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拼尽全力,有什么资格抱怨

    一个远房表妹来我家玩,她今年高考完,成绩不是太理想,只够上一所普通本科大学。我看小表妹无精打采的样子,安慰她: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考得不好也没关系,到了大学你还可以再努力。哪知道她回答我说:“没用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拼得过那些家境良好的孩子。你看今年的高考状元,人家父母都是外交官,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你出生的那一刻,命运就已经定了。”

    我有点难以相信这番老气横秋的话会出自一个不到20岁的小姑娘之口。不得不承认,如今发达的网络信息让很多小孩普遍早熟,可是这种“早熟”并不是真正成熟的认知。

    我严肃地教育她:“你只知道北京的高考状元父母都是外交官,你可知道还有一位甘肃农村的考生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自幼失去了父亲,还有一位河北农村的考生,父亲精神有问题,母亲又失去行动能力,这两位最后却考入了清华。你觉得和他们比起来,老天对谁的命运更不公?一味指责命运的不公,

    你怎么不先问问自己,你有努力过吗?”

    小表妹低头不语。

    这个世上99%以上的普通人都没有资格抱怨自己出身不好,另外极少数人,比如那两位甘肃和河北农村的考生,他们倒是有资格抱怨命运不公,可这些人反而活得比普通人更积极,更乐观,更努力。

    民国时期有个畅销作家张恨水,他的作品畅销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他在报纸上连载小说,每天下午两三点钟,许多读者便在报馆门口排队等待当日报纸发售,只为先睹张恨水的小说为快,他们无论寒暑,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一排就是5年。每次他的书发行后,一版再版,很快都抢售一空,连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铁杆粉丝。鲁迅作为有名的大孝子,每次张恨水的小说一出版,他都会第一时间买来寄给母亲。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个人评价张恨水说:“恨水作小说,无他长处,只是下笔肯努力。便是用两个铜板上茶叶铺买包茶叶,亦不肯含糊写出。”这人的话中显然有贬低张恨水之意,张恨水却欣然接受。在他看来,努力,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赞誉;努力,是一

    个人最优秀的品质。

    张恨水出身官宦世家,但在他17岁时,由于父亲病故,家道中落,他连中学都没毕业。后来他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之际,决定去“北漂”。他原本的打算是先在北大旁听,再转为正式学生,但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先找份报馆的工作,一份工作工资微薄,他就同时兼着两份报纸的工作。这样一来,张恨水没有时间读书了,不得不以码字为生。

    张恨水写作非常拼,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写,有时一直写到深夜12点,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所有时间都不停笔。他的案头放着四五支铅笔,笔写钝了,磨磨笔尖,就当作休息了。张恨水一生创作了3000多万字,除了100多部小说,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拼命写作的一生。

    说起来,张恨水的出身倒是挺不错的,但是中途家庭却发生了变故,因此,出身良好家庭也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世事无常,变幻莫测。张恨水能有后来的成就,靠的还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可偏偏有些人相信出身、相信运气、相信天赋,却唯独不相信努力。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中国阶级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跨越阶级越来越难。在我看来,对于个体来说,就算跨越阶级越来越难是事实,也不代表完全没有机会,不能因为难就否定了努力的意义。但是相比那些出身于高知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富裕家庭的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只付出一般程度的努力恐怕不够,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行。

    燕子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第一天,主管让她先熟悉一下公司产品,第二周再分询盘和订单给她跟。燕子告诉主管,她已经提前把产品了解透了,在主管惊诧的眼光中,她只花了5分钟就把公司的样品拆了又组装好。于是她跳过了一周的熟悉期,像一名老员工一样马上开始跟进询盘和订单。无论是大订单还是小订单,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客户,燕子对待每一封询盘都会认真回复邮件,并为潜在的订单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几个月后,为争取一笔大订单,燕子亲自把样板送到了香港。隔了几天,客户说要来验厂,燕子要充当翻译。她连夜把验厂报告和流程从头到尾

    仔细看了一遍,并去工厂的车间、实验室、物料库和仓库都走了一遭,把客户可能会提到的问题都向工厂生产部的组长问了一遍,把组长说的答案一一记录下来,回去后再把这些答案翻译成英语。当客户来实地验厂时,燕子得意地发现对方问的问题自己都提前做了准备,她流利地给出了令对方满意的答案。正是靠着这每一道环节的全力以赴,燕子最终拿下了这笔大订单,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做到了整个公司往年全年的业务量。

    过了几年燕子自己出来单干,做外贸SOHO,愣是凭着这股拼尽全力的劲儿在这个行业立稳了脚跟,每年都有金额非常可观的订单。回想起单干初期,燕子说自己还有点羡慕那些砸锅卖铁的创业者,因为他们至少还有“锅”可以砸,有“铁”可以卖,而她却是一穷二白-出身普通家庭,在陌生的城市不认识一个人。但也正是“一穷二白”,逼得她对待每一笔订单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拼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你无法决定出身,但可以用努力拼搏选择未来。你都没有拼尽全力,有什么资格抱怨出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