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想虎口夺食,揍你米特拉达梯六世没商量
在兼并帕加马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罗马在小亚细亚地区的霸权无人挑战,而罗马也陷入内部利益分配的斗争之中,暂时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但在罗马人没向外扩张时,却有个国家向罗马发起挑战,想抢走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霸权。这是罗马在对外战争中唯一一次被迫发起的反击。
这个主动挑战罗马的人就是黑海南岸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在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63年,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的霸权,他先后三次向罗马发动战争,直到最终被罗马人打得走投无路自杀为止。在这次反本都国入侵战争中,罗马不仅巩固了在亚洲的领土,还进一步扩张了在亚洲的统治范围。
本都国是黑海南岸新兴希腊化国家。米特拉达梯六世天资聪颖,思想敏锐,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喜爱希腊文化艺术,能说22种语言。11岁时,他继父位成为本都国王,但因年幼,由其母后摄政。为躲避母后的迫害,他逃出王宫,在山林中过了7年隐匿生活。在这动荡不定又充满危险的逆境中,他成为体力超群,具有狡诈多疑、残酷无情和坚韧不拔等多种性格品质的人。
公元前115年,18岁的米特拉达梯六世突然回国,囚禁母后,杀掉亲兄弟,独揽大权。这些举动令人着实吃了一惊。但令人更吃惊的是,米特拉达梯六世野心勃勃,在国内竭力培植亲信,扩充军队,对外奉行扩张政策,力图建立包括黑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在内的庞大帝国。而当时小亚细亚早已经成为罗马的行省,米特拉达梯六世要实现梦想就必须虎口夺食,从罗马手中抢过小亚细亚。
为了实现梦想,米特拉达梯六世先吞并邻近的小亚美尼亚和科尔奇斯,又以援助驱逐斯基泰人为名,迫使黑海北岸的希腊化城邦和博斯普鲁斯王国归附本都,同时,他还积极向黑海西北岸地区渗透,最后几乎完全控制了黑海周围地区。
随着实力的增强,米特拉达梯六世试图消除罗马在小亚细亚的影响,进而把罗马赶出去。这样,原本基本停止对外扩张的罗马就不得不为了小亚细亚与富有侵略性的本都发生冲突了——一个是靠侵略扩张起家的前辈,一个是侵略扩张的后起之秀,罗马与本都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公元前106年,米特拉达梯六世与比西尼亚国王尼科梅德斯二世联手瓜分了帕夫拉戈尼亚和加拉蒂亚。不过,他们不久就在卡帕多西亚王位继承问题上明争暗斗。因争执不下,他们就请罗马元老院仲裁。
他们本来是请罗马人主持公理的,没想到罗马人趁机扩大在小亚细亚的势力和影响,并扶植亲罗马的贵族阿里俄巴赞尼斯为卡帕多西亚国王。这令志在必得的米特拉达梯六世犹如被当头击了一棒。他发誓,要用武力教训罗马人,将自己的代理人扶上卡帕多西亚王位。
为了对抗罗马,争夺卡帕多西亚,米特拉达梯六世以联姻的形式与亚美尼亚国王提格累尼斯二世结盟。公元前93年,提格累尼斯二世出兵驱逐卡帕多西亚新国王阿里俄巴赞尼斯。此举等于直接向罗马宣战。罗马立即派兵攻打提格累尼斯二世。提格累尼斯二世在罗马军面前不堪一击,一战即败。罗马军趁机进兵幼发拉底河,扩展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起初,本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按兵不动,待罗马军恢复阿里俄巴赞尼斯的王位、回师意大利之际,派兵再次赶走阿里俄巴赞尼斯,并插手比西尼亚王位继承问题(此时尼科梅德斯二世已经死去),驱逐尼科梅德斯三世,扶植自己的傀儡为国王。
罗马派曼尼阿斯为使节,协助亚细亚行省总
督鲁基乌斯进行军事干预。他们恢复了阿里俄巴赞尼斯和尼科梅德斯三世的王位,并怂恿他们派兵进攻本都国,向米特拉达梯六世复仇。他们原本就恨米特拉达梯六世,见有罗马人支持,便毫不犹豫地派兵攻打。
米特拉达梯六世早已意识到,要实现建立庞大帝国的目标,迟早会与罗马人决一雌雄。他对罗马采取阳奉阴违政策,表面上服从忍让,暗中积极准备战争,并与黑海周围的斯基泰人、色雷斯人、萨尔马特人等蛮族结盟。米特拉达梯六世得知罗马内部矛盾重重,小亚细亚人对罗马**强烈不满,尤其是几乎波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同盟者战争纷乱还未平息,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正式向罗马宣战。
由于米特拉达梯六世长期做战争准备,本都军在战争初期占绝对优势。当时,本都的陆军有25万步兵、4万骑兵、130辆战车;海军有300艘装备有甲板的舰船、100艘二列桨船。在小亚细亚,罗马军有12万步兵、1.2万骑兵和一支驻守黑海出海口的小舰队。另外,尼科梅德斯三世有5万步兵、6000骑兵。算起来,本都对罗马和尼科梅德斯三世,在兵力上还是占着巨大优势的。
双方在阿姆尼阿斯河畔平原展开决战——这对拥有战车的本都军来说,无疑有利于发挥战车冲撞对方军阵的优势。
战斗刚开始时,在争夺一座小山的混战中,本都军失利,统帅阿基拉斯下令向平原撤退,以便诱敌深入,让战车发挥优势。按照一般军事常识,军队作战失利,往平原上撤退,无疑是找死,但阿基拉斯拥有战车这种唯有在平原上才能发挥战斗力的武器,如果仅仅从一般军事常识去对待,那才是真正找死。
尼科梅德斯三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他见本都军往平原上撤退,认为追杀的机会来临,立即挥军穷追不舍。但是,他没想到,他们追到平原后,本都军便使用在车轴上装有镰刀的战车发动反攻。奔驰的战车把尼科梅德斯三世率领的士兵撞倒、碾碎,或斩为两段。一时间,尼科梅德斯三世手下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场面极为惨烈。在本都军围攻下,尼科梅德斯三世大败而逃。
本都军士气大振,米特拉达梯六世乘胜向罗马军团发动进攻。曼民阿斯和鲁基乌斯指挥罗马军进行殊死拼杀,终因兵力不足,惨败溃逃。本都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比西尼亚,于公元前88年攻入罗马亚细亚行省。
对罗马来说,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在本都军乘胜追击时,亚细亚行省对罗马暴虐统治不满的人趁机造反。亚细亚行省许多城市把米特拉达梯六世当作救星,以弗所城还举行了盛大庆典欢迎本都军到来。在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大军面前,罗马军节节败退,除西南一隅外,整个小亚细亚都处在他的控制之下。
为消除罗马的影响,吸引广大居民支持,米特拉达梯六世宣布:小亚细亚的希腊化城市独立;释放奴隶;在5年内豁免一切赋税。同时,他还大肆屠杀留居在各城市的罗马人和意大利人。当时被残杀者达8万多人,其中有许多是妇女和儿童。
不仅如此,米特拉达梯六世把卡帕多西亚、弗里吉亚和比西尼亚并入本都,将首都从西诺普迁到帕加马,还命令军队向欧洲进军,占领马其顿,控制了爱琴海上几乎所有岛屿。
在这种形势下,雅典发生反罗马起义,宣布脱离罗马,希腊城市纷纷响应。到公元前87年,罗马在东方的属地几乎全部丧失——罗马面临着被赶回意大利的危险。这种局面几乎是当年罗马征服马其顿的一种重演,
只不过这次溃败的是罗马人,而乘胜前进的是本都人而已。
在东方战线迅速崩溃的情况下,罗马内部经过几番斗争,贵族派苏拉担任了罗马军统帅。公元前87年,苏拉率军在希腊的伊庇鲁斯登陆,全力维护在东方的统治。
当时的形势对罗马极为不利,小亚细亚、希腊、马其顿和爱琴海几乎都在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势力范围内。军事上,苏拉仅有3万步骑兵,没有海军,并且缺乏粮饷。苏拉认为,罗马军已经无力与本都军长期对抗,只有速战速决,尽快消灭本都军主力才能取胜。因此,他决定精心策划一场战役,通过赢得胜利来提升罗马军民的信心,威慑那些动摇的城邦。
罗马军登陆后不久,在苏拉的指挥下,在比奥提亚与本都和雅典联军会战。一路狂胜的米特拉达梯六世尝到了苏拉的厉害。罗马军一转颓势,出乎意料地赢得了这场战争。不仅如此,苏拉率领罗马军趁机攻打希腊各城邦。在罗马军的攻势下,希腊各城除雅典外,都投向了苏拉。罗马军势大涨。
于是,苏拉趁机率军围攻雅典,但多次进攻均被雅典军民击退。因久攻不下,苏拉使用罗马人屡试不爽的严密封锁法,将雅典城紧紧包围,切断对外的一切联系,待到城内储粮耗尽,再寻机发起攻击。
公元前**年3月1日,罗马军发起总攻,冲入弹尽粮绝的雅典城。苏拉下令士兵肆意屠杀和劫掠,雅典这座文明古城惨遭空前的蹂躏。
攻占雅典后,苏拉指挥4万大军乘胜前进。在喀罗尼亚,他们与阿基拉斯率领前来援救雅典的12万本都军相遇。罗马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本都军数次向罗马军挑战。由于地形不利和敌人众多,苏拉都高挂免战牌,避免与本都军交锋。
阿基拉斯懦弱无能,见求战不成,就率军向后撤退。苏拉率军尾随,寻找有利的战机和地势。而接下来,阿基拉斯的无能竟然将12万本都军几乎全部葬送了。
一次,本都军在一个多岩地区扎营,其地势既不利于集中部署,又不利于撤退。阿基拉斯这种部署几乎就是给本都军挖了一个坟墓。苏拉发现战机后,趁机抢占附近的平原,摆好队形,向本都军进攻。阿基拉斯只好仓促应战。因地势狭窄,他无法集中军队。为争取时间,阿基拉斯只好用骑兵和战车轮番冲击敌阵,试图阻击罗马军,但均被击退。苏拉趁本都军立足未稳,倾全力作战,身先士卒,英勇拼杀,首先击溃了本都军的两翼。
看到战场形势不利,兵力三倍于罗马军的阿基拉斯竟然没意识到只有一条路——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人数优势与罗马军拼命,尚有惨胜的机会,而撤退只能注定全线溃败。他却下达了一个令米特拉达梯六世恨不得将其凌迟处死的命令:撤退。
结果,在罗马军追击下,拥挤在山谷的本都军大多被砍杀,只有少数四散奔逃,大败而去。战后统计,此战本都军竟有11万人被消灭,只有1万人逃出去,罗马军只损失了15人。
4万军队对决12万军队,取得歼灭敌人11万、自身损失15人的战绩,苏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给此前一路战败的罗马军带来了必胜信心。取得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后,罗马军士气大振,又在奥尔霍门涅斯会战中取胜,迫使本都军退出希腊。
正在苏拉意气风发时,正在罗马军三战三胜时,罗马国内的民主派取得政权,宣布苏拉为“公敌”,派执政官弗拉库斯去前线取代苏拉的军队统帅职务。弗拉库斯率两个军团在希腊登陆不久,因内讧被杀。费姆布里亚接替其职务,率
军攻入小亚细亚,占领了帕加马。
由于长期战争,小亚细亚人忍受不了繁重的战争负担,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亲罗马贵族的煽动下,公元前**年,以弗所发生反本都人起义。他们发现,原来罗马人残暴,新来的本都人还是一样让他们不堪重负。
在这种情况下,米特拉达梯六世认为,战争形势在逐渐向有利于罗马的方向发展。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他主动向打败本都军的苏拉求和(虽然此时苏拉已经离职,但米特拉达梯六世只承认他是罗马军主帅,只信服他)。由于无力彻底消灭本都国且急于率军回国争夺权力,苏拉也同意*和。
公元前84年,苏拉和米特拉达梯六世举行会晤,缔结和约。和约规定:双方停战,和平相处,米特拉达梯六世放弃开战后征服的一切领土,交出舰队,支付战争赔款3000他连特白银。
这和约虽然对米特拉达梯六世不利,但他保全了实力,避免了局势恶化到不可收拾,还继续统辖开战前的地区,控制黑海沿岸,依然是一支可以与罗马抗衡的力量。而签订和约后,米特拉达梯六世并没按和约规定将卡帕多西亚全部交还阿里俄巴赞尼斯。因为他议和后不久就得知苏拉回罗马城了。不过,他不履行和约,给了罗马那些本来就反对议和的人发动战争的理由。
驻守小亚细亚的苏拉的副将穆雷纳借口米特拉达梯六世不履行和约,率军进攻本都。米特拉达梯六世不想再开战,就向罗马元老院提出申诉,不过未获答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米特拉达梯六世只好派兵应战。
双方在哈利斯河畔展开激战。结果出乎意料,本都军全歼罗马军,穆雷纳只身逃离。此时,米特拉达梯六世才发现,此前战败并非是罗马军战斗力突然提高了,而是己方军事统帅阿基拉斯太无能了,这次亲自指挥作战不就赢得了胜利?不过,他并没将战争进行下去的打算,因为此前几次大失败已经严重耗费了国力,他便以这次胜利作为讨价还价资本,接受议和,以换取时间恢复实力。
公元前81年,苏拉派使者来制止战争,并促成米特拉达梯六世与阿里俄巴赞尼斯和解。原本就想议和的米特拉达梯六世给足了苏拉面子,但他也获得了很多实惠——通过与阿里俄巴赞尼斯联姻,保住了占据的卡帕多西亚部分地区。
这次战争没有给罗马带来任何利益,相反,米特拉达梯六世得到了土地,提高了自己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威望,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影响。这就决定着米特拉达梯六世将来还可能挑战罗马的霸权。
果然,米特拉达梯六世在镇压了国内起义和稳定局势后,又继续积极备战。他囤积粮草,大量招募欧洲的蛮族人,按罗马军的编制重新组建了一支有14万步兵、1.6万骑兵的军队。同时,他还积极展开外交攻势,扩大与邻近国家和部落的联盟,甚至与罗马驻西班牙总督塞尔土里乌斯以及地中海海盗订立盟约,共同对付罗马。这真所谓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对付罗马!
公元前74年,死去的比西尼亚国王尼科梅德斯三世在遗嘱中将自己的王国赠给罗马。米特拉达梯六世害怕罗马势力在小亚细亚的扩展会威胁本都国,就以保卫比西尼亚王位为名,进军比西尼亚,向罗马正式宣战。这一次,本都军由米特拉达梯六世亲自指挥作战。
本都军海陆并进。在卡尔西顿会战中,本都军消灭了3000罗马兵,打败了罗马驻比西尼亚总督科塔。随后,本都军进入罗马亚细亚行省,占领了赫勒斯滂沿岸大片土地。此时,前来迎战本都
军的是罗马统帅鲁库鲁斯指挥的3万步兵和1600骑兵,驻扎在基齐库斯城。米特拉达梯六世指挥本都军乘胜围攻基齐库斯城。但是,米特拉达梯六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本都军功败垂成。
令人惊讶的是,他犯的错误与当年阿基拉斯犯的极其相似。米特拉达梯六世轻率地将军营扎在一个被山河环绕、交通不畅的地方。鲁库鲁斯看到战机,趁机派兵切断了本都军的补给运输线,进行反包围,并击退本都军的多次进攻。
不久,寒冷的冬季到来,本都军闹起饥荒,许多人饿死,活着的人也以野草充饥,甚至出现吃人的现象,瘟疫也开始流行。
看到无望扭转局势,公元前73年,米特拉达梯六世弃军逃走,本都军主力被消灭殆尽。罗马军再次以少胜多,并乘势恢复亚细亚行省和比西尼亚,攻入本都国内。
不过,米特拉达梯六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惨败是由于重复了阿基拉斯犯的错误,也没丢失自己的雄心壮志。公元前71年春,他率领刚刚拼凑起来的4万步兵、4000骑兵发动反攻,但再次被鲁库鲁斯击败,被迫逃往亚美尼亚。
鲁库鲁斯意识到扩张领土的机会来临,立即率领罗马军紧追不舍。亚美尼亚国王提格累尼亚二世拒绝交出米特拉达梯六世。罗马军趁机攻入亚美尼亚,打败了亚美尼亚军。米特拉达梯六世和提格累尼亚二世慌忙逃走。
由于罗马士兵对苛严的军纪和长期远征不满,为避免内讧,鲁库鲁斯下令停止进攻。几乎同时,罗马民主派得势,罢免了鲁库鲁斯。米特拉达梯六世趁机组织军队反攻,夺回了本都。罗马刚刚占领的亚美尼亚和本都又丢失了。
公元前66年,罗马元老院授权庞培统率12万步兵和4000骑兵,在追剿海盗后再与本都作战。庞培进攻本都时,拿出罗马人最擅长的战术——断其粮道。因缺乏食品,米特拉达梯六世被迫率军突围。庞培挥军追击并大败本都军。
米特拉达梯六世再次逃往亚美尼亚,但提格累尼斯二世拒绝接纳。他只好经科尔奇斯逃到博斯普鲁斯。在那里,米特拉达梯六世处死了与罗马结盟的儿子,控制了博斯普鲁斯。
这时,米特拉达梯六世仍企图联合蛮族,越过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进军罗马。为准备远征,他横征暴敛,引起人民不满,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公元前63年,他的儿子法那西斯发动兵变。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69岁的米特拉达梯六世害怕成为罗马俘虏,自杀。法那西斯将其尸体交给庞培,罗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结束了战争。本都臣服罗马,成为罗马的属国。米特拉达梯六世虎口夺食的侵略战争到此结束,而罗马也在战争中培养了几个军事巨头,为从***走向帝国做好了准备,其注意力也转移到内战上了。罗马大规模侵略战争到此也告一段落。
罗马是个城邦,一起参加战争的,不仅有国内的贵族和平民,还有那些同盟者城邦。罗马人在对外侵略扩张时,是不惜一切办法想着去获得胜利,而没时间和精力想着如何去分配战争带来的利益。但赢得战争后,他们很快面临如何分配利益、如何管理好财富的问题。战俘数量远远多于公民数量,被充作奴隶的战俘造反了。刚镇压了奴隶造反,平民和贵族的利益冲突,罗马人与同盟者的利益冲突,奴隶和奴隶主的利益冲突都接连发生,从和平手段到战争手段,最终到了唯有军事巨头不足以控制局面的地步。在这200多年间,罗马人深受财富带来的烦恼的困扰,同时,罗马的政治格局也在不断的斗争中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