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勉强
几千年前,孔子就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尊重他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于人,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维持彼此情谊的重要条件。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与他人相处时,总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导致彼此的关系变得尴尬。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担任海军助理部长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说:“听说我国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有基地,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来说属于****,是不便公开的,但好朋友相问,罗斯福也不好直接拒绝,就想了个花招儿。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问朋友:“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朋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
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关键,在于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难道别人就应该做我们想要他做的事?也许有人会说,领导叫下属办事,哪来这么多事儿,好好干就是了!可很多领导恰恰就因为不顾及这些细节,使原本踏实卖力的老员工一个个离去。
己所不欲,却强施于人,即使是傻子也知道反抗,更何况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多的傻子任我们欺负。一个人强势久了,身边的人就会孤立他、离开他,这个时候,哪怕你是高高在上的领导,怕是也只能独享“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了。
一个人如果爱面子,那就别去伤别人的面子;如果想要获得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只许
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种事,向来都是行不通的。说到底,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
还有人喜欢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别人,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别人一定也喜欢,然后以此作为标准去要求别人的言行。一旦别人不按照他的“预想”做事,他就会抱怨,甚至生气,“你这人怎么这样呢”“凭什么你不按照我说的做”……
有一天,某文学青年去拜访一位作家,因为自己喜欢喝茶,而且周围喜欢文学的朋友都有喝茶的习惯,所以就特地买了上等的西湖龙井,准备送给这位作家。
一进门,年轻人就满脸堆笑地将茶递给作家,作家客气一番后,随手把茶放在茶几上。年轻人见作家对这么好的茶都没有表示,就主动拿起茶,说:“我想您
老一定喜欢喝茶,所以就从杭州带来了这种特级龙井茶。这种茶和普通的茶很不一样,它的炒茶方式很讲究……”年轻人长篇大论地说着品茶的心得,丝毫没看到作家一脸的不以为意。
该青年本以为自己的一番陈述会引起作家的共鸣,得到作家的认同,没想到等他说完后,作家却淡淡一笑,说道:“真不好意思啊,我不太爱喝茶,所以对茶叶方面的东西没什么研究,你刚才说的那些我都不了解,惭愧,惭愧!”
年轻人一听,傻眼了,自己不但没有赢得作家的好感,反而还在对方不懂的领域大谈特谈,肆意显摆,弄得双方都相当尴尬。通过这次经历,年轻人才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喜欢喝茶,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人都是
独立的,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谁也不能代替别人做出决定。如果一味地强迫别人做出改变,听从我们的吩咐或命令,最终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抗,这对人际交往来说,是不能触碰的禁忌。毕竟,多数人都不比其他人更高贵,没资格命令别人。
生活中,不乏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将自己的感情、意志强加于他人,最终适得其反,导致失败。
与人交往,关键就在于将心比心,讲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要有分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个分寸,并且懂得不随意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办事,那么,就一定能与对方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巧妙地迅速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相互理解和支持,才是友谊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