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粮食数量遭怀疑

    梅平便与庞临相视一眼而笑。

    梅平说道:“明日我定会派人去县里看看,好让昀长安心。”

    谢韫清雅一笑,两袖清风的作揖,道:“如此,那在下便谢过了。”

    庞临道:“昀长,你又客气了。”

    梅平将手微微一拂,笑道:“夫妻之间,尚且相敬如宾客,友人之间,也可以如此嘛。昀长向来是礼贤之人,你我都不要见怪,习惯了便好。”

    谢韫只是轻笑,微微抬起杯茶,淡淡饮了一口,俊逸的脸上带着清润。

    ***

    翌日,清水县衙。

    沈小蝉从衙门的客房里苏醒,洗漱用过早膳后,便到衙门的门口看了看情况。

    秦小玉正与捕快们一起施粥给流民们。

    流民们边吃边感动的哭着说:“……还是清水衙门的青天大老爷好啊!”

    “是啊是啊!咱们那个父母官,哪里像青天大老爷这么慷慨解囊啊!”

    “谁给我们吃,谁就是咱们的衣食父母!”

    流民们感动涕零,不由纷纷的放下粥碗,在衙门面前磕头。

    秦小玉让捕快们把大家都扶起来,道:“我爹一片仁心,诸位不用多礼呀。”

    沈小蝉见此,心里愉悦。

    只要能再稳定几日,等等先生,就足矣了。

    却不想,那县丞一大早的得知粮仓被劫粮的事情,就愤愤的跑来了衙门,本想状告,让大人替他做主,他好歹身为堂堂县丞,何来被人欺负如此?

    不过没想到的是,竟看见衙门在施粥。

    沈小蝉看见县丞,便低低着头到秦小玉的那头,帮她一起施粥。

    县丞狐疑的走了过来,对秦小玉道:“小玉啊,地方的乡绅富贾们,不是停止施粥了?怎么你们还有粮食啊?”

    秦小玉下意识的飞速看了眼小蝉,而后道:“县丞大人,这是我爹从衙门的粮仓里,自己拨出来的粮,分给流民

    百姓们的。我爹向来仁慈,总不好看着流民们都饿死。”

    县丞却疑惑道:“可是你们这么接济,也接济不完呀?”

    沈小蝉将粥都打给百姓们。

    秦小玉勉强道:“这,接济一时是一时嘛,没准朝廷想开了,粮食就拨下来了……”

    县丞见此,心头不免疑惑。

    县丞走进了衙门。

    秦小玉有些紧张道:“小蝉,他会不会发现什么?”

    沈小蝉笃思了一会儿,问道:“昨夜劫的大米,通通都倒出来了吗?县丞家的米袋与常人的不同,若是被发现什么,很难说服。”

    “……糟糕,我忘记让小五把米倒出来,把米袋烧了。”

    秦小玉懊恼的连忙放下米勺,提裙跑了进去。

    沈小蝉将米勺交给一旁的捕快,也跟着她进了衙门。

    县丞已经在公堂前坐下,道:“大人,下官的粮食昨夜被人洗劫,那蒙面人看不清是谁。还请大人立刻发布缉拿文书,张贴附近,好留意他们的行踪。我猜测,定然是流民搞的鬼!”

    县令老太爷沉思了下,说道:“这个节骨眼,发生这样的事,确实……”

    县丞又道:“大人,你怎么能将咱们衙门粮仓的粮食拨出去给那些流民们吃哪!他们可是个无底洞!”

    老太爷似乎有些惊讶,追问道:“你说什么?什么时候的事。”

    县丞也是微愣,他看向门口。

    “这,小玉说大人您允许的,将衙门的粮食分拨给流民的呀!”

    “本官何时说过啊!”

    老太爷有些焦急道:“我去看看粮仓。这流民要吃饭,本官也要留着粮食过冬啊!”

    县令老太爷心头懊恼,小玉怎么可以如此糊涂。

    就算是他心里也忧心流民没饭吃,但是若要衙门自己的粮供出去,到时候岂不是饥荒到自己头上了!

    秦小玉快速的在粮仓里,吩咐捕快

    赶紧倒大米,把米袋给烧了。

    四袋大米很快都倒在大圆草娄上,沈小蝉正在帮忙烧米袋。

    这时,把风的捕快匆匆过来,急急说道:“大小姐,大人来了!”

    秦小玉慌张的对沈小蝉道:“小蝉,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烧不完了。”

    米袋的材质很难烧,四个烧完不知要何时,眼下爹就要过来了,万一被他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到时候怎么交代。

    沈小蝉便将米袋都塞进了其余的大米里头,重新扎紧。

    县丞进来的一刹那,就见她们鬼鬼祟祟的。

    老太爷当时便道:“……小玉!你果然在用衙门的米在赈济流民啊!”

    秦小玉遮遮掩掩,沈小蝉捆紧了粮食,这样就不会被发现米袋的特殊了。

    “爹,你消消气。女儿只是不想看到饿殍遍野,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在我们衙门前,所以……”

    “所以你便擅作主张,未经爹的允许,把我们的粮都拿了出去?小玉啊!你可知晓,这眼下饥荒遍布,又正值寒冬腊月,我们衙门里人多势众,那么多人都要粮食!爹都怕衙门到时候会缺粮啊,可你如今还要往外拨出去,你……你真是!”

    县令老太爷气得心口绞痛。

    秦小玉连忙上前扶着爹爹。

    县丞扫了沈小蝉一眼,道:“你是干什么的?”

    沈小蝉道:“我是大小姐的朋友。”

    秦小玉闻言,连忙过来掩护,道:“这可不关小蝉的事,是我让她帮我一起的。”

    县令老太爷气得发抖,对捕头道:“小五,你快去清点下,我们少了多少袋粮!”

    沈小蝉不自然了一瞬,若是被查出粮没少,反而还多出几袋粮,到时候还会暴露。

    捕头便挨个在粮仓里清点,秦小玉着急的火急火燎,却也不敢说什么。

    沈小蝉不能眼睁睁看着事情暴露,于是她

    忽而戏精上身,大声道:“……老、老鼠!有老鼠!我怕!”

    她朝着捕头扑了过去。

    捕头惊愕的看着她,沈小蝉趁此压低声音,以两人才能听见的话,道:“少一袋。”

    她拼命的给他使眼色。

    捕头恍然看着她。

    就见沈小蝉又开始演戏道:“捕头爷,帮我抓老鼠,我好怕……”

    捕头回过头去,又看见自家大小姐拼命的冲他眨眼睛。

    似乎,了然了些什么。

    捕头便扶住沈小蝉,说道:“姑娘,你先出去吧。”

    “好,多谢捕头爷……”

    沈小蝉仍然不放过给他传递眼神暗示的机会。

    一刻钟的时间,捕头清点完毕了米袋。

    沈小蝉站在粮仓门口的地方,看着里头,但愿捕头爷会帮她们。

    捕头回头对县令老太爷禀报,道:“大人,我翻过了这个月的账本,截止一日前,我们粮仓的米袋总共有五十一袋,现在还剩下五十袋。大小姐只拨出了一袋给流民们。”

    沈小蝉闻言,微微松了口气。

    秦小玉也如释负重的拍拍胸口。

    县令老太爷看着女儿,说道:“小玉,爹这次就不计较你了。但你不能再往外施粥了。”

    秦小玉说道:“爹,你放心。那一袋米都能吃不少。女儿一定保证,将那一袋弄完了,我就不再施粥了,让他们自食其力。”

    老太爷点了点头,叹了口气,便与县丞一起出了粮仓。

    这时,离开粮仓的几人,聚集在了一起。

    捕头压低声音道:“大小姐,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平白无故的多出三袋的粮食来?加上大小姐今早的那一袋,共多出四袋……”

    一旁的捕快们悻悻然,他们知晓昨夜的内情,只是大小姐不让说。

    秦小玉不说话,捕头便问沈小蝉,道:“姑娘,你知道内情?”

    沈小蝉欠他几条人情,相信

    他方才帮了她们,便不会再说出去什么。

    她道:“我昨夜,去劫粮了。”

    捕头惊诧道:“莫不是,县丞家的粮?”

    秦小玉连忙用手捂住他的嘴,道:“小五,不要说那么大声。小一点声音。”

    沈小蝉只是颔首,不言。

    捕头后退了一步,讶异不已,道:“你胆子太大了,若是被发现,是要蹲大牢的。县丞也不会放过你的。”

    秦小玉拜托道:“小五。我们都是为了流民百姓们的安危着想,人命关天,我们不想再看见死人了,请你帮我隐瞒……”

    沈小蝉也郑重的拜托,道:“还请捕头爷为我们保守秘密,不甚感激!”

    捕头见此,便叹了口气。

    他按剑在原地走了走,道:“我可以帮你们保守秘密,可是多出去的粮,要怎么分配掉?大人现在已经不准许大小姐在外拨粮了。”

    沈小蝉思忖道:“方才,小玉对老太爷说的是,一袋粮可以吃上很久了,我们可以暗暗的再把另外的三袋米都混合在一起,管这段时间的量。老太爷没有亲自施粥过,他并不清楚。认为给流民吃的,应该是一碗汤多米少的量,具体不知晓可以吃上多久。”

    秦小玉笑了下,道:“是的,我是有意那样说的。因为我想到了这一点。”

    捕头摇了摇头,道:“还是不妥。我跟兄弟们不会说,但难保炊事煮粥的人不会透露。”

    沈小蝉迟疑道:“这一点,小玉已经去打过招呼了。也要劳烦捕头爷多多监督。”

    捕头还是不明白她们这样做的意义在哪。

    他说道:“可你们是资助不完的,这就是个无底洞。”

    沈小蝉说道:“只要再应付几日就好,有人已经有计策了,再过几日,所有的流民百姓们,都能不愁粮食!”

    捕头感到不解,最终作罢,败给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