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批评别人前,先检讨自己

    只顾着批评别人,却不审视自己,这样的人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并且,由于忽视自身,这些人自己身上也存在问题。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太太,她非常看不起住在自家隔壁的中年妇女,觉得对方太脏了。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她,年轻的太太就向朋友说起了中年妇女的情况。

    朋友不解,就问:“为什么你会认为她脏呢?”

    年轻太太笑了起来:“很简单,我每天都看到她在那儿洗衣服,然后将这些衣服都晾在院子里,你瞧,那些衣服上都有污点,她每天洗,却没有一次是洗干净的。”

    太太继续说道:“你说,一个连衣服都洗不干净的人,她的生活质量能有多高呢?虽然看上去很辛苦,但她一定是一个肮脏的人,才会出现这样的事。”

    朋友听后,转身拿起一块抹布,往窗户玻璃上抹了几下,然后问年轻的太太:“你现在再看她的衣服,还有污点吗?你看那些衣服多干净呀,哪会有污点呢?”

    原来,所谓的

    “污点”,其实是年轻太太家的窗户长时间没有清洗,太脏了,以至于她看什么东西都是脏的。

    很多时候,批评他人之前,别忘了先审视一下自己。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出现像“年轻太太”那样的尴尬,二来也容易使对方接受我们的批评,不至于生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被批评的人先听到的不是对自己的横加指责,而是批评者的自我批评,以及对自己的宽容谅解时,他们往往会心生感激,更容易听进去批评。自我批评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会引起被批评者的心灵共鸣,避免了排斥心理。

    一个情商高的人,在批评人之前,事先都会先谈一谈自己从前犯过的类似错误,一方面可以为对方提供活生生的例证,让他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犯错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给对方一定程度的认同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为自己营造出一种心胸开阔、坦诚相见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更有利于对方解决错误。

    与此同时,被批评者经过这样的批评之后,非但不会怨恨批评者,反而会亲近对方,认为大家都是“自己人”。试问,既能让犯错的人乐于接受批评,又能拉近彼此关系,为自己新添一位朋友,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孙永明还是业务员的时候,曾经遭遇过一次挫折,在业务上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给公司带来了很大损失。事发后,老总亲自找他谈话,让他一度感到非常抗拒。

    但谈话开始后,老总却先批评了自己:“这事我得负责。在你的业务培训中,我没有将具体的注意事项跟大家讲清楚。我已经通知了培训部门,将这一内容加到培训材料中去。这件事上你给我提了醒,让我的工作避免了更多的损失,我要向你表示感谢。”

    孙永明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之前的那点抵触心理瞬间烟消云散。自那之后,他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了,甚至还提出了好几项合理的建议

    ,让公司效益大增。

    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就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要说改过了。古人说“好责人者,自治必疏”,特别是处于“高位”的批评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先从自己的角度寻找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坦诚相告,这有助于使下属信服自己。

    人都是这样,当别人逆着自己的意思的时候,自己往往会硬抗到底,但是当别人顺着自己的立场说话时,自己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会主动向对方批评自己的错误。这是人类特有的内疚心理在起作用。那么,具体来说,当我们批评别人时,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首先以“自我批评”为开场白。

    正如上面所说,先以自我批评为开场白,能够迅速消除被批评者的抗拒心理,使对方将我们视作同一阵营的人。打开了心扉,接下来我们说的话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的批评也才有意义。否则,对方一味抗拒,我们即使说得再有道理,也不起作用。

    第二,批评要懂得“抓大放小”。

    什么是“大”?以公司企业为例,团队的经营原则是大、价值观是大、目标是大。什么是小?个人的想法、做事的思路是小。如果员工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就要严加整治,但如果只是细枝末节,那就不要看得太重。毕竟,没人喜欢总是否定自己的人。

    第三,语气要委婉,动作要文明。

    以前,老一辈的父母文化不高,加上受传统思维影响,批评孩子总是疾声厉色,拍桌子掀椅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要打人。同样,以前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批评人的时候也喜欢摆架子、显“官威”。这样的批评方式是不行的,只会引起被批评者的抗拒。要做一个温和的批评者,语气要温和,用词要严谨、文明,动作上更要轻柔些。

    总之,批评别人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个情商高的人,懂得如何批评别人,却又不得罪对方。先进行自我批评,既达到了批评目的,又赢得人心,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