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袁了凡年表
嘉靖十二年 1533年 1岁十二月十一日(1533年12月26日),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东亭桥,初名表,字庆远。
嘉靖二十三年 1544年 12岁表兄沈称的哥哥沈科中进士,沈科担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为官勤勉,清廉恤民,深受民众爱戴,后来擢升临江府知府和江赣兵备副使。
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 14岁七月初四,父亲袁仁去世。袁仁(1479—1546),字良贵,号参坡,以医为业,以贤能闻名,他“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历书、兵刑、水利、医学等,无不精通。以医为业,又以
贤能闻名于地方,曾被选为“耆宾”,主持地方的祭典。曾受王阳明器赏。袁仁38岁时妻子王氏(魏塘王孟璿次女)去世,王氏生子袁衷、袁襄。袁仁又娶继室李氏,生三子三女,三子为裳、表(黄)、衮;长女嫁嘉善钱南壬,次女嫁嘉兴张高标,三女嫁嘉善钱晓。
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 15岁慈云寺遇孔道人,弃医从文。拜郁海谷先生为师,郁海谷即郁钦。郁氏为嘉善望族,原住魏塘熙宁桥,与袁氏世交,袁黄曾为好友郁本宗撰传记。
嘉靖二十七年 1548年 16岁参加县考,获十四名。
嘉靖三十三年 1554年 22岁东南沿海受到倭寇侵扰,频繁扰乱县城。嘉兴府通判邓迁于是修筑嘉善县城城墙,聘请袁黄一起坐船巡视。
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 33岁
嘉善知县许辟书院,令高才生从黄受经。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 34岁
游山阴,拜王畿为师,王畿盛赞袁黄“最称颖悟,余爱之”。王畿是袁黄父亲袁仁(参坡)好友,撰有《袁参坡小传》。隆庆元年
1567年 35岁赴北京,撰写《命自我立》。
隆庆二年 1568年 36岁留京一年。
隆庆三年 1569年 37岁至南京国子监,游栖霞山,访云谷法会,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受云谷“立命”之学,改号“了凡”。云谷法会(1500—1575),嘉善县胥山人,俗姓怀,明代中兴禅宗之祖。云谷在栖霞山清修四十余年,73岁时由嘉兴名贤请归故山,葬大云寺右。
隆庆四年 1570年 38岁浙江省秋闱,中举人。
隆庆五年 1571年 39岁与嘉兴同袍进京会试,落第。万历元年 1573年 41岁
生母李氏去世。于嘉善县城东门的大胜寺(塔院)习静,与幻余禅师(法本)倡议将梵夹本藏经翻刻为方册本,此册藏即后名之《嘉兴藏》。幻余,嘉兴人,魏塘大胜寺僧,了凡倡刻方册之首应者,是山西五台山创刻和浙江余杭径山寂照寺刻藏的负责人,后归寂于大胜寺。
万历五年 1577年 45岁
赴北京考试,与冯开之同住在一处。会试拟第一,以策忤主试,落第,遂改名黄,字坤仪。
万历六年 1578年 46岁撰《群书备考》。
万历七年 1579年 47岁跟挚友李渐庵入关,欲上终南山隐居,未果。李渐庵,即李世达,陕西泾阳人,曾任浙江巡抚,终左都御史。
万历八年 1580年 48岁与性空、慧空在魏塘东塔禅堂回响,建求子道场,发求子愿。性空、慧空是当时嘉善县城景德寺僧,慧空名如谷,嘉善思贤乡(陶庄)人。东塔禅堂在景德寺内,《嘉善县志》载:“原地基一十三亩五分两厘六毫,量难办,举人袁黄代输其半”。
万历九年 1
581年 49岁儿子袁俨出生。袁俨(1581—1627),字思若,号素水,初名天启,天启五年(1625)进士,知广东高要。天启七年(1627),高要夏水秋涝,城中水深三尺,俨奔走救灾,“暑雨中竭力求援治苫,……细看贫户,目不暇睫,劳瘁呕血,
犹亲民事,遂至不起。归途囊箧萧然,士民市唁,巷哭如丧所生。”袁俨夫妻墓在嘉善县下甸庙沙塔浜,俨妻为袁了凡同科进士陈于王之女。陈于王,号颖亭,嘉善魏塘人,官福建按察使。陈于王与袁了凡情趣相投,常探讨修德行义之举。
万历十一年 1583年 51岁与达观大师(紫柏真可)在敞庐商议刻藏之事。八月,完成三千善事,九月十三日,复起求进士愿。
万历十二年 1584年 52岁与达观弟子密藏(道开)在嘉兴楞严寺筹刻印《嘉兴藏》事,起草撰写募刻方册缘文。万历十四年 15**年 54岁会试三甲一百九十三名,中进士。呈《松江、苏州赋役议》。
万历十五年 1587年 55岁前往北京,同九善信在龙华道场发盟。
万历十六年 1588年 56岁
任宝坻知县。撰《到任祭城皇文》《议置木闸文》《谕乞休书隶示文》《申请银鱼公移》等。
万历十七年 15**年 57岁
《嘉兴藏》在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正式开刻。撰《工书》《积贮书》《救荒书》《代王座师寿浔阳董先生八十序》《刑书》《谕寮属刑文》等。
万历十八年 1590年 58岁宝坻赋税重,历年积欠粮赋万石,是他县城的几倍,于是上疏朝廷请求减免宝坻赋税,得到朝廷允准,“从二分三厘七毫减到一分四厘六毫”,“惟
是宽征缓敛,庶可惠众安民。”秋,幻余禅师携卷至宝坻,撰《刻藏发愿文》,捐献俸银到五台山打万僧斋。
万历十九年 1591年 59岁写作《劝农书》、撰《重修儒学记》《开河申文》等。西夏朝鲜相继用兵,条上方略,廷臣交荐。
万历二十年 1592年 60岁
赴北京觐见万历皇帝,升兵部职方主事。八月,朝廷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事宜”,“主事袁黄随行赞画。”撰《与项玄池书书》《四上王荆石座师书》《与许甸南书》《与毛仁山侍御书》。晤赴京会试之夏建所,赞其“谦光逼人”。夏建所即夏九鼎,字台卿,嘉善人,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学生,官至安福令,抚民如子,清操自励,卒于道,贫不能殓。
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61岁一月,随经略宋应昌、征东提督李如松渡***。正月初八(1593年2月1日),谋划会攻平壤,歼敌万余,光复平壤,明军收复开城、白川、牛峰、平山等地,日军全线溃败,撤至汉城,扭转半岛战局。三月,被主帅李如松参劾,以十罪列黄。未几,拾遗疏劾在宝坻时纵民逋税,革职归,三月二十六日离任。五月十八日(6月16日)回到魏塘镇。嘉善知县章士雅聘其为重修县志主笔。章士雅,字循之,常熟梅里人,明万历十七
年(15**)进士,后升至工部郎中,主政嘉善6年,有政绩。
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 62岁举家搬迁,到吴江赵田村,开始隐居。
万历二十三年 1595年 63岁表兄沈科的儿子沈道原考中进士。撰《分黄导淮考》《运河考》。
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 **岁六月,序《一螺集》,十月,跋
《新修嘉善县志》,《嘉善县志》刊印,列12卷、9纲、8图及20分区图,分50目。作《圆通精舍募田碑记》。
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 65岁十月,儿子天启17岁,由沈大奎主持,行古冠之礼,记于《训儿俗说》序文。
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 68岁撰《立命篇》。
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 69岁撰《立命之学》。
万历三十年 1602年 70岁刻新编《游艺塾文规》,撰《重梓袁氏家训跋》。
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 71岁以“武塘了凡居士袁黄”之名,为天台慈云寺沙门释真清(象先)撰塔铭。
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72岁撰《绍城于公墓志铭》。
万历三十四年 1606年 74岁七月,去世,葬于嘉善县胥五区大西收字圩(今嘉善县惠民王
家村独社浜)。关于墓地的选址,在嘉庆《嘉善县志》上记载着这样的轶事:“袁黄晚年信风水,将营寿藏,日买舟往乡觅地。至一村,见一老人,须鬓皆白,问之曰:‘此间有好风水否?’答曰:‘农民生长此地,七十余年矣,但见官人来作坟,不见官人来上坟。’袁恍然悟,遂反棹。”
天启元年 1621年
朝廷追加奖励东征之功,下诏追赠尚宝司少卿。
崇祯十四年 1**1年嘉善士绅陈龙正兴建了江南最早民办性慈善组织——同善会馆。陈龙正(1585—1**5),字惕龙,号几亭,早年又叫龙致,他的父亲与袁了凡是同科进士。因为陈龙正少时聪颖,深得袁了凡赏识,赞其“孝思最深,所至不可量”。崇祯七年中进士,着作颇丰,是嘉善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
乾隆二年 1737年入祀“六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