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让思维更清晰准确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分心的时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各种手机应用程序、电子邮件,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的大脑。
不论你是领导者、商业
8.3 专注
人士或者是普通白领阶层,你很容易突然之间发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已经很难专注于做一件事了,即使它看起来再紧急不过。
沃顿商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应该全部只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这个道理对沃顿商学院学生们的影响几乎是颠覆性的,因为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的背后,隐含的原理正是一条客观、有效的“人生捷径”。
德国心理学家K·安德烈·埃里克森有过这样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
埃里克森来到德国柏林最好的音乐学院,在学院教授的帮助下挑选了一群学生,这群学生中有些被认为天赋过人,有些则被认为资质平庸。埃里克森将他们分为了三组,并为这三组学生按目标进行了定位。
第一组学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音乐家,第二组学生的目标是成为比较优秀的音乐家,而第三组学生的音乐水平过于平庸,因此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
分组之后,埃里克森问了所有学生同样一个问题:从你开始接触音乐开始,到目前为止,你对熟悉的乐器练习了多少个小时?于是三个组所有的学生,都开始回想
已经过往的时间。
5岁是德国儿童接受兴趣教育的年龄,大家几乎是在这同一时期开始学习音乐的,在开始学习音乐的几年里,每个人练习的时间几乎都是一样的--每周2到3个小时。
但是到了8岁左右,差别开始显露出来了。被认为最具有天赋的学生,他们练习的时间开始明显多于其他学生:9岁的时候每周6小时,12岁的时候每周8小时,14岁的时候每周16小时,练习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增加,一直到20岁的时候,他们还在不断增加练习时间,有些人一周练习超过30个小时。
累加起来,那些卓越的音乐家,他们到20岁的时候已经练习了超过10000个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个小时,而那些被定位为未来音乐教师们的练习时间只有4000个小时。
在此之后,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又在其他不同领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那些所谓的天才大多是从小就开始了所从事的事业,他们对这项事业的学习和了解程度要远远多于其他人。而在他们被看作天才的时候,一般都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往往需要沉浸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超过10000个小时。
埃里克森的这项研究推翻了以往人们的经验,它证明了成功者并不是天才,更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的成功完全来自于刻苦的练习,换
句话说,如果和其他人一样仅练习很少的时间,任何一位成功者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专注于一件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与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相同,沃顿商学院也注重培养学员在短时间的专注能力。长时间的专注指坚持,短时间的专注重视的是精力的集中。
艾伦是从沃顿商学院走出的一位商业人士,他的工作主要是为企业用户提供品牌管理方向的智力支持。在日常工作中,艾伦总是将白天的时间用来搜集资料和品牌调研,而将思考的时间留在晚上,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精力才能够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艾伦曾经尝试在一个不专注的状态下思考问题,他一边进行用户访谈,一边对用户的访谈进行总结和归类,结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被他遗漏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被他搞混了。
无论是长时间的专注,还是短时间的专注,它的本质上都是人的一种能力,人先天的专注力是不一样的,但天生专注力不强的人,也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较强大的专注力。
人的专注力来自于人抗拒诱惑的能力,当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之后,他就进入了一个抗拒外来诱惑的状态中。外来的诱惑会让人觉得目前的状态是无聊的、痛苦的,进而让人想要去做更有趣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抗拒外来诱惑的能力不够强大,他的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那么,又是什么决定着人抗拒外来诱惑的能力
呢?在这里有三个因素,分别是压力、欲望和身体状况。
压力。当压力越大时,人的情绪波动也就越大,情绪波动较大的人是无法抵抗外部诱惑的,因而也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欲望。强烈的欲望会让人专注于一个急功近利的目标,但是如果欲望过强,则会影响到人对于努力的效果的评价,此时除了立竿见影的工作,几乎所有工作都会在被短暂尝试之后被放弃。
身体状况。身体状况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因而,身体状况越差的人,往往越无法集中注意力。
专注是逻辑思考所必须的,读者要尽量让自己获得这种特殊的能力。专注力的获得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沃顿商学院为读者推荐的方法是:
第一步:设定目标。有意为自己设定一个要自觉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的目标,在此之后你会发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你的专注力有了迅速的改善。这也就是说,对于训练专注力的第一步是有意识地加强对于专注的重视。
第二步:自我暗示。在因为专注而感觉到疲惫的时候,要给予自己强烈的暗示,暗示这种疲惫是一种考验,战胜这种疲惫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这样的暗示下,因为专注而带来的痛苦就会相对减少,专注力便不会再被视为一种折磨。
第三步:清理大脑。一个充满各种各样想法的大脑,很难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面,因此培养专注力的
时候,人必须要清理大脑中的杂念,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抛诸脑后,当大脑中只剩下一个重要的想法时,人的注意力就自然被集中了。
第四步:排除干扰。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人仍然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就是因为专注力受到了干扰。干扰不仅仅出现在外部环境中,也出现在人的意识当中,因此,人排除干扰的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制性。
强迫自己不因为干扰而转移念头,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强迫必须是非常严苛的,同时人对于这种强迫的抵制也一定是非常强烈的,但随着人的专注力越发强大,这种强迫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当人已经完全不用强迫自己做某事之后,人也就具备了完全的抗干扰能力。
第五步:控制节奏。一个传统的谬误是,只有长时间的精力集中才算具有强大专注力,但是科学研究发现,人不可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这是由人的大脑结构决定的。因此,培养专注力的时候,读者也要注意控制节奏,以免造成生理上的损伤。
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加以培养,而只要训练的方法正确,再普通的人,也能够成为一个专注力强大的人。
沃顿商学院思维课笔记:
专注于一件事物,是保证思考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保持专注,头脑总是会陷入到纷乱当中,又怎么能把一个问题想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