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自己总是呈现给最亲的人

    在陌生人面前总是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地做事,生怕出任何小的差错,甚至酿成大祸;在自己亲人面前总是一身轻松,满不在乎地做事,从来不计后果,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应当。可是,为什么对待陌生人恭恭敬敬,对待自己的亲人却是暴跳如雷?为什么总是听从陌生人的安排,对待亲人却总是指手画脚?为什么总是相信陌生人所说的话语,对待亲人却是谎话连篇?

    亲人是你最爱的人,你却一次又一次伤害;陌生人是与你毫无关联的人,却一次又一次奉承,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最坏的自己留给最亲的人,难道这就是爱吗?爱不是彼此伤害,亲人不是我们随意使用,想抛弃便抛弃的工具,他们与你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与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

    男孩看着家中唯一的亲人,却不愿意叫他父亲,也和他没有任何言语的沟通,每日都是留给父亲一张冷漠的表情,这种种恩怨源自于一年前的一场事件。

    那时家里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和睦,每天家里都充满欢声笑语。母亲每日忙着

    工作,父亲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每当母亲疲惫时,父亲总会贴心地为母亲按摩。他不仅疼爱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儿子也疼爱有加,经常给孩子买衣服。可即便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母亲的娘家人还是因为他赚不到钱而嫌弃他。

    有一年,母亲为年终工作忙得寝食不安,而父亲却自作主张,订了与母亲去外地游玩的火车票。最终,母亲决定陪他外出,只是那天之后,母亲再也没有回来,可父亲没有丝毫的悲痛与内疚,反而热情地与肇事者谈论事故赔偿金的问题,母亲很快便被火化了,葬礼极其简单,仿佛死的并不是父亲长久陪伴的爱人,而是一个贪图利益的小人,父亲不肯为母亲多花一分钱,让男孩与母亲的娘家人对他失望伤心。

    男孩非常怨恨父亲,他选择了退学,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打架斗殴。而父亲却总是会在深夜找到男孩,或是在冰冷的马路上,或是在脏兮兮的泥土旁。但他从未责怪儿子,只是为孩子擦洗伤口,防止感染。

    但母亲离世,父亲不希望孩子因此受到影

    响,与孩子进行了一次对话;“你的母亲虽然走了,但是她的灵魂还在天上看着我们,她希望你变得优秀,你不应该自暴自弃,放弃生活。”可男孩冷漠地望着父亲,大声吼道:“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你看看母亲死后你的样子,真不知道你怎么伪装了这么多年。”孩子的话深深刺在了父亲的心上,他眼中闪烁泪花,低沉地说道:“我是为了这个家。”

    男孩并不领情,但想到母亲生前的愿望,他决定振作起来,为了母亲努力拼搏。他找了一家工厂工作,并踏踏实实地奋斗着,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厂中,偶尔回家便会与父亲大吵大闹,怨念十足。

    奶奶劝男孩放下怨念:“孩子,‘子欲养而亲不在’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希望你好好对他,不要在将来后悔。”男孩斩钉截铁地回答奶奶:“我永远不会后悔。”

    即便父亲生了病,不停地咳嗽,男孩也没有丝毫的同情,而是觉得他的咳嗽声难听嘈杂,心中厌恶。直至男孩看见父亲咳出了血,才随意地说了一句:“你自己去医院检查检查吧。”

    随着冬天的到来,父亲的病情受天气影响,不断恶化,身体日渐消瘦,头发日渐稀少,男孩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不是很在乎。

    一天,男孩在外出工作的时候遇到了母亲的领导,领导严肃地对他说:“有一件事虽然你的父亲不让我说,但我还是决定告诉你,你要冷静地听完我说的每一句话。”男孩脑海中浮现出父亲衰弱的模样,看着领导认真的眼神,不由得点了点头。

    领导见状,轻声对他说:“我知道你恨你的父亲,但是别的人或许有理由,而偏偏你没有。一年前,你母亲之所以日夜加班加点地工作,并不是她有多勤奋,而是她私自挪用公款炒股,并且赔了50万,这让她手忙脚乱,心烦意乱。而你父亲那时并不是带她去游山玩水,而是陪着她去找朋友和亲戚借钱,只是没想到中途发生了意外,你的母亲去世了,而你的父亲正好利用这笔钱补偿了公司,解决了公司资产亏空的问题。也正因为你父亲及时归还钱财,你的母亲才得以保全声誉。你的父亲是爱你们的,为了不让她死后背上

    罪名,为了不让你因此感到自卑,他做得很好。可如今他已经肺癌晚期了,我不希望看着他这样遗憾地离开人世,也不希望你在仇恨中度过一辈子。”

    男孩震惊地听着这一切,他一时有些接受不了,突然,他想到了什么,疯狂地朝家中奔去。男孩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男孩飞快地跪在他的面前,拼尽全力喊了一声“爸爸”。父亲缓缓睁开双眼,听到这久违的两个字,内心激动不已,可自己已经向男孩的母亲奔去了。此时此刻的男孩明白了奶奶曾和他说过的话:“子欲养而亲不在。”

    点透人生

    最亲的人是疼爱你的,他们是支持你做事的坚强后盾。不要将最坏的自己呈现给最亲的人,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没有坚不可摧的心灵,他们的心灵也是脆弱的,受到伤害也会心痛,看到他们悲伤的眼神,你忍心吗?看到他们落寞的背影,你愿意吗?看到他们滚落的泪水,你接受吗?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多为他们分担忧愁,不要只知一味索取,不要将最坏的自己留给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