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考 书 目

    本书所考察的那个历史时期,可用于研究的文献资料十分详尽、丰富,都是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及其相关主要人物的重要事迹。就曾国藩而言,我们收集到了他大量的着作和日记的影印文本,此外还有一套关于湖南湘军的书籍,其中对湘军与太平军与回民军的作战进行了全面的叙述。

    我充分利用了两三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文历史着作和一本日语着作,此外还有一本日文版的曾国藩传记。另一方面,相关的英语着作都让人不甚满意,但其中关于在江苏作战的叙述非常出彩,因为华尔与戈登带领着外国志愿兵在那里参与了战斗,还有一份根据洪秀全一位亲戚口述所记载的译文也很不错,详细地描述了这场运动的起始阶段。但是,除了李翁兵的着作外,所有的英文文献都没有详细介绍这场运动的中期阶段,以及最终是如何集结兵力并打垮太平军的。现代中国的一般历史着作都以W.H.麦都思博士的着作为依据,认为这场运动真正爆发的时间是1853年或1854年。麦都思博士搜集并翻译了大量太平军发行的小册子,并在《京报》上发表了相关的论文,所以他们能够据此将这段历史一直追溯到击退天津附近的太平军的历史时期,但1858年或1**0年这段时间常有空白出现,前后内容无法很好地衔接,正是忠王的自述及关于戈登与法国人战绩的历史文献才帮助他们将历史重新衔接起来。

    这些历史着作很少用到中文文献,对曾国藩的功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并未做评论。这让我们深感震惊!就连李翁兵也没有充分利用对他而言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中文文献。

    以下参考书目中,我并没有列出所有的中文着作,只是列出了曾国藩本人的着作或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文献。我比较详细地列出了那些非汉语的相关着作,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及那次战争的参与者。我们会发现,书目的清单中没有任何与曾国藩有关的欧洲着作,关于左宗棠的着作也很少,也没有关于李鸿章的详实可靠的着作。

    第一部分 参考书目

    Cordier, H. Bibliotheca Sinica.2d ed.,4vols.Paris,1906—1907.

    H.科迪埃,《中国文库》第2版,4卷本,巴黎,1906—1907年。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资料来源

    一、有关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来源

    1.《曾文正公文集》。156卷,有多个版本。我手中的版本发行于1876年,研究中参阅最多的部分是:

    (1)《奏议》或给皇帝的奏折,三十卷。

    (2)《年谱》或年鉴,十二卷。

    (3)《书札》(写给官员的信件),三十三卷。

    (4)《日记类钞》,两卷。这是曾国藩日记的一个选编,按主题编排,按主题进行归类,主要是关于曾国藩在文学、哲学和管理方面的思想,记载其生平的日记不多。

    2.《曾文正公家书》,十卷。有多种版本,读者众多。本书还包括两册附卷,题为《曾文正公家训》,其中的书信都是曾国藩写给他儿子的,向他们表达了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见解。曾国藩是儒学大家,是孔子忠诚的崇拜者,对于那些想了解曾国藩提出的中国式思想的人来说,此书意义重大。第二部卷收录了曾国藩去世后他的家人收到的祭文、诗歌与对联。

    3.《曾文正公生平大事记》,由王定安、李鸿章与曾国荃一同编纂,多次再版。这是一份简短的人物传记,其中收录了许多趣闻、趣事。

    4.《曾国藩日记》,四十卷。手稿影印本,没有公开发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曾国藩的文件于1855年年初在九江其旗舰被缴获时丢失了,因而存在严重的缺失。

    二、太平天国方面的资料来源

    1.The Visions of Hung-Siu-tshuen and Origin of the Kwang-si *********, by Rev.Theodore Hamberg.Hongkong,1854.

    《洪秀全的幻觉及广西造反的起源》(又译作《太平天国起义记》——译注),韩山文着,香港,1854年。本书根据洪仁达(应为洪仁玕。——译注)所提供的资料撰写而成,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这场运动中洪秀全的相关事迹的主要资料来源。

    2.Books of the T'Hae-ping-wang Dynasty and Trip of the Herms to Nanking,以及Visit of Dr. Char*** Taylor to Chin-kiang. Shanghai,1853.

    《太平天国王朝书籍与“汉密斯号”的南京之旅》以及《查尔斯·泰勒博士的镇江之行》。上海,1853年。

    目录如下:

    (1)天条书

    (2)三字经

    (3)幼学诗

    (4)天命诏旨书(5)天父下凡诏书

    (6)太平天国诏书(7)颁行诏书

    (8)太平天**目(9)太平天国条规

    (10)颁行历书

    (11)太平天国礼制

    (12)天理要论,第一章至第十八章(只有注解,没有正文)

    此外,还有两个附录很有价值,还有一篇针对太平天国诏书写成的评论性文章:

    (1)广西起义的历史,是对《京报》文章的汇编,还参考了一些官方文告和其他政府文献。

    (2)《外国传教士与广西起义之间的关系》。

    上述书籍让我们能了解太平天国人士对他们所进行的事业的解释,很有价值。其中部分内容在《平定粤匪纪略》的附录中有所概述。有些内容散见于布莱恩、呤唎、卡勒里和伊万等人的着作中。“汉密斯号”访问金陵时的中文秘书——W.H.麦都思博士翻译了这些内容,并最先由《北华捷报》出版。

    3.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Chungwang.Translation from the Chinese by Walter T.Lay.Shanghai,1**5.

    《忠王自述》,由沃尔特·T.雷根据中文翻译,上海,1**5年。

    1904年,其中文版本在日本以单卷本的形式出版,名为《中国秘史》。事实上,忠王在金陵被处决前的供词要长得多,但曾国藩对其进行了删改,据说原稿仍在曾氏后人手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该运动后期的详细情况,但其叙事风格前后颠倒,顺序混乱。在《中央王国》一书中,S.W.威廉斯讲述救援安庆的那场战役时,援引了本书的内容,是使用该书中材料的最佳范例。

    4.《太平天国野史》,上海,1923年,作者不详。

    该书由一位匿名者撰写,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信息,我们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可能是金陵城的一位文书,所以才能接触到官方的记载、书籍和太平天国内部发行的小册子。第2条中提到的许多书目在此书中都能读到原文。此外,还包括了文武官员的名单,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太平天国的政府。此外,本书还包含太平天国一些主要领袖的传记。总而言之,此书是目前了解太平天国最有用的书籍。

    5.The Kan Wang's Sketch of the *********, together with sundry other statements.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by Walter T.Lay.Shanghai,1**5(reprinted from the North China Herald, July 15-August 19,1**5).

    《干王自述》以及其他相关陈述,由沃尔特·T.雷根据中文翻译。上海,1**5,根据《北华捷报》1**5年7月15日至8月19日号翻印。

    此书的作者为韩山文讲述过该运动早期历史,而这里他讲述的是该运动后期的历史。这本小册子中包含的其他相关内容由第二任天王洪福瑱及其他两个小人物所供述,其中大量证据表明干王与忠王之间存在龃龉。

    6.The Confession of Hung Ta-chuan,copied from the China Mail by Brine in The Tae-ping *********, p131.

    《洪大全自述》,布莱恩根据《中国邮报》抄录到《太平天国运动》的第131页。书中抄录了供词的全文,尽管此文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并存在一些明显的伪造之词,但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是真实的,它为我们了解该组织的初期情况提供了大量信息。

    三、外国资料来源

    第一部分:

    1.1851年之后的《北华捷报》档案(North China Herald)。

    有关太平天国的许多重要消息都刊载在这份期刊上,由于该刊物的出版地为上海,使它比香港出版的《中国邮报》更有优势。它上面还刊载了许多《京报》(Peking Gazettes)上刊发的上谕的译文。科迪埃在他的着作中列出了一份最重要文章的名单。

    2.《中国邮报》档案(China Mail),香港,1851—1**5年。

    3.美国公使、传教士与领事们的《报告》(Reports):

    第32届国会第2次会议参院行政公文,第22页、第**页。(32d Congress,2d session, Senate Ex.Document,22,**)

    第33届国会第1次会议众院行政公文,第123页。(33d Congress,1st session, House Ex.Document,123)

    第35届国会第2次会议参院行政公文,第22页。(35d Congress,2d session, Senate Ex.Document,22)

    第36届国会第1次会议参院行政公文,第39页。(36d Congress,1st session, Senate Ex.Document,39)

    第37届国会第3次会议参院行政公文,第34页。(37d Congress,3d session, Senate Ex.Document,34)

    4.国会文件:

    (1)关于中国内战的文件,1853年。(Papers respecting the Civil War in China 1853.)

    (2)关于袭击上海外国殖民区的报道,1854年。(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Attack on Foreign Settlement at Shanghai,1854.)

    (3)关于1842年、1856年在华鸦片贸易的文件。(Papers relating to the Opium Trade in China,1842,1856.)但其中少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

    (4)关于在华受侮事件的报道,1857年。(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Insults in China,1857.)

    (5)关于英国皇家海军在广州作战的文件,1857年附录。(Papers Relating to the Proceedings of Her Majesty' s Naval Forces at Canton.)主要是关于他们欲进驻广州的问题。

    (6)关于埃尔金爵士赴中国与日本的特殊使命的文件(Pap ers respecting Lord Elgin' s Special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9年,附有地图。此文件有重要价值,因为埃尔金沿着长江而上,来到了太平军所管辖的心脏地带。

    (7)1858—1**0年中**件的相关通讯,共包括5部分,1**0年。(Correspondence,1858—1**0,respecting Affairs in China.5 parts.1**0.)

    (8)关于长江通商与中国起义运动的文件,共包括7部分,有地图,1**1年—1**3年。(Papers respecting the opening of the Yangtze-Kiang to Trade;and on the ********* in China.7 parts.Maps.1**1—1**3.)

    (9)关于中**务的文件,共包括6部分,1**4年。(Papers on Affairs of China.6 parts.1**4.)其中英中舰队及撤销W.T.Lay在海关的职务的情况,开放长江贸易,以及行使条约所赋予权利的相关事宜,等等。

    5.英国领事报告。1854年至1**1年,英国驻华领事们的《报告》(Reports),共包括8部分,从1**2年至1885年共62部报告。

    6.《英国与外国官方文件》(British and Foreign State Papers),第44卷,1853年—1854年。其中包括1853年乔治·文咸爵士(Sir George Bonham)乘坐英**舰“汉密斯号”(Hermes)前往金陵的一份报告。

    7.皇家亚洲学会北华分会《学报》(Journal)。每一期都包括一份《事件报道》(Journal of Occurrences),对于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外国人而言,是有价值而可靠的材料。见1858年6月第1期第353—368页;1859年5月第2期第248—256页;1859年12月第3期第353—368页;1**0年第1期第2卷第105—128页,以及新序列1**4年12月第1期第109—132页。

    8.《中国文库》(The Chinese Repository),共20卷,1832年—1851年。后两卷收录了关于广州起义的相关内容,其中描述了中**队的情况,很有价值。在第一章里,我大量引用了刊载于第20卷的相关材料,而作者T.F.威德的这篇文章也是以大量中文文献作为依据的。

    第二部分:

    记述者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接触过太平军的外国人。

    1.费希本(Fishbourne)舰长,他是“汉密斯号”(Hermes)上次访问南京时的指挥官。《中国印象与当前的革命:其进程与前景》(I**ressions of China, and the Present **********:It

    s Progress and its Prospects),伦敦,1855年。

    2.托马斯·泰勒·密迪乐(Meadows, Thomas Taylor):《中国人及其反叛》(The Chinese and their *********),伦敦,1856。密迪乐先生供职于英国领事馆,是乔治·文咸爵士(Sir George Bonham)的陪同翻译。由于这一特殊身份,他得以了解到太平天国的一些情况,该书的第15章至第17章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战况,叙述详实可靠。

    3.R.P.米歇尔(Mercier, R.P.):《卡西尼号在中国海上的作战》,1851年至1854年期间,根据普拉斯司令官等人的报告、信函与笔记所着。(Ca**agne *** rapports, lettres et notes du Commamdant de Plas, etc.),巴黎,18**年。

    4.斯坦利·雷恩-普尔(Lane-Poole, Stanly):《哈利·帕克斯爵士的一生》(帕克斯爵士曾经是女王陛下的公使,曾访问过中国与日本)。(The Life of Sir Harry Parkes, sometime Her Majesty' s Minister to China and Japan.),伦敦与纽约,1**4年。分为两卷:第一卷,驻中国领事,S.雷恩-普尔(S.Lane-Poole);第二卷,全权大使,日本,F.V.狄更斯(F.V.Dickens),中国,S.雷恩-普尔(S.Lane-Poole)。

    1**0年签订合约后,哈利·帕克斯爵士(Sir Harry Parkes)陪同公使前往杭州,协助有关开放长江上通商口岸的谈判工作。在此次旅行前,他的职位是领事,他写给妻子的信从一个外国观察家的角度记述了那个时代,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

    5.劳伦斯·奥利芬特(Oliphant, Laurence):《埃尔金伯爵1858年、1859年赴中国与日本的公干经历》(Narrative of the Earl of Elgin' 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 in the years 1858,1859),纽约,1**0年。

    6.T.W.布拉基斯顿(Blakiston, T.W.):《长江上的五月》(Five Months on the Yang-tsze),伦敦,1**2年。本书讲述了作者在长江上游考察的经历,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爆发的起义。

    尽管作者溯长江而上,进行了一番考察,但他对太平天国国都生活的描述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却是根据R.J.佛瑞斯特(R.J.Forrrest)较早的叙述写成的。此书值得一读,但见解并不深刻。

    7.J.F.戴维斯爵士、巴特(Davis, Sir J.F.,Bart):《太平军占领长江前后的大峡谷景象》(View of the Great Valley of the Yangtse-Keang before and since its occupation by the Re***s)。载皇家地理学会《记录汇编》(Proceedings),1859年,第1**页以下。

    8.格里菲斯·约翰(John, Rev.Griffith):《格里菲斯遭遇太平军的经历》(Grifith John' s Experience of the Insurgents),广州,1**1年。

    这是一本小册子,他的部分信函刊载于《中国之友》(Friend of China)。W.H.希克斯(Sykes, W.H.)的《中国的太平天国反叛》(The Taeping ********* in China),再现了其中的一些记叙。

    9.格里菲斯·约翰(John Rev.Griffith)的传记:

    (1)《在华半个世纪的故事》(The Story of Fifty Years in China),R.沃德罗·汤普森(R.Wardlaw Tho**son.),伦敦,1906年。1908再版。第5章第114—156页,谈到了太平天国运动。

    (2)《格里菲斯·约翰:汉口传教团的创始人》(Griffith John:Founder of the Hankow Mission),威廉·罗伯森(William Robson),纽约与芝加哥。第3章第37—52页,谈到了太平天国运动。

    (3)《格里菲斯·约翰的故事:华中传教先驱者》(The Story of Griffith John, the Apostle of Central China),尼尔森·比顿(Nelson Bitton),第4章第48—56页,谈到了太平天国运动。

    10.《太平天国的真相》(The Taipings as They Are),作者是“其中一分子”(One of Them)。传教士J.W.沃兴顿(Rev.J.W.Worthinbgton)为其作序,伦敦,1**4年。

    11.“呤唎”(Lin Li)[A.F.林德利(Lindley, A.F.)]:《太平天国》,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其中包括作者的亲身经历。(Ti-ping Tienkwoh;the History of the Ti-ping ********** including a Narrative of the Author' s Personal Adventures.),共两卷,伦敦,1**6年。

    作者对太平天国心怀同情,他曾为这场运动效力,并搜集了所有能找到的对该运动有利的看法和意见。许多这样的评论原本散见于很多已经很难找到的杂志上,却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该书充斥着歌颂太平天国的言论,因此很多证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他的有些陈述还是具有价值的,只是在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

    12.海伦·伊迪斯·列吉(Legge, Helen Edith):《詹姆斯·列吉》,传教士与学者(James Legge, Missionary and Scholar),伦敦,1905年。第8章谈到了干王洪仁达(应为洪仁玕。——译注)(洪金)。

    他强烈反对与清军联合对太平军作战的决定。

    13.牟尔,尊者副主教(Moule The Venerable Archdeacon):《太平天国运动回忆录(1**1-1**3)》(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the T' aiping *********,1**1—1**3),上海,1**8年。

    作者称,战败的太平军残部最初在中国西南地区安定下来,后来被驱逐出边境,成为“黑旗军”,仍信奉原来的宗教。

    14.牟尔,尊者副主教(Moule The Venerable Archdeacon):《太平军占领下的宁波(1**1—1**3)》(Ningpo Under the Taipings,1**1—1**3)。载于《东亚》(The East of Asia)第5卷第一、二期。

    15.容闳(Yung Wing):《我在中国与美国的生活》(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纽约,1909年。

    第9章至第13章谈到他在内地旅行时,在安庆见过干王和曾国藩,前者强迫他为太平天国效力,但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很可能失败,而且他被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宁愿投奔到他麾下。

    16.信仰传播协会年鉴。主教与两个世界传教会传教士的通信期刊汇编,以及与传教会及信仰传播协会有关的所有文献(Anna*** de l' Association de la Propagation de la Foi, Recueil petiodique des lettres des eveques, et des missionairs des missions des Deux Mondes, et de tous *** documents relatifs aux missions et a l' Association de la Propagation de la Foi),里昂,年刊,第23卷至第37卷。

    17. J.D.约翰逊(John, J.D.),美国海军准将。《中国与日本的故事》,讲述了蒸汽快舰“波瓦坦”号巡航的故事。(China and Japan, being a narrative of the Cruise of the steam frigate Powhatan)费城,1**1年。只是大概讲述了对当时中国的总体印象。

    18.玛奎斯·德·莫吉斯(de Moges, Marquis):《格罗斯男爵出使中国与日本的日子(1857—1858)》(Baron Gros' s Embassy to China and Japan in 1857—1858),伦敦与格拉斯哥,1**0年。

    19.罗契爵士(Loch, Lord):《埃尔金爵士于1**0年第2次出使中国期间的个人经历》(Personal Narrative of Occurrences during Lord Elgin' s Sencond Embassy to China in 1**0),伦敦,1**1年。

    20. T.沃尔龙德(Walrond, T.):《埃尔金爵士的书信与日记》(Letters and Journals of Elgin),伦敦,1872年。

    21. J.L.涅维尔斯(Nevius, J.L.):《中国与中国人》(China and the Chinese),纽约,1**9年。

    本书包括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记述(第16章“太平天国运动”,第417—427页),但并不完整。

    22. A.B.米特福德(Mitford, A.B.):《驻京公使》(Attache at Peking),伦敦,1900年。本书包含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零散资料可供参考。

    23. D.F.瑞尼医学博士(Rennie, D.F.M.D.):《英国在北京设立使馆第一年时的北京与北京人》(Peking and the Pekinges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 British Embassy at Peking),共两卷,伦敦,1**5年。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参考资料散见于书中。

    24.约翰·斯卡史(Scarth, John):《在华12年:百姓、起义者与官员》(Twelve Years in China.The People, the Re***s and the Mandarins),爱丁堡与伦敦,1**0年。

    该书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了简要记述,斯卡史(Scarth)提出了天德王的问题,但没有解决。

    25. L.S.佛斯特教士(Foster, Rev.L.S.):《在华50年:塔尔顿·佩里·克劳佛德神学博士回忆录》(Fifty Years in China.An Eventful Memoir ofTarleton Perry Crawford, D.D.),纳什维尔,1909年。其中第11章简述了在去往武昌途中访问苏州、金陵等太平军占领区的情况。

    26.简·R.爱德金斯(Edkins, Jane R.):《中国的景象及百姓》,附录中有一系列书信,讲述了***传教会及传教生活,讲述了夫约瑟夫·爱德金斯文学士访问南京的故事。(Chinese Scenes and People, with notes of Christian Missions and Missionary Life in a series of letters from various parts of China.With a narrative of a visit to Nanking by her husband, the Rev.Joseph Edkins B.A.)伦敦,1**3年。

    本书后面部分(第241—307页)讲述了采取干涉政策前夜那位传教士的亲身遭遇,是第一手资料,读起来非常有趣。

    27.约瑟夫·爱德金斯(Edkins, Joseph):《中国的宗教》(Religion in China),第2版,伦敦,1878年。

    其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记述很有价值,因为爱德金斯(Edkins)的相关说法都直接来自于太平军。

    28.乔治·温格洛夫·库克(Cook, George Wingrove):《中国:1857—1858年》(China in 1857—1858),这本书是他写给《泰晤士报》(Times)的书信合集,其中大多数书信谈论的都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外的事情。

    29.爱德华·佛瑞斯特(Forrester, Edward)(即法尔思德。——译注):《个人记忆中的太平天国运动》(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the Taiping *********),载《世界见闻》(Co**opolitan)第21期第625页及以下,第22期第34页及以下,第209页及以下,1**6年。

    在“常胜军”组建时期,佛瑞斯特是华尔麾下的第二号人物,因而,这些回忆很有价值,为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细节。他还重点谈到了英国人对“常胜军”怀有强烈的敌意,以至于不允许他们将伤员送往上海,甚至还派人去抓捕逃兵等。

    30. W.H.詹姆斯(James, W.H.):《关于1**0年中国战争的回忆》(Recollections of Chinese War of 1**0),载于《麦克米兰杂志》(Macmillan' s Magazine

    )第71卷,第241页及以下。

    31.《传教士捷报》(The Missionary),1**0年第56卷,第369—372页;同上,第57卷,第88—91页及第118页。

    其上是布里吉曼博士(Dr.Bridgman)所写的信函,信中讲述了他和别人在苏州及南京的旅程,并谈到了他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而当时太平军的势力正在向沿海地区扩张。在他们的描述中,干王很友好,而且愿意与西方国家缔结友好关系,并将现代文明引入中国。其中有福尔摩斯(Holmes)、克劳佛德(Crawford)与哈特维尔(Hartwell)的报告,他们去过苏州;还有去过南京的缪尔赫德(Muirhead)、爱德金斯(Edkins)、约翰·麦克戈文(John Macgowen)与伦敦传教士协会的荷尔(Hall)及教堂传教士协会的伯顿(Burden)等人的报告。

    第三部分 二手资料

    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文和日文资料

    1.《平定粤匪纪略》,由李鸿章等编纂,共18部,装订为7卷,附录卷包含4个部分。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正统资料,准确可信。附录卷中包括了有关太平天国体制、该运动中的迷信及超自然事件等方面的重要材料,1871年。

    2.《粤匪纪略》,共13部,装订成7卷,1**9年。

    和上面那本书一样准确可靠,尤其关注军事方面的细节,还包括阵亡者的名单,并列出了他们的官阶及参与作战的单位。和其他书籍的编排不同,该书不是按照编年方式,而是按照地理排序,时间一直延伸到1**0年。

    3.曾根俊虎:《发贼乱志》,1879年。该作品收录在早稻田大学编辑的名为《通俗二十一史》的中国历史丛书中,为第7卷。

    作者声称他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查阅了《平定粤匪纪略》,还使用了《平捻记》、《平浙记》(似应为《平浙纪略》。——译注)、《吴中寇平记》(似应为《吴中平寇记》。——译注),还参考了欧洲作者的着作,以及莫斯曼(Mos**an)与其他作者的着作,我无法根据汉字辨认出该作者的姓名。不过他的翻译与创作主要依据的是《平定粤匪纪略》一书。他经常将未见于正史的细节收录到书中,因此,阅读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但通过对他的叙述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他的结论总是精确的。对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他手中能用于参考的资料很少,有时还会误解因一两个问题而引发的评论,但总体而言,这本书仍是瑕不掩瑜。

    4.《湘军记》,共20部,11卷,由王定安编纂,18**年。

    前13部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后面的几部记述了捻军与回民军时期。总体而言,该书涵盖了所有战役,并以原始文献作为依据,非常准确可靠。

    5.《湘军志》,共4卷,16部,其中13部记述了太平天国时期,1部记述了捻军时期,另2部记述了湘军的组织结构与供给的相关细节。

    该书涵盖了很多在别处找不到的生动细节。我无法查到该书的作者是谁,也查不到出版的确切时间,因为担心收录其中的大多数故事都是虚构的,因此很少使用它。

    6.《豫军纪略》,共4卷,12部。第1卷记述了太平天国时期,其余各卷记述了与各造反军及匪帮作战的情况。该书由五个人合作编纂而成,1877年。

    7.钱勖:《吴中平寇记》,共2卷,8部,1875年。

    8.《平浙纪略》,共4卷,16部,在浙江巡抚杨昌濬指导下出版,1875年。以上两本着作描述了1**0年之后在这两个省份所发生的战役。

    9.《洪秀全演义》,该书只有部分内容能归入历史类,只能部分地将其划归历史类。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遭到镇压的爱国运动,1914年。

    10.《东征纪略》,1**9年。

    11.《两王入粤大杀汉人记》,记述了溃败的太平军进入广东遭到清军追杀的一些情况,出版年月不详。

    二、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某个阶段

    1.记该运动早期阶段的书籍

    (1)亨利·维泽特里(Vizetelly, Henry):《中国革命的起因、迅速发展与意料之中的结果》,该书包含太平军所有已知出版物的摘录。全书取材于本地文告与其他文献,传教士的讲述,官方通讯,以及欧洲居民的信函。(The Chinese **********:The causes which led to it-its rapid progress and anticipated result;with abstracts of all the known publications emanating from the insurgents.The whole derived from native proc****tions and other documents,missionary narratives, official communications, and the letters of European residents.),伦敦,1853年。

    (2)卡勒里与伊万。

    ① 《从广西到南京的太平天国运动》(L' Insurrection en Chine depuis son origin jusqu' a la prise de Nankin)等,巴黎,1853年。

    ② 《中国起义运动史》,从法语翻译过来,该书包含卡勒里与伊万对太平军***教义、与布告的评论,还有一章附录,《由约翰·奥克森佛德讲述最近的事件》(History of the Insurrection in China;with notices ofthe Christianity, Creed, and Proc****tions of the Insurgents by MM.Carllery and Yvan,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with a supplementary chapter, Narrating the most events, by John Oxenford),并包括一幅复制的中国地图,以及一幅太平军领袖天德的画像,第2版,伦敦,1853年。

    ③ 上,翻译为葡萄牙文。

    ④ 同上,翻译为德文,1854年。

    3.查尔斯·麦克法兰(Mcfarlane, Char***):《中国革命》,书中包含了中国与中国人习惯、方式与习俗的相关细节(The Chinese **********, with Details of the Habit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伦敦,1853年。

    4.韩山文(Hamberg, Rev.Theodore):《叛军领袖洪秀全及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The Chinese Re*** Chief, Hung-siu-tsuen; and the Origin of the Insurrection in China),中国福音传播协会的外国秘书乔治·皮尔斯(George Pearse, Hon.)为其撰写前言,伦敦,1855年。

    5.同上,阿尔方斯·维约里特(Alphonse Viollet)翻译。(Histoire du Chef de l' Insurrection Chnoise, Hung-siu-tsuen et origine de cette insurrection, par le Reverend Theodore Hamberg, Missionnair de la Societe evangelique de Bale)

    我没有找到这两本书,但作为参考资料,它可能和上述所列的书籍一样。

    6. K.L.拜耳纳茨基(Biornatzki, K.L.):《中国当代的政治宗教运动》(Die gegenwartige politisch-religiose Bewegung in China),柏林,1854年。

    7. J.纽马克(Neumark J.):《中国革命及其兴起》,记述了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宗教的意义,以及运动历程,并记述了运动以***为基础的宗教体系。根据密迪乐的《中国人及其反叛》。(Die ********** in China in ihrer Entstehung, ihrer politischen und religiosen Bedeutung und ihrem bisherigen Verlauf, nebst Darstellung des auf christlische Grundlage beruhendenReligionssystems der Insurgenten.Nach Meadows’:The Chinese and Their *********s),柏林,1857年。

    8.奥古斯特·费兹迈尔(Pfizmaier, August):《中国伪王的诗歌》(Ein Gedicht des chinesischen Gegenkaisers),维也纳,1859年。

    9. R.克罗恩(Krone, R.):《中国革命的现状》(Gegenwartiger Stand der ********** in China),载于皮特曼的《备忘录》(Petermann's Mittheilungen),1856年,第462—465页。

    10. A.豪斯曼(Haus**ann, A.),法国前驻华公使馆秘书。《中国》,该书为中国造反运动简史,还包括了从鸦片战争开始到1857年期间各地发生的事件;由查尔斯·梅泰斯插图,并附有由A.H.杜佛尔绘制的新的中国地图。(La Chine.Resume historique de l' insurrection et des evenement qui ont eu lieu dans ce pays depuis le commencement de la guerre de l' opium jusqu' en 1857;illustre par Char*** Mettais, acco**agne d' une nouvelle carte de la Chine, par A.H.Dufour),巴黎,1858年。

    11. J.M.麦基(Mackie, J.M.)《中国起义首领太平王的一生》(Life of Taiping-wang, Chief of the Chinese Insurrection),纽约,哈珀斯公司(Harpers),1857年。其中包含许多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

    12.林德赛·布莱恩(Brine Lindesay):《中国的太平之乱》,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及发展,该书主要依据的是从中国获得的原始文献与信息,伦敦,1**2年。

    附录收录了几份太平军的文献,并在正文中大量引用这些文献,我认为本书是记录太平天国运动的佳作。

    13.罗伯特·詹姆斯·佛瑞斯特(Forrest, Robert James, Esq.):《洪秀全的***信仰:太平天国着作简评》,载于皇家亚洲学会北华分会《学报》(Journal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7年12月号,第187页及以下。

    14.阿芒德·特鲁尔(The-Rule, Armand):《太平天国》,鲁昂,1**9年。

    15.威廉·欧赫勒(Oehler, Wilhelm):《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信仰史》(Die Taiping-Bewegung.Geschichte eines chinesisch-christlichen Gottereichs),居特斯洛,1923年。

    这是一本最近新出版的书,该书的主要依据是欧文材料,学生已很熟悉,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指出中国的宗教观念与习俗在这场运动的宗教层面中所发挥的作用。作者曾在中国华南地区当过几年传教士,该书主要关注的是洪秀全。

    三、一般史籍、专着或其他一般性作品

    1.德米垂斯·C.波尔格(Boulger, Demetrius C.):《中国史》(The History of China),共两卷,伦敦,1**0年。

    根据波尔格的记述,太平军第一次经过湖南时,曾国藩就与之对抗,接着他派出曾国荃追击太平军,江西战役因此提前了两年。但是本书在叙述运动后期的情况时犯了很多错误,但记叙江苏战役的情况非常可靠,可读**很强。

    2.布林克雷上尉(Brinkley, Capt.F.):《中国的历史、艺术与文学》(China, Its History, Arts and Literature),1902年,收录于《东方丛书》(The Oriental Series)。本书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并没有太大作用。

    3.亨利·科迪埃(Cordier, Henry):《中国全史》(Histoire generale de la Chine),4卷。巴黎,1922年。

    4.亨利·科迪埃(Cordier, Henry),《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史(1**0—1**0)》(Histoire des relations de la Chine avec *** puissancesoccidentals.1**0—1**0),3卷,巴黎,1901—1902年。本书很少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但对其后期遭到镇压的情况进行了简述。

    5.约翰·W.佛斯特(Foster, John W.):《美国在东方的外交策略》(American Diplomacy in the Orient),纽约,1903年。

    6. R.K.道格拉斯(Douglas, R.K.):《中国》(China),收录

    于《各国故事》(The Stories of Nations),纽约,1**9年。该书很受欢迎,但作者并不了解曾国藩的性格,他认为曾国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军官。

    7. J.麦克戈文(Rev.J.Macgowan):《中华帝国史》,第2版,上海,1906年。据悉,该书是基于汉语材料而完成的一部着作,但单就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而言,完全是个例外,作者很少用到汉语材料。

    8.F.L.霍克斯·坡特(Pott, F.L.Hawks):《中国历史概要》(A Sketch of Chinese History),上海,1903年。

    实际上,这本书忽略了1854年至1**0年这个关键的时期,而且书中存在各种错误。

    9.李翁兵:《中国历史纲要》(Outlines of Chinese History),上海,1914年。

    该书对太平天国时期的记述简短而中肯,虽然有一些错误,但它是唯一一部将曾国藩摆在恰当的历史地位上进行记述的史书。

    10.恩尼斯特·撒透爵士(Satow, Sir Ernest):《远东》(The Fast East),《剑桥现代史》(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第11卷中的第28章第821页及以下。本书仅用了两段话来叙述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11. S.威尔斯·威廉斯(Williams, S.Wells):《中央王国》(The Middle Kingdom)(修订版),两卷,纽约,1883年。

    第2卷第14章第575—624页提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叙述1854-1**0年这段时间的历史时,作者除了用到了《忠王自述》中的材料外,没有参阅其他的任何材料。

    12. S.威尔斯·威廉斯(Williams, S.Wells):《中国史》,摘选自其着作《中央王国》。(A History of China, being the Historical Chapters from The Middle Kingdom),由F.W.威廉斯(F.W.Williams)编辑,还有一章补充了最新的资料,纽约,1**7年。

    13. W.C.霍瓦德(Howard, W.C.):《太平天国运动简史(1848—1**0)》(A Short Sketch of the Taeping *********,1848—1**0),上海,1901年。此书和其他的一些着作一样,都把重点放在运动的初期和最后阶段,并没有叙述中期。

    14. C.斯皮尔曼博士(Spielmann, Dr.C.):《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1850—1**4)》〔Die Taiping-********** in China(1850 bis 1**4)〕,哈雷,1900年。

    15. M.T.叶茨医学博士(Yates, Rev.M.T.D.D.):《太平天国运动》(The T' ai Ping *********),这是在上海戒酒会馆为上海戒酒协会发表的演讲,上海,1876年。

    16.埃斯凯拉克·德·劳突尔(Escayrac de Lauture, Cte.d’.):《对中国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埃斯凯拉克·德·劳突尔对中国起义运动的研究,1**2年6月21日科学院道德与政治会议备忘录。(Considerations sur le passe et l' avenir de la Chine.Examen de la ********* actuelle par le Cte.d’Escayrac de Lauture.Memoire Vlu a l’Academic des Sciences Mora*** et Politiques dans le seance du 21 juin 1**2)。

    17. H.B.莫尔斯(Morse, H.B.):《中华帝国的对外关系》(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ire),共三卷,第一卷,1910年;第二卷与第三卷,1918年。本书关于太平军的叙述相当不错,尤其是“常胜军”作战情况的部分,但没有参考中文资料。

    18. H.B.莫尔斯(Morse, H.B.):《中国的贸易与行政管理》,第2版,伦敦,1912年。本书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但较之后来的着作,稍显逊色。

    19. G.尼耶(Nye, G.):《中国问题的阐述》,作者是美国人,主要探究了清政府的压制政策,对英法美三个条约国对它的义务进行了思考,回顾了中国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并顺带提及了太平军。(The Rationale of the China Question:co**rising an Inquiry into the Repressive Policy of the I**erial Government,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he Duties of the 3 Treaty Powers,England, France, and America, in regard to it and a glance at the Origin of the 1st and 2nd Wars with China, with Incidental Notices of the *********)。澳门,1857年。

    20. J.O.P.布兰德与E.白克豪斯(Bland, J.O.P.,and Backhouse, E.):《皇太后掌控下的中国》(China under the E**ress Dowager),伦敦,1910年。第5章第**—80页,包含曾国藩一片奏折的译文,以及皇太后一次召对的记述。

    21.《已故两广总督、京城大学士官文传略及太平天国起义》(Kuan Wen, late Viceroy of Hupeh and Hunan, subsequently First Minister at Peking.Biographical Sketches and Incidents of the Taiping *********),节选自描述官文的汉语材料,上海,1871年。

    22. W.A.P.马丁(Martin, W.A.P.):《中国的觉醒》(The Awakening of China),纽约,1907年。第157—162页包含对太平军的简要叙述。

    23. W.A.P.马丁(Martin, W.A.P.):《中国的循环》(A Cycle of Cathay),纽约,1900年。

    在第101页,马丁表示了他对外国采用干涉政策的悔恨,他认为是法国促成了外国实施干预政策,因为*****教主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教义非常憎恨。

    24. W.H.希克斯上校(Sykes, Col.W.H.,F.R.S.,M.P.):《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起源、发展与现状》(The Taeping ********* in China, its Origin,Progress and Present Condition),由一系列写给《阿伯丁自由报》(The Aberdeen Free Press)与《伦敦每日新闻》(London Daily News)的信函组成,该书主要是反对外国政府的干涉政策。

    25. W.H.**·希克斯(Sykes, Col.W.H.China):《下院议员W.H.希克斯上校1**1年3月12日星期二发表的讲话》(Speech of Col.W.H.Sykes, M.P.,in the House of Commons, on Tuesday, March 12,1**1),摘选自《英国国会议事录》(Hansard)的《国会辩论》(Parliamentary Debates)第161卷(1**1)第1841页。

    26.下议院的辩论。同上,第172卷(1**3)第270—330页。

    27. S.冯·弗里斯(Fries, S.von):《中国发展历程简述》,根据中文相关资料进行翻译与阐释。(Abriss der Geschichte China' s seit seinem Entstehung.Nach chinesischen Quellen uebersetzt und bearbeitet.),维也纳,1882年。

    28.瑞尼·噶斯顿·乔治·马斯佩罗(Maspero, Rene Gaston George):《中国》(La Chine),巴黎,1918年。该书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部分缺乏新意。

    29. J.P.G.鲍狄埃(Pauthier, J.P.G.):《现代中国》(Chine Moderne),1853年。由于本书出版年代较早,不足以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参阅资料,但作者描述了他对当时中国的印象,也很有用。

    30. J.J.M.德·格鲁特(De Groot, J.J.M.):《中国的宗派主义与宗教迫害》(Sectariani**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in China),两卷本,阿姆斯特丹,1904年。

    德·格鲁特(De Groot)发现,太平军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异教徒,致使绝望的民众不得不站起来造反。他主要探究了1836年及之后几年在湖南发生的宗教迫害活动。那些遭到迫害的团体在之后联合起来,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对韩山文(Hamberg)着作中关于洪秀全幻觉的记述持反对态度,他认为那是韩山文本人的幻觉。事实上,关于洪秀全的幻觉一事,我所依据的材料并不局限于韩山文的着作,那些幻觉在太平天国的相关文献中也能查到。即使迫害一事真的存在,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所有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从兄弟会或宗教结社的形式中萌芽的。根据洪大全的说法,洪秀全利用他的神力召集了不少***教徒,而非革命者,而其他可信的资料也佐证了这一点。

    31.海因里希·赫尔曼(Hermann, Heinrich):《中国的历史》(Chinesische Geschichte),斯图亚特,1912年。作者在本书的参考文献中表明,他使用的都是二手资料。

    32.约翰·弗兰西斯·戴维斯爵士(Davis, Sir John Francis):《中国:帝国及其居民概述》(China: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at E**ire and its Inhabitants)(修订版),伦敦,1857年。

    33. H.H.戈文(Gowen, H.H.):《中国历史纲要》(An Outline History of China),波士顿,1913年。

    34. R.S.甘德利(Gundry, R.S.),《中国的现在与过去》(China Present and Past),伦敦,1**5年。

    35. K.S.拉透瑞特(Latourette, K.S.),《中国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China),纽约,1917年。

    36.菲利普·W.塞金特(Sergent, Philip W.):《伟大的中国皇太后》(The Great E**ress Dowager of China),伦敦,1900年。

    以上六本着作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但只有戴维斯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他的记述只有战争的第一阶段可以参阅使用。

    37. B.沃尔佛斯坦,耶稣会成员(Wolferstan, Rev.B.,S.J.):《中国的***会》(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爱丁堡与圣路易斯,1909年。

    38.泰勒·丹尼特(Dennett, Tyler):《美国人在东亚》(Americans in Eastern Asia),纽约,1922年。

    四、有关这次运动末期阶段的全部或部分着作,尤其讲述了在江苏和浙江进行的战役,以及外国人是如何干涉的。

    1.上海

    (1)《上海周边各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Suppression of the Taiping ********* in the Departments around Shanghai),上海,1871年。

    (2)蒙塔尔多·德·耶稣(de Jesus, Montaldo):《历史上的上海》(Historic Shanghai),上海,1871年。本书对上海周边方圆百里区域内的作战情况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3)J. W.麦克勒兰(McClelan, J.W.):《上海故事》(The Story of Shanghai),上海,18**年。一本精美的小书。

    (4)A.米奇(Michie, A.):《维多利亚时代在华的英国人》,该书讲述路德佛德·艾尔科克爵士的生平。(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Rra, as illustrated in the career of Sir Rutherford Al****.),共两卷,爱丁堡与伦敦,1900本。本书不仅提到了上海,还讲述了驻守在那里的一位外交官的生平。

    2.“常胜军”

    (1)罗伯特.S.兰透尔(Rantoul, Robert S.):《弗雷德里克·汤森·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马萨诸塞州塞勒姆,1908年。

    (2)D. J.麦克戈文博士(Macgowan, Dr.D.J.),《华尔、白齐文两将军及“常胜军”回忆录》(Memoirs of Generals Ward,

    Burgevine, and of the Ever Conquering Legion),载于《远东》(The Far East),1877年。

    (3)A.威尔逊(Wilson, A.):《常胜军》,该书讲述了戈登上校率领“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作战史(The Ever Vivtorious Army.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a**aign under Lt.Col.C.G.Gordon, C.B.R.E.and of theSuppression of the Taiping *********),爱丁堡与伦敦,1**8年。

    (4)D. C.波尔格(Boulger, D.C.):《圣·迈克尔与圣·乔治指挥官勋章获得者——哈利戴·马卡特尼爵士的一生》,伦敦与纽约,1908年。

    此书可以帮助纠正将戈登过于理想化的倾向。马卡特尼博士在外交上的娴熟技巧,似乎能够阻止脾气火爆的戈登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戈登将军

    (1)阿农(Anon):《戈登将军传》,该书由《我们的女王》《新世界英雄》等书的作者撰写。(Life of General Gordon.By the Author of Our Queen, New World Heroes, etc.),伦敦,1887年。后来见1887年与1900年的增补版本。

    (2)瑞吉纳尔德·H.巴尼斯(西维特利的教区牧师)与查尔斯·E.布朗(皇家炮兵少校)(Barnes, Reginald H.,Vicar of Heavitree, and Brown,Char*** E.,Major, R.A.):《查尔斯·乔治·戈登传略》(Char*** George Gordon, A Sketch),伦敦,1885年。

    (3)D. C.波尔格(Boulger, D.C.):《戈登的一生》(Life ofGordon),共两卷,伦敦,1**6年。

    (4)阿奇尔·拜尔维斯(Bioves, Achille):《19世纪的大冒险家——戈登帕夏》(Un Grand Aventurier du XIX Siecle-Gordon Pacha)。

    (5)威廉·F.巴特勒爵,(Butler, Col.Sir William F.):《查尔斯·乔治·戈登》,该书是英国硬汉系列(English Men of Action Series)第1卷,伦敦,18**年。

    (6)查尔斯·孔瓦利斯·切斯尼上校(Chesney, Col.Char*** Cornwallis):《现代军事传记论文》(Essays in Modern Military Biography),第6部第163—203页,《中国人戈登及太平天国运动》(Chinese Gordon and the Tai Ping *********),伦敦,1874年。

    (7)阿齐波尔德·佛比斯(Forbes, Archibald):《中国人戈登简传》(Chinese Gordon, A Succinct Record of his Life),第12版,伦敦,18**年。

    (8)亨利·威廉·戈登(Gordon, Henry William):《查尔斯·乔治·戈登生平大事记》(Events in the Life of Char*** George Gordon from Its Beginning to its End),伦敦,18**年。

    (9)A.艾格蒙特·黑克(Hake, A.Egmont)。《中国人戈登的故事》(The Story of Chinese Gordon),第7版,共两卷,1884年,1885年。

    (10)A.艾格蒙特·黑克(Hake, A.Egmont):《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书中包括戈登将军手稿的影印版,以及他手写的论文、导言与注解。(Events in the Taeping *********.Being Reprints of Manuscripts copied by General Gordon, C.B.,in his own handwriting with Monograph, Introduction and Notes),伦敦,1**1年。

    (11)阿伯拉罕·金顿(Kingdom, A***ham):《基督徒英雄戈登》,这是一本为年轻人写的书,(Gordon the Christian Hero.A Book for the Young)。伦敦,1885年。

    (12)W. E.李雷(W.E.Lilley)。《戈登将军在格雷夫森德的生活日常》(The Life and Work of General Gordon at Gravesend),伦敦,1885年。

    (13)托马斯·李斯特(Lyster, Thomas):《与戈登在中国的日子》,作者是皇家工程兵,该书由他在中国期间所写的书写组成。(With Gordon in China.Letters from Thomas Lyster, Lieutenant, Royal Engineers.),伦敦,1**1年。

    (14)马考雷博士(Dr.Macaulay):《戈登逸事》,本书描述了戈登的性格和一生的经历。(Gordon Anecdotes.A Sketch of the Career, with illustrations of the Character of Chas.G.Gordon, R.E.)伦敦,1885年。

    (15)A.墨菲助理军医(Moffitt, Assistant Surgeon):《戈登的英中部队于在江苏与太平军作战的医疗报告(1**3-1**4)》(A Medical Report of the Ca**aign Carried on by Gordon' s Anglo-Chinese Contingent against the Taepings, in the province of Keang-soo, in 1**3 and 1**4),1**5年。

    (16)萨缪尔·莫斯曼(Mos**an, Samuel):《个人日记:讲述戈登将军在中国的战绩》,该书作者是戈登镇压太平军时期《北华捷报》的编辑。(General Gordon' s Private Dairy of his Exploits in China;a**lified by Samuel Mos**an, editor of the North China Herald during Gordon' s Suppression of the Taiping *********),伦敦,1885年。

    (17)李顿·斯特拉齐(Strachey, Lytton):《维多利亚时期的名人》(Eminent Victorians)。纽约,1917年。

    尽管该书作者主要讲述的是戈登在非洲的事业,但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戈登在江苏的若干作战行动似乎不合情理。

    (18)S. A.斯万(Rev.S.A.Swaine):《世界劳工——戈登将军》(The World' s Worker-General Gordon),伦敦,1885年。

    (19)R. H.威奇上校(Vetch, Col.R.H.,C.B.):《戈登在中国的战役》,本书由威奇亲自撰写,简要地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Gordon' s Ca**aign in China.By Himself.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a short account of the

    Tai-Ping *********),伦敦,1900年。

    此文最早刊登于1900年9月与10月的《双周报》(Fortnightly Review)。威奇(Vetch)在书中坚称,莫斯曼(Mos**an)的作品纯属虚构,而威尔逊(Wilson)的《常胜军》(The Ever Victorious Army)尽管有很多内容与书的主题并不相关,却是有关戈登作战情况的最佳着作。

    4.法国人的战役

    (1)P.吉科尔(Giquel, P.)于1**4年6月15日发表在《双月报》(Revue des Mondes)上的文章。科迪埃(Cordier)在其着作中大量引用了文中的内容。

    (2)塔帝夫·德·马德雷(de Moidrey, Tardiff):《在华作战与军事行动概述》(Notice sur *** ca**agnes et operationes militaires faites en Chine),梅斯,1854年。

    (3)佚名(Anon):《在浙江的法国人》,(La France au Tche-Kiang,par un Francais),上海,1901年。收录于《东方丛书》(Serir d’Orient),第5本。科迪埃(Cordier)称,该书作者是雷诺得(Mgr.Reynaud)。

    5.李鸿章

    (1) J. O.P.布兰德(Bland, J.O.P.):《李鸿章》(Li Hung-chang),伦敦,1917年。

    该书从李鸿章出任巡抚开始讲起,导言部分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他的早年经历,参考资料以外国文献为主。

    (2)R. K.道格拉斯(R.K.Douglas):《李鸿章》(Li Hung-chang),伦敦,1**5年。

    (3)阿奇波尔德·里特尔太太(Little, Mrs.Archibald):《李鸿章的生平与时代》(Li Hung-chang.His Life and Times),伦敦,1903年。该书的参阅资料以外文为主。

    (4)W. F.曼尼克斯(Mannix, W.F.):《李鸿章回忆录》(Memoirs ofLi Hung-chang),伦敦,1903年。约翰·W.佛斯特(John W.Foster)为该书作序,并不可靠。

    (5)有关李鸿章的期刊文章。

    ① 佚名(Anon):《李鸿章大人》(His Excenllency, Li Hung-chang),刊载于《远东》(The Far East)第1卷,1876年第3期与第4期。

    ② A.米奇(Michie, A.):《李鸿章》(Li Hung-chang),刊载于《19世纪》(Nineteenth Century)第40卷,1**6年8月,第226—239页。

    ③ 同上,《李鸿章》(Li Hung-chang),刊载于《布莱克伍德杂志》(Blackwood' s Magazine)第170卷,1901年12月号,第836—851页。

    ④ 尔伯特·雷德(Reid, Gilbert):《李鸿章的性格概述》(Li Hungchang; a Character Sketch),刊载于《论坛》(The Forum),1902年2月号,第723—729页。

    五、关于曾国藩的二手资料或西文杂志的相关文章

    1.书籍:无

    2. E.H.帕克(Parker, E.H.):《曾国藩已出版的书信》(The Published Letters of the Senior Marquis Tseng),刊载于《中国评论》(China Review),第18卷,第347—365页,1**0年。

    3. C.I.华特(H[uart],C.C.I.):《曾国藩的身世》(The Birth of Tseng Kuo-fan),刊载于皇家亚洲学会北华分会《学报》(Journal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第20卷,第184页,1885年。

    4. L.M.菲女士(Fay, Miss L.M.):《曾国藩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of Tseng Kuo-fan),摘译自《京报》(Peking Gazette),《凤凰》(The Phoenix)1872年11月29日号。

    5. H.A.吉尔斯(Gi***, H.A.):《中国人物传记辞典》(A 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伦敦与上海,1**8年。

    该书花了三页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讲述精准无误,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英文材料。如果要对同一时期的其他卓越人物进行研究,该书也十分有用。

    6.萨缪尔·寇令(Couling, Samuel):《中国大百科全书》(The Encyclopaedia Sinica),上海,1917年。该书只有6行记述曾国藩;讲述左宗棠的部分有8行;讲述戈登的部分有43行,与他相对照的是讲述李鸿章的25行。

    7. C.维尔弗瑞德·艾伦(Allan, C.Wilfred):《中国的缔造者》(Makers of Cathay),上海,1909年。

    该书有关曾国藩的部分(第216—***页)承认他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书中有许多错误信息,很可能是因为作者的参阅资料中的绝大部分是英文材料所导致的。在关于李鸿章的部分,作者认为是李鸿章组建了华尔的军队,但没有记录确切日期。

    8.川崎三郎(Kawasaki, Saburo):《东方的伟人》(To-ho no I-jin)。这是一本优秀的日文传记,东京,1**0年。(东京文求堂书店,1903年。——译注。)

    六、刊载于其他期刊或年鉴出版物上的有关该运动的文章,可以查阅科迪埃(Cordier)的《中国文献》(Bibliotheca Sinica)与普尔(Poole)的《索引》(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