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地位
人骨子里其实都有英雄主义情结,这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与生俱来的一种精神。当一家公司的建立者,是从一个分裂的大世界中,通过打拼,再创建一家公司(自己下厨),那么这家公司经营时间一般都很长久,比如汉、唐、明。而如果这家公司只是通过窃权,篡夺前人本有的成果(吃现成饭),那么这家公司经营时间通常都比较短暂,比如、新、西晋、隋。在世人眼中,汉、唐、明创建者刘邦、李渊、朱元璋是英雄,而新、西晋、隋的领导人王莽、司马炎、杨坚更像是投机分子!
说到这儿,大家也许会想到大宋公司的老板赵匡胤,此兄也是变更后周公司,不仅不短命,竟然还混了三百多年,其实老赵和王莽,司马炎、杨坚还是有区别的,老赵篡夺的公司一不像王莽簒夺的是一家大一统公司,二不像司马炎,杨坚弄了家市场份额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公司。老赵篡夺的后周公司更像一家分公司,所以老赵篡权不具有代表性!
可是事实往往是打拼的人建立公司花费时间短,而在固有公司的前提下更改法人反而很费时。如刘邦创建汉公司花了八年时间、李渊也是八年、朱元璋从员工到老板是十五年。而王莽三十八岁就任西汉总经理,五十四岁代汉自立,花了十六年,前期其家族还掌权二十四年,也就是说王莽在前人积累的情况下,到他祖宗坟头出现祥云,差不多花了四十年时间。而司马氏在公元249年诛杀曹爽掌权,至265年西晋建立,是整整十六年,只有杨坚是个特例,花了三年时间,便速度惊人地从总经理一跃成了董事长,不过老杨前期也韬光养晦了十多年。
司马氏在固有的曹魏公司基础上,通过收买,打压等各种手段将公司经营和管理权收归己有,在世人眼中,司马家具有盗窃嫌疑,所以才有了扬州三叛、李丰夏侯玄等人夺权。
可是当曹魏公司员工在做一道答案是"王淩、毋丘俭、诸葛诞、夏侯玄、司马家"这道单项选择题时,他们通过分析对比,才发觉司马家是适合打勾的,这也让其他人全部打叉了。
然而最佳的选择,只是在答案没有老曹家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公司管理人员在无法决定自己为谁打工,只能接受为现任的总经理(司马家)打工,这种宿命是时代和公司的局限性所致,
他们无法改变,但他们又想成为公司既得利益的一员,那他们就必须服从司马家管理和领导!
曹魏公司走到今天,已经穿越回东汉末年了!
如今曹魏的贾充、何曾,何尝不是东汉末年的贾诩、华歆的后身?而东汉孔融、祢衡之流未尝不是七贤之前身也!
当曹魏管理层已经默认司马家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公司老板时,更多的高管开始提前卑躬屈膝司马氏。司马氏会用丰厚的物质条件回报这些曹魏变节的管理层,以致后来西晋的公司领导班子,更像是物质堆砌而成的木偶,这样的公司,管理层凝聚力也大大降低。古人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在管理层眼里,司马氏就是政治投机分子,他并没有"打破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英雄气概,(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也没必要先去解散公司,加进行重组)当司马昭杀害曹髦后,反而"投机分子"这个标签更明朗了,这也是为什么当事人司马昭迫切地需要吞并蜀汉来证明司马家是个英雄!
然而即便后来吞并蜀汉、东吴,也无法改变西晋短暂的命运,其实这一切在司马家公司创建之初,命运已经不可更改,他的公司本来就是别人的,他的创业资金也是别人给的,甚至管理层都是别人铺就的,司马氏就像一个乞丐买彩票中奖,成了千万富翁后,依然享受不到富翁的待遇,因为他的财富不是通过自身打拼而得来的!
当然这不仅仅是西晋的待遇,历史上新、隋,以及南朝几家公司也同样出现这种待遇!
以上只是通过公司大环境来分析个人小环境!通过个人小环境来推导公司大环
不过鄙人认为七贤的核心思想和处事,可以用庄子里的一篇小章节概括: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其翻译为:庄子在濮水那儿钓鱼,楚国老板派了两个公司高管去见庄子,先表明了老板求贤若渴的态度,说:"老板想请先生出山管理整个公司!"
庄子继续钓他的鱼,也不回过头来看看二位,只是静静地说道:"我听说你们公司有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老板用丝绸裹起来装在盒子里,珍藏在公司庙堂之上。请问这只神龟,它宁愿死了留下遗骸珍贵?还是宁愿拖着尾巴活在烂泥里呢?"
二位高管不加思索,说:"当然宁愿拖着尾巴活在烂泥里。"
庄子说:"二位请回吧,我宁愿拖着尾巴活在烂泥里!"
庄子的处事哲学和语言风格深深影响着这七位贤人,庄子可以在战国时期各家公司夹缝中生存,七贤却不行,他们只能面对一家公司,曹魏公司,在当时以儒家经学为正统的时代,他们的言行举止是有违儒家,是一种另类,他们的放荡不羁,有违世俗的生活更像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假设的自然状态,在他们的心中,人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的思想才容易升华。他们从老庄易中汲取营养,生成的玄学思想此时正像一株株蒲公英,已经开出了黄色的小花,在不久的将来,会结出无数带绒的种子,只待风儿吹动,便会洒向天涯!
这种新的思想会慢慢取代传统经学,但在曹魏公司时期还是没有完全实现。
经学依然是曹魏时期很多人的研究方向,更是高层推崇的学习方向,儒家的行为规范还是约束着这些玄道之人。司马家依然用卫道士的方式掌控着曹魏的人的思想,维护儒家经学地位也是在维护司马家权力,这在司马昭时代非常明显,这也缘于自己出生在崇儒的家庭,而自己的老丈人王肃更是一位着名的经学大家,据《隋书.经籍志》载有王肃注释的《论语》、《易经》、《尚书》等,共十余种书,着述是极其丰富,王肃也是继东汉郑玄、马融之后,曹魏最着名的经学大家。
传统的经学对人的思想行为规范存在着更大的约束,对于道家为准则的玄学家们显然不想接受公司约束的!司马昭推广老丈人的书籍,更多是在维护经学的地位,也是一种统一思想的行为,这种思想的推广,古代叫王化,也叫天子的教化。
王弼、何晏开创玄学不久后,相继死去,竹林七贤的玄学更像是他们的继承,其实他们也是同步于王、何时期,魏晋玄学最高成就正是在正始(公元240年-248年)年间,后世王敦曾说这
一段思想叫"正始之音",魏晋玄学是道家学说糅合儒家经义,来谈玄析理,他们不谈如何管理公司,只谈宇宙自然和个人修为。所以后世又叫这些玄学家为清谈家,甚至将后来西晋公司倒闭归罪于清谈家。
三是,诸葛亮隐蔽工作做的好,以至于司马懿没有发现。
四是,从第一次交手,司马懿就掂量出了诸葛亮的分量:他已经看出诸葛亮不会用奇,不会调动敌人,只会硬碰硬的战斗,或者固守,因此,根本就没把诸葛亮当回事,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根本就想着诸葛亮和自己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不屑于和你玩突袭之类的把戏——即便是敞开大门请你来,我持重对你,你就束手无策了,如果不会用奇,不会诡诈,就等于不知兵,因为,兵者,本身就是“诡道”!
也许,千年以后,我们这些似是而非的猜测根本就是自说自话,而真实的故事早已经淹没在那漫漫的黄沙中去了。
3年以后的另外一场着名的战役,情势和今天几乎是一模一样,只是因为主客不同,结果竟然大变。
那时候的司马懿换成了现在诸葛亮的进攻角色。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司马懿当时是如何进攻的,设身处地地为处于两次战役中的主帅考虑,我们就会知道司马懿在军事上早已博士毕业,而诸葛亮还刚刚蹒跚学步。明帝之伤
暂时化解了蜀国和吴国的进攻危机,就可以在国内瞎折腾。
首先,在青龙3年(公元235年)春天,在任命司马懿为帝国第一军人(太尉)以后,曹睿就逼死了当今的皇太后郭女王。
曹睿的亲生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甄洛,(大约曹植闻名遐迩的《洛神赋》中描写的洛神就暗指她吧。),虽然,甄洛美貌异常,但是,女人的容貌易逝,等曹丕登上魏王王位以后,甄洛已经是38岁的中年妇女了。
由于甄洛长期住在邺县,和曹丕两地分居,自然的,在众多的女人堆里,曹丕喜欢上了更加年轻的郭女王。
经过郭女王的添油加醋,被曹丕看了大怒,并于第二年将甄洛赐死,并且郭女王害怕甄洛死后向神明诉说自己的冤情,命令人们在给甄洛殡葬的时候,没有大殓,而是“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又有一种说法
是甄洛的死是因为郭女王对曹丕进谗言,说按照曹睿出生的时间计算,曹睿不一定就是曹丕的亲生骨肉,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史料佐证。
还有说与甄洛和曹植的爱情有关。等等不一而足。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甄洛的死是与郭女王被曹丕宠幸有关的。
等曹睿继位以后,宫中的李夫人把甄洛的死因详细地告诉了曹睿,明帝听后“哀恨流涕” (《魏略》)
曹睿性格急躁冲动,立马去问郭太后自己的妈妈死状,逼问之下,郭太后有些慌乱,她说:“是你爸爸自己命令杀的,问我做什么?你作为儿子难道说还要追恨你父亲,为了死去的妈妈要杀活着的妈妈吗?”
明帝一听更恼了,命令使者逼郭太后自杀,并且,殡葬时候也和自己妈妈一样的,“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曹睿算是报仇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曹睿的狷急,不过也情有可原。
他是以怨抱怨。
分析一下曹睿的性格,真的是继承了他爷爷曹操一部分,更是继承了爸爸曹丕一部分。
比如,他对战争的理解,很多地方都遗传了曹操的基因,在234年曹魏面临吴蜀两面进攻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一路防守,一路进攻的策略。同时,在满宠请求撤掉合肥之守的时候,他坚决予以拒绝。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再比如,他的好色,和他爷爷,他爸爸,几乎如出一辙。在他的时候,后宫女人数千。曹睿是个“合格”的女权主义者。在他当政的时代,他为了巴结自己后宫的女人们,皇宫小老婆群的官位和俸禄,比照政府文武百官(第一级“贵嫔”、第二级“夫人”,位爵极尊,无所比;第三级“淑妃”,位比相国,爵比亲王;第四级“淑媛”,位比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爵比公爵;第五级“昭仪”,比一级侯爵(县侯);第六级“昭华”,比二级侯爵(乡侯);第七级“修容”,比三级侯爵(亭侯);第八级“修仪”,比关内侯;第九级“婕妤”,比中二千石;第十级“容华”,比真二千石;第十一级“美人”,比二千石;第十二级“良人”,比千石)。还遴选读书识字的美女六人,担任“女秘书”,处理政府官员呈报的奏章要。后宫女人们的地位比外面辛辛苦苦操劳国是,或者领兵打仗的臭男人可是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