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 车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①,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②有十,胜地③有八。”
【注释】
①别径奇道:岔路捷径。
②死地:不利的地形。
③胜地:有利的情况、处境。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战车怎样作战?”太公说:“步兵作战,贵在熟悉情况变化;车兵作战,贵在熟悉地形状况;骑兵作战,贵在熟悉岔路捷径。三个兵种同
【原文】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
①,黑土黏埴②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③者,车之逆地也;殷④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⑤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⑥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⑦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
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圮下渐泽:塌陷积水的地带。圮:毁坏。下:低下。渐:浸水。泽:洼地,池沼。
②黏埴:泥泞的黏土。
③仰阪:迎着山坡。阪,同“坂”,山坡。
④殷:茂盛。
⑤拂:违背。引申为不利。
⑥陈:阵地。
⑦卒:同“猝”,马上,急促。
【译文】
武王问:“那什么是十种死地?”太公说:“只可以前进而不能退兵,这就是战车的死地;越险阻,需长途追逐敌人,这就是战车的竭地;前面平坦易行,后面险阻不通,这就是战车的困地;
陷入险阻而难以出来,这就是战车的绝地;塌陷积水、黑土黏泥地带,这就是战车的劳地;左面险阻,右面平坦,还要爬坡,这就是战车的逆地;盛草连垄,还要渡过水泽,这就是战车的拂地;车少地平,而且战车与步兵配合不当,这是战车的败地;后有沟渠,左有深水,右有高坡,这就是战车的坏地;昼夜连降大雨,多日不停,道路毁坏,前不能进,后不能退,这就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地形环境都是战车的死地。所以,愚将由于不了解这十种死地而被擒,智将由于了解这十种死地就能避开它。”
武王又问:“八种有利的情况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敌人的前后行阵尚未排列完毕,就乘机攻破它;敌人旌旗
扰乱,人马不断调动,就乘机攻破它;敌军士卒有的向前,有的退后,有的往右,有的往左,混乱不已,就乘机攻破它;敌军阵势不稳定,士卒前后相互观望,就乘机攻破它;敌人前进犹豫,后退害怕,就乘机攻破它;敌人三军突然惊乱,轻举妄动,就乘机攻破它;敌人与我军战于平坦地形上,日暮还未结束战斗,这时动用战车攻破它;敌人长途行军,宿营很晚,三军惧战,就乘机攻破它。这八种情况就是战车的有利情况。将帅如果明白战军作战的十种‘死地’和八种‘胜地’,敌人即使四面包围,用千乘万骑向我军正面压迫,两侧突击,我们也能够从容应付,无论多少次战斗都必定取得胜利。”武王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