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二大罪

    【原文】

    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①,山无盗贼,家给②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③。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吾尝以为迁有大罪二,其先黄、老,后《六经》,退处士,进奸雄,盖其小小者耳。所谓大罪二,则论商鞅、桑弘羊之功也。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则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而迁称之,曰:“不加赋而上用足。”善乎,司马光之言也!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

    用足,不过设法侵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也。”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二子之术用于世者,灭国残民覆族亡躯者相踵也,而世主独甘心焉,何哉?乐其言之便己也。夫尧、舜、禹,世主之父师也;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桑弘羊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之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日相继也,得死于寒食散,岂不幸哉!而吾独何为效之?世之服寒食散,疽背呕血者相踵也,用商鞅、桑弘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

    【注释】

    ①道不拾遗:即路不拾遗。遗:遗失的东西。

    ②给:动词,供应、供给。

    ③怯于私斗:不耻于私自战斗。

    【译文】

    商鞅被秦

    国任用,实行变法改革,制定法令,进行了十年之后,秦民非常高兴,路不拾遗,山里也没有盗贼,每家的粮食物产都非常富足,百姓对于公战很勇猛,并且羞于私斗。秦人变得富强起来,周天子命人给秦孝公送来祭祀用的肉食,诸侯都来恭贺秦国。

    苏子说:这都是战国时期四处游走的士人编出来的胡说和诡辩,而司马迁听取这些说法,当作正史来记录。我曾经认为司马迁有两项大的罪过。他把黄、老之术放在优先的地位,把《六经》放在后面,把处士的传记放在后面,而详细地描写奸雄,这些都是他小小的不足。我所说的两个大的罪过,是他说商鞅、桑弘羊的功绩。从汉朝以来,学者都以讨论商鞅和桑弘羊为耻,但是君主大都认为他们的思想很好,都是在明面上不提他们的名字但在背地里用他们的方法治国。更有甚者,干脆直接说是效仿商鞅之法,而有些差点就成功了,这些都是司马迁的罪过。秦国固然成了天下的强国,秦孝公也是有志向的国君,变法改变国家的政策和刑罚有十年,不被声色犬马所迷惑而不理朝政,即便没有商鞅,

    国家就不富强了吗?秦国之所以能够富强,是秦孝公鼓励发展农业,劝课农桑的功效,并不是商鞅付出鲜血生命换来的功绩。而之所以百姓一提起秦朝,就像是见到了虎豹和毒药一样,一个人作恶导致子孙都没有留下,那才真正是商鞅造成的。至于桑弘羊,是个才识短浅的偷鸡摸狗之徒,根本不值一提,而司马迁却称赞他说:“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君所需要的财务就富足了。”司马光说得好啊:“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之间所生产出的财务和物品,是有定数的,不是在百姓手里就是在政府手里。就好像每年的雨水,夏天雨水多,秋天就会干旱。不增加税赋国君的收入就能充足,不过是想办法抢夺百姓的利益,这种方法带来的祸害比增加税赋还要严重。”这两个人在天下人中的口碑,就好像是苍蝇大粪一样的秽物,说了则污染自己的口舌,写出来则污染手中的简牍。用这两个人治世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国家灭亡、百姓受摧残、民族覆灭、自身被杀的灾祸会接踵而至,但是国君还是觉得方法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他们所说的能够让国君

    自己获得便利。尧、舜、禹三位帝王,是所有君主的先祖和老师;敢于劝谏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臣,是君主的药石;恭敬慈爱,勤劳有忧患意识,是君主的行事准则。现在让君主们天天都在先祖老师的面前,还每天接触药石、履行做事准则,他们一定不喜欢。所以实行商鞅、桑弘羊的治国思想的人,必定都会先看不起尧嘲笑舜而鄙视禹,说:“所谓贤明的君主,就是要让整个天下都来顺着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君主都愿意相信商鞅而不能醒悟。世上有吃钟乳石、乌喙并且纵情酒色来求长生的人,这种方法大概是何晏创造的。何晏年少的时候就生在富贵人家,所以要服用五石散来支持他的欲望,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他的所作所为,足以让他被杀身灭族了,能够死于服食五石散,难道不是他的幸运!但是我偏偏要效仿他是为什么呢?世上服食五石散的人,背上生疮、口中吐血的大有人在,采用商鞅、桑弘羊的治国之术,国破家亡的人也到处都有。但是他们始终不能醒悟,只是因为他们的话让自己觉得舒服,而忘了之后带来的惨烈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