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记得他带给你的苦
人生总是有苦有甜,独尝苦果或是品味甜感全由你一念而定。在人生道路上,你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些事情你不可能独自解决,朋友便会出手相助,为你披荆斩棘,助你成功。在产生分歧的时候,朋友或许会与你争吵几句,甚至大打出手,两败俱伤。铭记痛苦,你的人生只会充满悲伤,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忘记痛苦,你的人生将会沉浸在快乐之中,不会感受失败的苦果。
一个小男孩在5岁时,父母就因一场重病离开人世。这对于一个稚嫩懵懂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他外出乞讨,每日的感觉生不如死。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孤苦伶仃的男孩只能在路边瑟瑟发抖,没有棉衣的他即将走向死亡。一户人家从此处经过,出于怜悯,将他带入家中抚养,男孩重新感受到了稳重如山的父爱与柔情似水的母爱。他以为自己美好的日子到来了,每日努力刻
苦地学习,发誓要报答养父养母无私的爱。
3年过后,男孩8岁了,懂事的他每日为父母分担家务,也从不会索要玩具。可这个家庭又新添了一个生命,养父与养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溺爱有加。男孩看到自己的弟弟也十分高兴,每日哄他睡觉,陪他玩耍。可是,这个弟弟并不喜欢男孩,总是欺负男孩,并对父母反咬一口,这让男孩心中的委屈日渐加深,养父养母也愈发不喜欢男孩,经过考虑,他们决定将男孩送人。男孩并不愿意走,结果被养父与养母打得遍体鳞伤。男孩忍不住疼痛,心灰意冷地离开了这个家。
第二户人家因为没有孩子,对男孩疼爱有加,这让男孩渐渐忘记了第一家养父养母在他身上留下的疤痕,可惜好景不长,养父养母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他们认为新添的这个孩子好于男孩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人
。于是,他们将男孩送给了第三户人家。可男孩不愿意离去,大声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别赶我走啊,我一定会听你们的话,以后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长大也会孝敬你们,别赶我走啊。”狠心的养父养母并没有因此同情他,还是将他赶走了。
在第三户人家中,他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爱,家里的人连上学的钱都不愿意出,后来又觉得他在家白吃白喝,显得碍眼,直接将他扫地出门。这次他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哀号,他已经习惯了大家的抛弃,年仅14岁的他就此成了街头的一名流浪儿,再次过回了无依无靠的日子。
起初,他从垃圾桶里捡些剩饭填饱肚子,没人可怜他,同情他,有的只是唾弃与厌恶。过了一年,他结识了一些与他一样处境的流浪儿,大家合力做起了生意,一起卖小物件、为人擦皮鞋,走在街边还会随手将瓶子捡起,用来卖
钱。困了就在商店门口席地而睡,第二天早上就被店主一脚踢醒,并且引来一番咒骂。
过了6年水深火热的流浪生活,男孩渐渐长大,他选择在一家建筑公司当泥水工,可收入却少得可怜,他用这些钱报考了夜校,并且勤奋读书,自行考取文凭。
大学毕业后,他凭借自己的才能顺利进入一家公司做起了推销员,而且他骨子里有一股能吃苦的劲儿,每当他回想起那些惨痛的记忆,就会更加勤奋地工作。年终业绩点评时,他的业绩遥遥领先于其他销售员,成功地坐上了销售部经理的位置。
几年的苦干,他攒了一定的积蓄,就辞去工作,自己创办了公司,当上了老总。又经过几年的打拼,他有了钱,买了房子和车子,衣食无忧。
可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他缺少父母亲情。他做出了一个慎重的决定-将养育过他的三对养父养母接到他的房子里,与他共同
生活,一栋大别墅完全可以容下几家人。他依然管三对养父养母叫着爸爸妈妈,为他们养老,与他们同乐。
一个了解他过去的朋友说:“你难道疯了吗?你怎么想的?那些人曾经虐待你、抛弃你,你还想孝敬他们,这些苦痛都忘了吗?”
他平静地回答着:“是的,我已经忘记了,我为什么还要记得他们给我带来的苦,在我快要死的时候,他们给了我一口饭吃,给了我温暖的爱,供我上学,照顾我,我只记得这些就足够了。人生如果一直只记得别人带给你的苦,那么永远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点透人生
如果你只记得一个人带给你的苦,反复回想,不肯原谅,不肯放下,苦痛总会慢慢放大,将你吞噬,变成行尸走肉;如果你铭记他人带给你的乐,宽恕他人对待你的苦,对待他人予以善意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就会时时刻刻体会快乐,生活也将美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