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举手之劳都应得到尊重

    并非你没有善意,

    而是你怕没人会尊重这份善意。

    1

    在街头或地铁,每次看到乞讨卖艺者,我会忍不住掏出钱包。虽然地铁广播上说,严禁乞讨卖艺行为,或许他们的悲惨人生表演的成分更多,但我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心总是在那一刻,莫名柔软下来,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后来,我和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乘坐地铁前往图书馆。

    当时,我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一本书中的一个观点,突然,一只又黑又脏的手伸到了我们的面前,那是一个潦倒的中年人的喃喃自语:“帮帮忙吧,行行好吧,美女!”

    我又惯性地慈心大发,他却阻止了我:“如果是卖艺者,我会支持你,但这一看就是伪装者,兴许他比你过得还好呢!”

    那时,我曾误以为他太过冷漠,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尊重那些善良的人,也越来越理解那些拒绝帮助别人的人。我向来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推崇者,但我现在更明白,所谓善意的消失,绝非即刻变成了一个冷漠的人,而是在日复一日“举手之劳”的考验中变得日益麻木了吧!

    2

    一个朋友跑来恳求我的帮助,说他的前

    女友现在生活特别艰难,嫁人不淑,又生了一个自闭症儿童。她一边照顾家庭,此时靠卖一种可以当补品来食用的药材维持生计。在朋友的描述中,他的前女友乐观、坚强、向上,值得,也特需要人来帮一把。

    这个朋友对我郑重地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一种美德。”

    我亦点头称是,赶紧帮他发了朋友圈,也同样郑重而煽情地写了一段话,以期待更多的人来帮助她。

    当我发朋友圈的时候,最亲近的人向我求证,你认识这个人吗?这种事情是真是假呢?我都一口咬定,是真的,这个人很可怜,于是,我的很多朋友都慷慨解囊。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校长和老师,他们建议我,他们可以帮我发动全校捐款。

    正当我准备轰轰烈烈地发起捐款运动时,这个朋友突然在微信上对我说:“我现在后悔让你帮我了。上周我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才发现前女友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穷,她开的车,住的房,都比我好太多了。更糟糕的是,我发现那个自闭症的孩子,更可怜,他居然成了她赚钱的一个幌子。”

    朋友的言辞之间满是义愤填膺,

    他抱怨自己的善心被利用了,自己被骗了,等等。

    顷刻之间,我突然觉得自己也白忙活了一场。于是,我也赶紧删掉了那条微信,推辞了所有朋友的帮助。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尴尬极了,不知如何回应别人的热情捐款。

    3

    一个学弟来找我,和我说起他少年读书的一些往事。

    学弟深情地说,自己之所以可以走到现在,都是老家那些亲人的帮助,他们卖冰糖橘,以资助自己读书。那年,他考上研究生,却没有钱交学费,都是亲人们以卖冰糖橘的钱来资助他。

    去年冬天,几场大雪,让冰糖橘滞销了,老家的亲人们找到他,问他有办法推销出去这些滞销的橘子吗?他立刻在微信上建了微店,一直用这条广告刷屏,想帮着老乡把冰糖橘卖出去。

    我也立刻被煽动了,赶紧在朋友圈发广告告知,一些朋友在我的号召下,都订了好几箱冰糖橘。

    我问学弟:“这冰糖橘不好看没关系,好吃就行。”

    学弟也很真诚:“学姐,请你放心吧,我是吃着这冰糖橘长大的。别看它卖相不好看,吃起来却特别甜,离家那么多年,这个味道依然是我所怀念的……”

    于是,我

    也赶紧购买了几箱冰糖橘,送给亲戚朋友,也自留了两箱给家人吃。过了几日,当包装得很好的冰糖橘送到我手里,我倍感失落,因为这冰糖橘不仅卖相不好看,吃起来也是酸涩难忍。直接丢掉了又太可惜,我只好把橘子放在角落里,直到它自己腐烂。

    丢掉橘子的时候,我突然想到那些收到我新年礼物的朋友,我曾在朋友圈发过几条状态,声称这橘子香甜美味,令人难忘。不知他们收到这特别的礼物,会不会失望?于是,我惭愧地给他们发短信道歉,朋友们碍于情面都说,挺甜的,挺甜的,我却依然羞愧难当。

    正当我把两箱冰糖橘丢弃时,突然收到一条短信。

    一个朋友说:“我能不能麻烦你一件事情,我的一个朋友正在卖一种特别罕见的黑木耳,他这个人也很义气……”

    那一瞬间,我看着冰糖橘落入垃圾桶,内心顿时凉透了。

    4

    就像那次,念念告诉我,她再也不会在朋友圈买东西了。

    比如,念念的朋友告诉她,有一种中药减肥贴特别好用,只需要贴一个夏天,就能瘦成完美身材。念念本不信减肥贴,但她相信友谊,无奈,念念的朋友是被销售

    洗脑的一个人,所以,她信的不过是一种销售理念,那就是先从你身边的朋友开始推销,因为他们最信任你,也最肯帮你。

    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拒绝亲近之人的请求,或者一个普通人的哀求,所以,每次我都会心软,继续自欺欺人,去尝试他们所售的新产品。明明知道那些东西自己并不需要,买回来,也只是放在角落任由它发霉,但依然控制不住内心善意的泛滥,成全他人的请求。一旦冷静下来,又不免会后悔,周而复始,没有终点。

    直到一次,我鼓足勇气拒绝了一个朋友的要求?他愤愤不平地说:“这不是举手之劳吗?”

    是啊,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举手之劳的事情,都等着一个熟人或路人伸出援手,我又怎能处处满足每一个朋友的请求。而当我伸出双手,全力以赴时,我又多怕那双手会落空,我不得不赶紧抽回,以免惹麻烦。

    多么无助啊!并非你没有善意,而是你怕没人会尊重这份善意,或者,根本没人会在意这份善意,它不过是被人利用的筹码。而我依然渴望每一个举手之劳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次行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