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别人的人生,就要像他们一样努力

    微信上收到了花生给我发来的一条消息,她说,又和父亲吵架了。

    花生与我同岁,都是山东人,也都留在山东念书,我们通过写作认识。大三那年,我和花生一起到北京开会,公司安排房间的时候,把我们安排到了一起,于是我们一见如故地聊了一整个夜晚。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就一路攀升,即便是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也都没有停止联系。

    看到微信消息后,我连忙给她回了一句:怎么了?

    “还是那样呗,水火不容。”花生发来的语音,与此同时,我听到了重重的摔门声,花生告诉我,她父亲又摔门出去了。

    “到底怎么回事啊?”关于花生和她父亲的事情,她之前就陆陆续续地对我讲过,她说因为自己当初高考没有考上父亲一直期望的名牌大学,所以她的就业与出路就变成了家里一个永恒的矛盾。

    花生很想家,但又很怕回家,她怕她一回家,就会被父母拿去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无休止的比较。然后,他们就会一直絮絮叨叨地对花生说他们有多么大的期望,希望花生要如何努力才行。

    她很害怕,害怕父母对她的期望太高,而自己又不能让他们满意。

    这次吵架的源头还是因为这个,花生的父亲又来跟她说她应该如何学习,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花生明知他没有恶意,还是跟他吵了起来。

    花生大声说道:“你总是说别人好,那他们也不是你的孩子,我才是你的孩子。”

    见过许多像花生父母这样的家长,总是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还会外加一句:“我这是对你好。”

    我们都知道这是爱,但是爱的同时,也成了孩子们的压力。

    花生一边哭着,一边给我简单地讲了一下经过,我轻声安慰了几句,她便去睡了。而关于之后的故事,是花生醒来之后对我讲的。

    花生是在她父亲的开门声中醒过来的,父亲敲了敲她房间的门,然后扬了扬手里的东西,花生突

    然眼眶一热,那是她极为熟悉的甜品包装,她平日里最喜欢吃的零食。

    花生下床出门嗫嚅着想要道歉,想要告诉她的父亲,其实她没有他说的那样不求上进,也想告诉他,刚刚是她不对,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后来还是她的父亲坐在沙发上先开了口:“成功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很羡慕你大爷,他在法院这么多年。你以后也想考进去,是不是?”爸爸把小蛋糕打开,推到花生的面前,问道。

    花生点头:“是,我很想去。”

    “你知道他是怎么考进法院的吗?”

    “不知道。”花生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头。

    1988年的夏天,花生的大爷高考失利了。那时的小村庄,一整个村下来,都不会出几个大学生。大爷是**奶家的长子,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花生的**奶和花生的奶奶在一块儿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咱们两家,什么时候出个大学生。

    那时候老人们的心里就已经有了这种认知——考上大学才能去外边的大地方,才能有出息。所以那时候快要高考的大爷被**奶一家寄予厚望,但是大爷高考没有考好,也没有成为能让**奶引以为傲的大学生。

    同年,花生的大爷爷在干农活儿的时候扭伤了腰,腰伤严重,不能干重活儿,大爷家还有弟弟妹妹,一家人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奶身上。

    花生的大爷抹着泪想去复读,但**奶摇了摇头,家庭的情况已经不允许花生的大爷再继续读书了。那样的一种困境可能是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无法想象的。据花生的父亲介绍,那个时候用白菜叶子拌着酱油就已经是很美味的饭了。

    所以一家好几个孩子,连吃饭尚且如此艰难,哪有能力再供孩子读书呢?

    花生的大爷就是这样,没能继续读书,而是去了附近的盐碱厂打工了,每天都做苦力活儿,扛着一大袋一大袋的盐,一个月下来,挣不到十元钱。

    花生的大爷每天要扛的盐袋,

    就是现在的蛇皮袋,蛇皮袋里的盐很容易化,尤其是太阳晒着的时候,而蛇皮袋里根本没有用其他的小包装袋。

    夏天的时候,天热,花生大爷的身上全都是被袋子划出的小伤口,那个时候也没有好的药可以涂抹,于是花生的大爷只能硬生生地忍着。满身伤痕,又因化了的盐浸到伤口里,那样的痛苦,没经历过的人可是很难想象得到的。

    花生的大爷也曾想过退缩,但是他看着自己的父亲还在床上躺着,自己的弟妹还小,只好咬咬牙继续扛下去,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他不想一辈子都干这样的活儿,他还是一心想要读书。

    花生的大爷想方设法去借书,每天晚上从盐碱厂回来后就继续点着煤油灯学习,然后第二天天不亮又继续去工作,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年之久。

    花生的**奶看着儿子这么辛苦,她常常倚在门边偷偷抹泪,也偶尔忍不住说,别学了,睡觉吧。但花生的大爷从来都不听,继续边干活儿边学。

    那是一种旁人很难理解的信念,也是花生的大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知道自己必须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

    每个人都盼望着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住代价。

    看到那么拼命的他,花生的**奶心里难受,已经人到中年的**奶每天都想着法子去谋生计,想多赚一点钱,攒一攒,看还能不能送花生的大爷继续去念书。

    那就是当时很多家庭的常态,很多孩子想读书家里却供不起,但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读得了书,却不想读书。

    生活从来没有给我们抛下一张过于丑陋和可怕的牌,我们也时常忘却生活的不容易和艰辛,生活安逸了,便很少有人愿意去努力改变些什么。

    很快,花生的大爷便迎来了一个好机会,法院要招人,他报名参加了考试。

    当时花生所在的地方还没有被称为市,是一个县,花生的大爷考了县里的第

    一名。那时消息的传播还不像现在这么快,当家人跑着回去找花生的大爷时,他刚刚下班回家,正准备回房间里继续背书。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花生的大爷根本不信,直到看到了成绩单,才忍不住哭了。当时花生的大爷、**奶、二叔、小姑,一家人都哭了。

    因为他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这样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上天的爱护和眷顾,那是喜极而泣的泪水。

    这个故事,花生的父亲在花生很小的时候就对她讲过,但那时的她没有这么深的感受,觉得上个年代的事上个年代的经验不能生拉硬套地放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但是她现在又听了一遍,心里突然泛起酸涩,她突然知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东西,不管再过多少年都不会变的,比如努力,比如一颗上进的心。

    想必花生听了这个故事真的感慨很多,电话那头,她仍然在对我讲:“我们每个人的每次经历,都变成刻痕,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的人经历得多,饱经风霜刮刻之后变得淡然而优雅。也有人经历得少,却总是想一步登天,在路上吃一点苦都会去抱怨天地不公,因为经历太少、抱怨太多,而变得脆弱又矫情。天地确实不公平,公平的只有我们自己。”

    花生说话的语气突然变得成熟,我知道或许是这个故事让她有了沉思,我似乎能够想象到电话那头她坚定的样子。

    而听完整个故事,我说不出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只知道好像时间跨越了许多年,那些我们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艰苦岁月在被后人讲起的时候显得更为珍贵。假如我们也曾遭遇过绝望,假如我们每天过的日子都很煎熬,或许我们就能明白,那样的希望对于像花生的大爷那样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天电话的最后,花生开始反思自己,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没吃过多少苦,也没有为了一个目标全力去拼过,虽然自己想要的很多,但能力根本撑不起

    她的野心,想提高能力,又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

    因为一路顺风顺水,没有绝境逼迫,所以她总是觉得生活轻易就能陷入绝境。家里给予的压力,朋友之间的小打小闹,谈恋爱的吵架分手,就是她这二十年最难过的事情了。好像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我们经历得太少,却又比任何人脆弱而又矫情,总是羡慕别人人前的光鲜,也总是在比较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命好,为什么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不是我。

    但又凭什么是你?

    我们只看到别人那些光鲜亮丽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想过想要这样的成果,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每个人都不是得天独厚的,所以与其问问自己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想要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不如先问问自己,你能经受得住什么样的痛苦。

    如果我们羡慕律师一年入账几十万,不如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每周工作七十个小时;如果我们羡慕别人的关系融洽,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谈心和交流,甚至是许多次的情感伤害;如果我们羡慕成功的创业者,不如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能否长期做着一件事而未必成功。

    这就是别人能成功,但我们不能的原因。

    没有人能够只要回报而不去奋斗,只要结果而不需要过程,只想胜利,却不愿意战斗。所以,如果说现在的成功有两种,那么,一种是留给运气好的人,另一种留给的无非是肯吃苦的人。每个阶段的路都要去走,谁也没有办法跨过去。

    也就是在那样的时刻,我和花生对付出与收获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故事不分时代也不分阶层,它代表的就是一个很普遍而又直接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努力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一个人的成功会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我们都知道它一定都和努力有关,也唯有努力是生活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