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说相声一样说故事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没有丰富的肢体动作,主要通过表演者单纯地叙述故事,但是相声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牢牢地将观众抓住,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声发展至今,虽然在创造形式上进行了很多改变,但是因为被定义为“语言艺术”,它的根本主题是不会变的,主要是用语言来进行表演。语言在相声艺术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也说明了相声艺术的独特之处。相声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就能成为一门艺术,这主要是缘于它的叙述风格:以语言为中心,运用各种形式来讲述故事。

    说相声,其实也就是在讲故事,但是要比讲故事复杂得多,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家,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说相声。但是,讲故事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借鉴相声当中的一些东西。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像说相声那样,适时地设下悬念,让观众产生追问和遐想。除此之外,相声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也是我们要借鉴的主要方面。

    在相声的领域当中,虽然每个段子都是由故事组成的,但并不需要太多的故事情节,相声注重的主要是表演形式,通过表演者的感官表演和叙事方式将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通过相声的喜怒哀乐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或赞扬,或批评,或讲述道理,都能很快引起听众的共鸣。在相声中,情节是可有可无的,也可以是模糊不清的,它仅仅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

    我们都喜欢听时刻能感受到情节跳动的故事,而那些平铺直叙的故事是很难引起听众兴趣的,也会产生和讲大道理一样的后果,让人昏昏欲睡。

    在相声当中,表演者总是很直接地就将矛盾揭露出来,从而让主题更加明显。对于听众来说,他们也不会过分追求情节的复杂和曲折,只

    要表演者通过有趣的形式将对问题、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意见表达出来就可以。这是需要通过表演者之间的对话来完成的,除了这种对话中产生的包袱之外,还有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四种艺术形式是相声在讲故事时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主要有绕口令、笑话、反正语、歇后语等具体内容,可以为讲故事起到铺垫的作用;“学”主要是模仿各种声音,包括口技、叫卖声、各种唱腔等;“逗”主要是幽默逗笑,通过抖包袱来制造笑料;“唱”在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太平歌词的演唱,相声演员把它视为“本门唱”。只有将这些手段纳入到对话的范围之内才能称得上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才能让相声当中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灵活的运用,让故事听起来更加有趣,能够更好地被听众所接受。讲好一个故事,既要有灵活的语言,肢体动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单靠语言是很难让故事更加立体生动起来。

    相声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它不像评书或者是其他曲艺表演,主要是表演者通过叙述的方式进行表演,它并没有大量的故事情节,是不能单纯地进行叙述的;又不像戏曲表演那样,可以扮演成剧中的人物,通过大量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演来展现故事。它主要就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这样的情况下,语言和其他的补充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表演者有良好的叙事能力和藏而不露的表演功夫。

    同样,当我们作为故事的讲述者站在讲述中心位置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要让自己成为以话语为主要载体的表演者。

    相声演员在讲故事时所运用的语言并不

    是单纯的叙事性语言,而是对话性语言,有时也有单口相声,但通常情况下也会一人分饰好几个角色。在表演当中,通过演员之间的对话,在“一唱一和”间将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听众。虽然在对话当中,逗哏演员有相当多的叙述成分,但在表演上仍然是在和捧哏演员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因此,逗哏演员只能以答话的形式将内容表达出来,是不能脱离对话这个环境的,否则就会让故事变得一塌糊涂,不会将故事清晰地展现给听众。这样的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在讲故事当中,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不能脱离讲述环境的。

    在相声表演当中,演员只是一个对话者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行动者。相声演员不是通过外在形象和形体上的动作来塑造形象,而是依靠对话来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话这种形式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角色。相声演员“以不变应万变”的外部形象是由相声特殊的审美方式所决定的。有学者认为,相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的表演形式,他们的表演只是自我表演的一种形式。他们的形体动作也只是为了能够让对话更加形象、生动而采取的一种辅助手段,这些动作都是无关紧要的,至少不会像在戏剧当中那样重要。

    但是,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以语言为主还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根据故事内容和讲述的环境来灵活运用。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相声表演当中,总是会不断地制造出叙述矛盾,这就是它的一大特点。我们讲故事也是一样的,矛盾和看似两难的抉择能很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的注意力随着讲述者的思维不断跃进。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西班牙的皇后手中掌握着权力和财富,这两样东西为其吸引了大批想要

    寻求支持的人,他们手中拿着项目来寻求皇后的支持。皇后就要在这些人中找到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哥伦布的航海家找到皇后,他有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他想要证明地球是圆的。他认为如果从西班牙一直往西航行,就会开辟出一条通往亚洲的通商捷径。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个冒险能否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不能确定的。首先,巨额的资金投入能否带来回报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其次,没有人能保证哥伦布说的是真的,没有人能保证地球就是圆的;再者,就算地球真的是圆的,谁又能保证在凶险的海上能够成功地将货物运回?能否平安回来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因为存在这样诸多的问题,哥伦布的航海计划遭到了葡萄牙皇帝和西班牙委员会的拒绝,于是他就把目标转向了皇后。如果你是这位皇后,你会怎么做呢?是拒绝他,还是尽全力地帮助他,或者只是给予小部分的帮助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各种做法的后果了。

    (1)直接拒绝。因为这次冒险的旅程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而取得成功的概率又非常小,没有人觉得他能取得成功。虽然哥伦布的故事讲得很好,但是如果将地球是圆的和能够实现的目标这两件事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就会降低他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两件事情都发生的概率是远远低于一件事情可能发生的概率的。就算他真的证明地球是圆的,他也不能保证通过和亚洲国家的通商就能获得高额的收益。拒绝他的皇帝和西班牙委员肯定是深知这一原因才拒绝他的。

    (2)全力支持他。虽然你因为支持他的航行,不得不卖掉现有的祖传珠宝,你也知道这是一次很大的赌博,需要承担很大风险,但是,你仍然相信这是一次潜

    在的具有巨大收益的投资,它是值得你去冒这个险的。这次投资的收益远超出你的祖传珠宝所能带来的边际收益,那么这次投资失败的风险就会变小。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要赶在对手之前发现通往亚洲的捷径。

    (3)给予小部分的支持,即拿出只能够支持一条航线的资金。不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做这种风险投资,投入一便士和投入一英镑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一个保留51%资金的投资者和一个保留49%资金的投资者相比较,只是多保留了很少的资金,但是可以获得控制权。如果你决定以小投资者的身份加入,你就需要提前协商好关于利益的分配问题,你能拿到多少收益,从而来决定这样的投资是否是值得。除此之外,如果你作为哥伦布航海的唯一支持者,他就只能开着一艘船去证明地球是圆的了,这样就增加了航行的风险。在通常情况下,一次航行都需要几艘船同时进行,如果其中的一艘船不幸遇难,其他的船还是可以继续前行的,不会因此中断旅行计划。

    在真实情况当中,伊莎贝拉皇后最后选择了支持哥伦布的航行。而哥伦布也没有让她失望,他发现了通往亚洲新的通商捷径,还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美洲大陆的发现证明伊莎贝拉皇后的决策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真实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将它讲述得一波三折,也许有的人只能将它讲述成一个平淡的故事。但是,通过说相声的方式,在故事中制造悬念、制造矛盾,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故事中制造矛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让故事中的人物争吵,而是要让他们面临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