。
早餐不仅要吃还要吃好,鸡蛋、面包、牛奶,清粥、笼包、水果,谷维素、维生素缺一不可。
而每天早起一小时的清晨是赚到的,原本每天赶地铁那一刻头都是晕的,现在每天清晨被他带着跑上半小时,出了汗冲了澡,再吃过他精心搭配的早餐,一整天都神清气爽。
后来,运动渐渐上瘾。就连冬天,也是天不亮就起床跑步,偶尔出差,晚上也会拍几张酒店健身的照片发过来。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颗心相互鼓励着。
因为心里有爱,过去娇弱的她现在越来越健康,做事也变得沉稳条理。她的老妈逢人就说:“原来找了个好女婿,等于赚了个好儿子。”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遇到一个对的人。因为,相遇本身就如同赌注,对了,就赢了;错了,亦安然,大不了重新来过。
3
桑丫头是在8年后,才发现离开前任是无比正确的。
恋爱时,她的妈妈死活
也不同意,认为她的男友是个小混混,每天就知道酗酒、抽烟、不思进取,她却信奉爱情至上,认为自己能拯救他。
开始男孩还很收敛,后来觉得反正她也离不开自己,渐渐有些放肆。
在一起的五年,她一次次在出租屋里堵到他和陌生的女人才发现渣男的不可救药,声嘶力竭后才发现被消耗的只有自己,她终于决定放手。
所幸,后来终遇良人,旧伤抚平,人也一天天重新绽放起来。
某天,她牵着6岁的女儿走上街头,看到前任光着膀子坐在大排档喝酒吃肉,和女招待打情骂俏。
听说他现在离了婚,将幼子扔给年迈的父母,每天依然浑噩度日。
想到这里,她低下头,为当年的任性而愧疚,更为那些年迷恋他的无知模样而羞愧。
4
有人称民国的女作家萧红和白薇为两朵双生的苦菜花--一个被男人折磨而早逝,另一个虽然长寿些,却苦难一生。
比起萧红过早地含恨离去,白薇对自己有种残忍的杀气,在杨骚的来回捉弄下开始自毁自虐。
那个文字流氓一遍遍对她说:“我是爱你的,但我要去体验一百个女人,然后疲惫伤残,憔悴得像一株从病室里搬出来的杨
柳,永远倒在你怀中。”
除了撩拨她的心,又传染了她一身的**,甚至在准备结婚那天做了逃跑新郎。这个悲苦的女人,一生也没逃开他,两人的情感纠缠20多年,终究无言,爱慕白薇的男人不是没有,她却在一份吃力的爱情里,消耗一生。被折磨多了,原本温和的女人变得喜怒无常、多疑、暴躁。
说实话,她的文学成就,她身后的名声,没能配得上她所受的苦难。
张爱玲比起她俩,就好很多,因为她摸得清男人的真实,虽然胡兰成的滥情几乎毁掉她的半生,所幸后来能决绝离开。
幸遇赖雅,至少在赖雅病倒之前,她又过了几年岁月静好、琴瑟合鸣的日子。
5
毛姆说过:“每个人的心上大概都有一个缺口,等待着一颗形状合适的心,来为我们灵魂填写上这个空缺。”
而能为我们填上这个合适缺口的人,有可能是上学时期的老师或同学、职场的上司或同事、成家后的爱人。他们犹如神明,教会我们爱与努力,永远不因卑微心生疲惫,也不因自大而空虚妄为。
当然,为了相遇,自己也要成为更好的人,这样的人生,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最终都必定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