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七月流火,热得人恨不能揣块冰在身上。
耿家村东头,耿秀才家的小娘蹦蹦跳跳出来,趴在隔壁燕子家矮墙外面朝她招手。
“燕子,我去接我哥下学,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还能顺便打猪草。”
燕子比耿小娘大三岁,今年已经十三,正在相看人家,闻言抬头看了看自己阿娘,见她笑着点头,赶紧放下手里绣萝,拿起镰刀和背篓就出门了。
“小娘,我听我娘说,你阿兄今年就要去考秀才是不是?”
“是啊,我爹说他学问差不多了,可以去试试,没过也不碍事儿,知道哪里差了才好查漏补缺。”
小姐妹俩手牵手到了河边,这里奶浆草生长繁茂,不怎么费力就能割满一背篓。
两人把装满猪草的背篓放在路边,又下到河边专门砌来给女人们洗衣服的青条石上洗手擦脸。
“小娘,你还在这里呢,赶紧的,你阿兄又跟人打起来了。”
耿小娘闻言顿时跟只兔子似的蹦起来,连背篓都顾不得了,一溜烟儿朝学堂跑去。
学堂边的黄角树下,几个孩子扭打成一团,当中个头最高身体最瘦的就是她哥耿大郎,大名耿学峰。
耿小娘到了这里,直接抄起旁边的竹枝扫帚,朝欺负她哥的那几个皮孩子打去。
耿家兄妹虽然看
上去瘦,但气势足有一米八!
兄妹联手,直把那几个皮孩子打得吱哇乱叫,捂着屁.股胀红了脸指着耿小娘说不出话来。
“你,你,好不知羞!”
“啊呸。”耿小娘啐他一口,“你知羞,知羞还在学堂门口打架?是生怕夫子看不见你?圣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我是女子,自然是可以动手又动口了,你要是不服气,咱俩一对一单挑!”
在她身后,耿大郎慢条斯理的整理衣服书包,掸去在地上打滚沾到的尘土,然后牵着妹妹往家走。
“以后别这样了,这十里八村都被你打怕了,长大了嫁不出去怎么办?你先收敛着些,等我考过秀才了,你就是秀才的妹子,以后再打就不怕他们不敢来提亲!”
不远处跟耿父站一块儿的夫子,目睹这场三不五时就要上演的闹剧,又听到耿大郎教妹妹的话,整个人都气笑了。
“耿兄,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令郎……我这里是没办法教他了,你学问比我强,不如让他回家学习,隔三日前来交作业就好。”
耿父一脸尴尬笑,想了想,离下场考试也没多少时间了,回家复习就回家复习呗,自己堂堂一历史学教授还怕教不了儿子?
“行,那就这样,每三日让他去年兄你这里交功课
。”
送走了耿父,年夫子吁了口气,摇摇头,捋着长须转头回家吃饭了。总算少了一个让他头疼的小子,应该可能也许他寿命也能长点了吧?
回到村头河边,看到还在原地焦急等待的燕子,小娘才“啊”了一声,拎着裙摆往燕子那儿跑,连声道歉。
燕子拉住她上下打量了一番,抚胸:“你没事儿就好,可吓坏我了。走吧,天色不早,赶紧先回去再说。”
她不好意思抬头看耿大郎,微红脸蛋,拉着小娘去背背篓。
大郎倒没不好意思,上去帮忙拎起两个背篓,自觉的送俩小姑娘回家。
在门口作别,约好第二天一起上山摘野菜后,小娘蹦跳着拉着哥哥的手进屋了,还不停的问他学得怎么样,要下场考试会不会很紧张。
“不紧张。”大郎拿着胰子认认真真洗手,“夫子说我的学问足够了,就是没有经验,下场去试试,淘换些经验,下一次准过。”
“为什么得等下一次?”
“好像是学政大人到咱们这边来督学了,听说这一次的县试特别严格,估计能过的不多。”
大郎其实一点不怯,他好歹穿越前也是985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虽然是法学系的,但法学要背那么多的条律,他的记忆力早被锻炼出来了。可同时
,就因为他学了这么多年法学,理性极强,文学性就是他最大的弱点。而科举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需要文学加持。
小娘捧着碗吃吃的笑,转头就被她娘敲了一个蹦。
“要笑大大方方的笑,贼兮兮的样子,没眼看。”
耿夫人横了女儿一眼,转头看向儿子,一边吃饭一边算账:“你爹是秀才,一个月能有一两银子的廪银,加上我们之前买了二十亩地,佃出去的银两刚好够我们一家嚼用,这里面你读书是大头。等你也考上秀才了,你的吃用就用你自己的廪银,剩下的娘给你攒起来,买地存在那里,以后娶媳妇用。娘这边还要给你妹妹做打算,我家的女孩儿,出嫁不能太寒酸!”
穿越前已经二十五的小娘也是单身汪,她娘最大的心病就是女儿爱农作物胜过男人。穿越来后一家人都凭空年轻了很多,特别是小娘,今年芳龄才将将十岁。相看人家是早了些,但嫁妆得早做打算。
兄妹俩一说到这个问题就头大,明明他们的娘是个雷厉风行的商场女强人,为什么在他俩的婚姻问题上还这么守旧呢?单身不好吗?没有婆媳翁婿问题不好吗?
对于妻子和俩孩子之间的口角之争,耿父从不参与,偶尔避不过也只会和稀泥,实在要站
队了,那肯定是亲亲老婆毫无疑问。
吃完收拾完,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各做各的事。
耿父和大郎看书做题,耿母给孩子们缝制衣裳。
堂堂知名服装设计师,国内排名前三的女装品牌创始人,这一刻也只是个普通慈母。
剪掉手中线头,耿母一抬头就看到女儿又蹲到院子里菜地边上折腾。
“小娘,你又去玩什么泥巴?”
“才没有呢娘,我今年种西瓜肯定能成功。”
耿母一边穿针引线,一边翘首张望,看到前院靠墙一边已经长大的西瓜后,饶有兴致的问她今年是不是能吃上甘甜可口的大西瓜了。
“估计不行,还得继续育种改良。”
耿小娘身为农学博士在读,专攻作物育种学,穿越之前正好在研究西瓜育种,那一袋上百粒原始种子也跟着她过来了。
从去年开始进行纯人工改良,所有的改良种都要凭借经验来进行选择,失败都成习惯了。不过还好,即便是原始种西瓜,吃起来也挺甘甜的,就是皮厚籽多瓤不红。
除开西瓜,她还把家里买的田留了一亩下来当做试验田,专门做粮种的培优改良。
没有实验室,没有高科技设备,一切全靠经验和学到的知识摸索进行,她的计划到现在也就实现了一个小目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