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渺茫
说完,司马昭命人拿出地图,往会议桌上展开,众人争相围过来,司马昭用笔作棍,指着姜维现在蹲守的沓中,继续说道:"我们先派人牵住姜维,让他不能往东方向逃窜,我们的人马从骆谷趁虚冲入汉中,以刘禅这位庸才,听说外围已破,一定害怕,到时估计想急急投降!"
说完,大家还在一片狐疑之中,司马昭也等不得大家思考了,随即任命钟会为关中地区经理,带领人马全力讨伐蜀汉。又找了两人协助,一个人叫诸葛绪,另一个就是常住西部的外业经理邓艾。
邓艾同志由于先前屡次上书反对兼备蜀汉,司马昭将自己秘书师纂亲自下放至邓艾处,让他宣布总经理命令,邓艾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由于邓艾同志前面一直客串多次,如今终于轮到他做主角了,还是有必要把他的简历给大家抽出来。不过想当一名刺客需具备几个要素,一是仪表堂堂、二是要有口才、三要有一定武术基础和力量,四要有牺牲家人和自己的精神。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方能成为刺客,仪表堂堂和口才是为了迷惑被刺者,相信自己,让其放松警惕,;武术和力量是万一对方识破自己,可以强行突破下刀子;而牺牲家人可能是投奔刺杀对象之前,赚取对方信任的筹码;牺牲自己那是所有成功与否的刺客统一归路。
刺杀能否成功,还得靠天意,弄成荆轲那样图穷匕见就白忙乎了!
姜维这个人蹦了三十多年,着实讨厌。司马昭准备接受此人的建议,毕竟以一人和若干股份换得姜维这座蜀汉长城倒塌,还是极划算的。手下马仔荀勖表示反对,他说:"总经理是宰割天下的人,应该正大光明地去吞并这种不服从我公司管理的其他公司,而不是用刺杀这种下三滥方式,即便刺杀成功,搞垮了人家公司,天下人也不会心服口服。"
司马昭沉默了一会儿,他想到:"偷偷摸摸的搞暗杀的确会影响自己声誉,何况现在自己实力不一定打不赢姜维?"
于是召开公司会议,发布通知,准备光明正大,全力兼并蜀汉!
会上高管们认为机会不成熟,反对票较多,只有钟会兄弟赞成蜀汉可伐,全力支持总经理的工作。
司马昭深信,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假设蜀汉公司逃得只剩刘禅和姜维两人
,也有人会反对兼并,反对意见永远会存在的,任何事没有百分之百成功,当然也不会百分之百失败。有反对声并非坏事,有时恰恰是一种鞭策,一种逼着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司马昭为了让更多的反对声变更,来融入自己的想法中,对众人说道:"自平定诸葛诞叛乱已近六年了,公司一直厉兵秣马,从未懈怠,一直保持战斗精神,就是为了吞并吴蜀两家公司。东吴公司地盘大,加之长江天险和江南潮湿之气,不利于我们现在去吞并。只有蜀汉公司窝在巴掌大的地方偏安,他们想仗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天险,以为天下无忧,其实他们的想法太单纯,因为蜀汉空有地利却无人手,我抱着多算胜少算不胜的态度,向大家公布一下蜀汉人数情况。"
"蜀汉公司成立之初,普通男女员工共有20万户左右,90来万人(不包括隐瞒人口),诸葛亮姜维连年搞侵略,人口不仅增长不起来,还下滑严重,除战死之外,也包括他们公司边境逃亡人囗。如今他们满打满算只有9万安保人员,其中蜀汉总部成都以及周边有四万人,外面分公司不过五万人。"
说完,司马昭命人拿出地图,往会议桌上展开,众人争相围过来,司马昭用笔作棍,指着姜维现在蹲守的沓中,继续说道:"我们先派人牵住姜维,让他不能往东方向逃窜,我们的人马从骆谷趁虚冲入汉中,以刘禅这位庸才,听说外围已破,一定害怕,到时估计想急急投降!"
说完,大家还在一片狐疑之中,司马昭也等不得大家思考了,随即任命钟会为关中地区经理,带领人马全力讨伐蜀汉。又找了两人协助,一个人叫诸葛绪,另一个就是常住西部的外业经理邓艾。
邓艾同志由于先前屡次上书反对兼备蜀汉,司马昭将自己秘书师纂亲自下放至邓艾处,让他宣布总经理命令,邓艾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由于邓艾同志前面一直客串多次,如今终于轮到他做主角了,还是有必要把他的简历给大家抽出来。
邓艾,字士载,荆州义阳人,年少父亲就去世了,曹操当年吞了荆州后,把荆州一部分人迁移汝南,邓艾就是移民之一,邓艾为了生活,成了一名给他人放牛的童工,十二岁那年跟着母亲去了颖川,看了一下陈群爷爷陈寔碑文,见文章中"文为世范,行
为士则"(蔡邕作陈太丘碑文序为"文为德表,范为士则"),邓艾深深喜欢这句话,于是把自己名字改名邓范,字士则,谁知宗族中已有一个人抢先注册了"士则"商标,邓艾无法侵权,只好把"则"改成"载",也就叫士载了,不过事后证明士载比士则更能体现邓兄一生。
从邓艾十二岁那段经历,可以看出邓艾出生时的家境便不差,不说是个土豪,至少也有书香的,那邓艾应该是小公子哥,为何轮落成给他人放牛呢?他的家境直线式的衰落,其中之一应是他父亲去世的太早,其二是曹操的那项移民政策。父亲去世的早,可能会造成家庭资产被同族侵占,而曹操的移民政策,才是邓艾家庭破产的重要因素。有句俗话叫:"火怕三翻,人怕三搬",移民其实就是一种搬家,搬迁新址,不仅仅是人适应新环境麻烦,更多是资产的流失。古代移民对最底层员工影响不大,反正这些人不管去哪儿,公司也是给你"一亩三分地"。而有土地的中产,就麻烦了,搬到新的地方,不可能连着土地一起搬,而公司也不可能在新的地方"照价赔偿",何况像邓艾这种来自四战之地的荆州,经理今儿姓曹,明天姓刘,后天说不定姓孙了。老曹的荆州移民的政策更像清公司对付郑成功,所实施的迁海令。其实是抢人口的政策,至于其他的,曹操真的管不了那么多了!君不见曹仁当年荆州撤退时,带不走的统统放火烧!可见强制性的移民,家中有些资产的员工也是倒霉的!
邓艾家产受了损失,但年少学习的文化还是装在肚里没有丢失,如此也就被推荐去小分公司上班,由于邓艾口吃,不适合任职重要岗位,领导便安排他看守公司稻草的一类小职位,也算能吃点公家饭了。
邓艾这个人职位虽卑,志向却有,每遇见高山大泽,第一件事便想到如何排兵布阵,那儿适合屯驻,哪儿适合作战等等。和他在一起干活的人便笑话他,说:"邓老弟,别纸上谈兵了!"邓艾也不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标准答案回复,只是笑而不语!
后来任职分公司农业处,和石苞同志也有交集,工作一段时间后,转让分公司汇报员。也就是司马懿,向秀曾任职的岗位。职务不高,但汇报的对象都是公司实际掌权者。司马懿见的是曹操,向秀见的是司马昭,而邓艾呢?是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老板级
别的人,识人功夫也是一流,一看邓艾,便知他是个人才,于是直接留了下来,任职总部。有大领导赏识,邓艾人生开始转变,他凭着自己的才能一步步升职,直到如今任职大区经理。
可以说邓艾能有今天,也是司马懿给带来的,所以说邓艾也是司马家忠诚马仔!
以上是邓艾的简历!
随着曹魏欲吞蜀汉的消息很快传出,沓中的姜维坐不住了,他赶紧写了封加急信给老板,说:"听闻钟会在关中有动作了,我们应该加强防范,可派张翼和廖化二人分别带人增援阳安关口和阴平的桥头,守住这两个要道,确保对方无法突破。"
老板刘禅接到信,看罢,随手就递给了黄皓,黄皓大致瞄了一眼,不以为然,对老板说:"姜经理是疑心病犯了,上次怕我害他,反过来要杀我,如今不知从哪儿得到钟会要来,让公司派人去增援那两个地方,这纯粹是劳师动众,再说了,曹魏自曹真、曹爽几次来袭蜀汉,最后还不是偷鸡不成反蚀米,他们是打不进来的!我昨夜让巫师为公司卜筮了,师傅告之公司当养精蓄锐,莫轻举妄动。此言的确不虚,如若乱分兵力,物资粮草四处分发,运输开销会加大,消耗公司经费,这是公司上下员工不愿意看到的"
刘禅觉得有理,于是将姜维的书信就这么截下,也不在开会时议论此事!刘禅当了四十年的老板,如今年近六十,快到退休年龄了! 曹魏具体分配任务是,命邓艾带三万人从西面狄道出发,杀向甘松(四川松潘)、沓中,以牵制住姜维,又命诸葛绪带三万中路军堵住姜维往东增援之路,司马昭深知搞定了老姜便成功了一半,所以才安排两路人马陪姜维玩,而钟会带领东路主力人马十多万,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处进入汉中。
这么多人分配给手下,司马昭也没有从总部出发的意思,按司马昭以前办事循迹,似乎不是他的风格,很快,事态就正常了,总经理不上前线,代理的人得有,于是派了个叫卫瓘的人做各路人马监事长。
司马昭用卫瓘做监事,的确证明司马昭不仅会识人,还能证明司马昭是多谋善断的代表。
卫瓘的工作,常人看似多余,但对于司马昭来说,他的工作比邓艾和钟会更重要,他未来要充当杀手的角色
,杀手的大砍刀不能有总经理司马昭扛,只能交给卫瓘去驮上!
卫瓘是位书法家,更是个公司二代,十岁时老爸去世,便继承老爸的公司股份,年轻时其母担心儿子上班的岗位会触犯公司法律高压线,卫瓘为了让母亲少一些担心,多一些安心,于是自请任职公司风险系数较低的岗位,史书载:弱冠为魏尚书郎,时魏法严苛,母陈氏忧之,瓘自请得徙为通事郎,转中书郎。曹爽、司马懿两派争权期间,这小伙是两派都有交集,不论亲疏,不党于任何一方。这一点对于公司大部分人来说,是做不到的,大部分人都是两面通、骑墙看风向,比如以前介绍的李丰;也有坚决党于一方的,比如双方跟班的马仔;也有看情况不好应付,辞职回家,比如山涛。卫瓘显然是"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坚决执行者,他的中立行为让曹魏公司很多人敬重,也吸了不少粉丝,当时高管傅嘏说他是曹魏的宁武子,宁武子何人?孔子评价宁武子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意思是公司有道时,他显得聪明,公司无道时,他显得愚蠢。这种人伸缩似弹簧,如孟子笔下大丈夫,可见卫瓘是极智慧的。
卫瓘处事是站在中间角度上,从公司利益出发,没有趋炎赴势、更没欺弱凌小的心态,司马昭也认为卫瓘是心目中最理想的监督员。
监督员就是执法为公!如果谁有私心,就会被拿下!
大队人马出发前,总经理司马昭发表了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说,说完,又将奖金奉上。
司马昭继续说道:"平定蜀汉后,大家回来还有重赏。此番希望大家努力工作,为曹魏公司未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公司谢谢大家!"
员工们拿到奖金,又经司马总经理一番激情助推,一个个变得热血沸腾、士气高涨,仿佛胜利近在眼前。
然而此时,有一个不识时务的中层邓敦站了出来,他竟然当着数十万人拨起了冷水,说:"不能兼并蜀汉。"
这种人司马昭没有多说话,扰乱军心,只好借用他的颈血祭旗了!
改变历史时刻到来了,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钟会,领导这么多人,他大展鸿图的机会来了;忧愁的是姜维,人少粮少,还得抵抗外敌,蜀汉公司的前途变得更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