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 兵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以骑与步卒战,一骑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骑?以车与骑战,一车当几骑,几骑当一车?”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①也,所以陷坚陈,要②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③也,所以踵④败军,绝粮道,击便寇⑤也。故车骑不敌战⑥,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三军之众,成陈而相当,则易战⑦之法: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⑧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⑨;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败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①军之羽翼:意为战车对于军队来说,好比鸟之羽翼,是用来增强战斗力的。

    ②要:同“邀”,邀击

    。

    ③军之伺候:意为骑兵如同侦察人员一样,是窥探敌人,乘敌之隙的。

    ④踵:跟踪追击。

    ⑤便寇:敌人的机动部队。

    ⑥车骑不敌战:意为车骑使用的地形不适宜,车骑的编制配合不恰当。⑦易战:在平坦的地形作战。

    ⑧险战:在险厄阻隘的地形作战。

    ⑨车:底本作“卒”,疑误,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用车兵对敌步兵战斗,一辆战车能抵几名步兵?几名步兵能抵一辆战车?用骑兵与步兵战斗,一名骑兵能抵几名步兵?几名步兵能抵一名骑兵?用战车对骑兵战斗,一辆战车能能抵几名骑兵?几名骑兵能抵一辆战车?”

    太公回答说:“战车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是军队的‘翅膀’,用以攻坚陷阵,截击强敌,切断其退路;骑兵是军队的侦察人员和先锋,乘敌之隙,用以跟踪追击,断敌粮道,袭击散乱流窜的敌人。因此,车骑使用不恰

    当,那么在战斗中一名骑兵还不能抵挡一名步兵。如果全军布列成阵,骑兵配合得当,那么在平坦地形上作战,一辆战车可以抵挡步兵八十名,步兵八十名相当于一辆战车;一名骑兵可以抵挡步兵八名,八名步兵相当于一名骑兵;一辆战车可抵挡骑兵十名,十名骑兵相当于一辆战车。在险阻地形上作战,一辆战车可抵挡步兵四十名,四十名步兵相当于一辆战车;一名骑兵可抵挡步兵四名,四名步兵相当于一名骑兵;一辆战车可抵挡骑兵六名,六名骑兵相当于一辆战车。战车和骑兵是军队中最具威力的战斗力量。十辆战车可以击败敌千人,百辆战车可以击败敌万人;十名骑兵可以击退敌百人,百名骑兵可以击退敌千人。以上这些都是大约的数字。”

    【原文】

    武王曰:“车骑之吏数①与陈法,奈何?”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易战之法

    :五车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险战之法:车必循道,十车为聚②,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队间三十六步;五车一长,纵横相去二里,各返故道。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③,二百骑一将。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队间五十步。险战之法: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④。十骑一吏,纵横相去⑤百步,周环各复故处。”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吏数:军官的数量。

    ②聚:与下文的“屯”,都是车兵的一种战斗编组。

    ③率:指车兵的一级单位。

    ④辈:骑兵的一种战斗编组。

    ⑤去:距离。

    【译文】

    武王又说:“战车和骑兵应配置的军官数目和作战方法怎样?”太公回答说:“战车应配备军官的数目是,每五辆战车设一长,每十车辆战

    车设一吏,每五十辆战车设一率,每百辆战车设一将。战车在平坦地形上作战的战法是:五辆战车为一列,前后相距四十步,各车左右间隔十步,队间间隔各六十步;战车在险阻地形上作战的战法是:战车必须沿道路行进,十辆战车为一聚,二十辆战车为一屯,战车与战车前后距离二十步,左右宽约六步,队间距离三十六步,活动范围前后左右各一里,各辆战车战斗后仍由原路返回。骑兵应配备军官的数目是:五名骑兵设一长,十名骑兵设一吏,百名骑兵设一率,二百名骑兵设一将。骑兵在平坦地形作战的战法是:五名骑兵为一列,前后相距二十步,左右间隔四步,队间距离五十步;骑兵在险阻地形上作战的方法是:前后相距十步,左右间隔二步,队间距离二十五步,三十名骑兵为一屯,六十名骑兵为一辈。活动范围前后左右各百步,战斗后各自返回原来位置。”武王说:“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