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购Instaagram,对Facebook有什么意义
Instagram是否真的价值10亿美元?这不禁让人联想到6年前,谷歌斥资16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当时同样有不少人士质疑代价是否过高,但时间证明了一切,谷歌在并购后转身成为视频行业的领跑者,拓宽了广告的展现形式。
即便没有收入,Instagram也有非常亮眼的增长数据。在3月11日的一场科技大会上,希斯特罗姆称,从2011年12月以来,Instagram的注册用户几乎增长了一倍,从1500万猛增至2700万。而当Instagram发布Android平台后短短12小时内,下载量就超过100万次
如何做到统领社交网络界
与27岁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类似,Instagram也有一位年轻的当家人。Instagram首席执行长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年仅28岁,2010年与其斯坦福大学同学克里格(Mike Krieger)联合推出了iPhone应用程序Instagram。希斯特罗姆目前持有Instagram公司约40%的股份。
就在收购决定宣布的当天,一个名为Keegan Jones的********设计师,利用Instagram程序拍摄了一张Instagram团队的照片,包括希斯特罗姆在内的12名员工,均着休闲打扮,出现在了********总部。
在该笔交易宣布之前,Instagram的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已两次拒绝了********。
马克·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说,“这是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是我们首次收购一家产品有这么多用户的企业……我们不打算有更多类似的收购。”
尽管Instagram坐拥3000万名用户,但********高价收购的举动依然有些意外。《经济学人》评论道,即便是久经风雨的硅谷老将,都因********收购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而感到震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Instagram刚刚获得了一轮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对其估价达到5亿至10亿美元,但仅仅数天后,这些“聪明”的投资者们便获得了一倍的回报,尽管有评论认为,Instagram接受风投是为了向********开出更高的筹码。
硅谷观察家的普遍观点是,Instagram对于********的价值不容置疑:在收购了以移动用户群体为主的Instagram后,将进一步壮大********在移动领域的运营结构,完善其以电脑用户为主体的用户体系。
基于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滤镜(用来实现图形特殊效果的功能),加上与********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分享同步,免费的Instag
ram在推出后迅速受到消费者热捧,每天用户上传照片数量超过500万张,甚至被苹果评为2011年度最佳应用程序。
快速成长的同时,Instagram给同为社交类网站的********敲响了警钟,其利用移动平台提供给用户的各种社交特性与********很相像。
谷歌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昨日在通过微博表示,Instagram利用iPhone平台做出照片和滤镜,吸引摄影爱好者用手机拍照分享,加上********社交产品的移动性能不足,而Twitter则是移动产品中图片功能不足,这些因素给了Instagram生存的空间。
触控科技CEO陈昊芝告诉早报记者,拥有巨大用户规模和用户高度活跃的摄影+滤镜模式的应用程序,对于********来说,要么是补充要么就是对手,而且目前********也正受到移动平台的冲击,收购Instagram可以完善********用户体系。
********的确需要移动平台来吸引更多的在线用户,《****》称,********诞生于电脑时代,并尝试逐渐适应以移动平台为中心的时代,而Instagram则是一个纯粹的手机软件。
Altimerer Group分析师丽贝卡认为,收购可以满足********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即吸引更多的移动用户。
《华尔街日报》称,在当今社交媒体行业的话语中,收入的重要性不及用户参与度和获得个人数据的能力。
********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其超过8亿的用户高参与度,据研究公司ComScore数据,用户在********上平均用时***小时,是所有社交网站当中最高的。不少上********的用户都是为了浏览以及评论好友的照片,但********本身却很少提供照片修饰功能,而这也是Instagram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易凯资本CEO王冉在微博上说,无线互联网是一个可以诞生奇迹的地方,Instagram被收购意味着图片社交有了可比交易,这个交易会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很长时间。
陈昊芝认为,********此次收购与谷歌当年一样,属于战略性收购,至于效果则要等到两年之后才知道。
不过,Instagram被并购后,不少人开始担忧其个人隐私遭到泄露,此前********的用户隐私政策曾遭到多次批评。
虽然扎克伯格强调,会保留Instagram的特色和优势,不会简单地将其所有功能融入********中,而是独立创建和发展Instagram。但是,********并没有讲清,具体会如何整合Instagram,这正是用户担忧的地方。
无论如何,社交巨头********正逐步扩大其版
图,从原先的电脑网络延伸至移动平台,10亿美元对********而言不算多,仅仅是其估值的百分之一,但对于一个仅有十多位员工的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充分的肯定,也正是数以千计的硅谷创业者所梦想的,终有一天自己创立的小公司能够获得大企业的青睐。
社交行业的发展是我们用语言难以解答的,因为社交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也许今天它还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明天就已经演变成一个全是辅助体的产物。
由于发展的速度快,所以想要统领这个社交网络,扎克伯格就必须拥有比别人长远的眼光。
一个有强烈企图心的人,他可以克服一切困难,面对所有的挑战而不放弃;一个只是想要成功的人,当他面临一点点挫折的时候,他可能会退缩,也有可能放弃,导致他没有办法成功,导致他一辈子注定失败。
每一个成功的人士,对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都是非常渴望的,而且是热切的渴望,一定要拥有它。
********在2012年4月宣布将以1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美国照片分享公司Instagram。这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也是移动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一宗并购。
Instagram是一款流行的手机图片社交应用, 被视为是“图片版的Twitter”。2010年,它由斯坦福大学两位毕业生创办于硅谷,至被********收购,该公司仅有13名员工。
但是,当**引入了Instagram这个间接图片分享平台后,它便像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生命一般,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也让它收获了一批重要的追随者。
人们开始习惯每天用Instagram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甚至吃个饭都恨不得通知整个世界。在互相赞彼此照片的同时,也让关系逐步拉近。
可以肯定的是,有了**的前车之鉴,扎克伯格收购Instagram这个公司一定不是偶然。
这件在网络界引起轰动的事情被业界认为是移动互联网造富的一个最典型故事,并被广泛认为可能提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全新的创业氛围。“早上看到这个新闻,我们还是蛮吃惊的。Instagram一直宣称希望独立发展,在外界总是展现出能够与********抗衡的一面,没想到这么快就选择被收购。”图钉副总经理杨剑凌惊叹。
图钉是国内类似Instagram的最大软件之一,目前约有100名员工,公司的基础也相对较强。而且,在不久前,图钉刚被新浪收购并控股。上海另一家类似Instagram公司VIDA联合创始人张磊则表示,美国移动互联网社交公司的用户通常按一个人20美元价格估值,10亿美元收购价比人们预想的要高出很多。
“但此前,Instagram仅在苹果iOS系统就获得20
00多万用户,Android版本刚上线,可以预计的是,Android用户数也会迅速增长,因此这一出价也在合理之中。”张磊说。
这个在业内被称不低的收购价,到底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合适吗?
对于********来说,如今它稀缺的是媒介工具,并不是将两个陌生人随便放在一起,他们就能成为朋友的。事实上,扎克伯格的决策恰恰就弥补了这个空缺。在社交网站中,任何一人媒介产物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且,通过这个媒介网站,********的访客也在逐步增加。据有关消息称,********目前正处于亏损阶段,而在这个时候选择收购媒介公司,也算是一个翻身的计划。
Instagram刚走红时,国内就冒出数十家类似软件。一位考察过此类公司的风投人士总结:国内类Instagram公司已经历尝试、大规模创业者进入、资本进场、巨头进入(腾讯也在)、烧钱发展、沉淀、转型甚至关闭的波峰至波谷过程。
“Twitter迟迟不推图片分享功能,给了Instagram空窗期。”该投资人认为,但中国新浪微博的图片功能受到广大用户欢迎,已经解决人们70%的图片分享需求:“因此,实际上留给其他图片分享应用的空间已经较小。”
不过,后来大家发现,**、********和Instagram似乎在一夜之间结成了联盟,这三者中,你拥有其中一个,就会同时拥有其余两个。
国内类Instagram应用多选择发展成小众社交平台。用户规模上,应用都还很小,如图钉应用在500万左右,活跃用户约10%,VIDA用户数不到100万,活跃用户也约为10%。
目前用户群以“文艺青年”为主,中美用户情况差别不大,这些人不喜欢花哨和搞怪的滤镜,而强调照片的文艺和美感,而影响类Instagram应用发展的最大原因是国内昂贵的手机流量费。而反观Instagram用户最多的几个国家,如美国和日本都是3G网络高度发达的地方,才能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如果问为什么扎克伯格没有选择与那些大公司合作,而是选择了这样一个小公司,事实上,这也许和人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这两家公司的CEO年纪相仿,而且经历类似。所以,在面对这样一家处于襁褓中的公司时,扎克伯格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再者说,这个公司有13名员工,这就好像一个初生的孩子,想要将其进行部分整改,做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一些。
********之所以要和Instagram建立合作关系,还有个原因就是实力。众所周知,Instagram现在已经用在了**图片分享上,很多名人都将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Instagram分享到**上面,而且**和******
**又有部分联系,在这个情况下,Instagram的确更加适合********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开发公司在创立后都不断进行更新改革,我们熟知的腾讯网推出了一个名叫微信的手机软件,这个软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不久后,腾讯又在这基础上增添了名片分享功能,也正是因为名片分享功能的推出,********对社交媒介这件事也重视了起来。
********的强大不代表重视商务人群的Linkedin没有空间。他希望能将碰碰打造成商务人群的手机社交平台,而不是像微信那样用户较庞杂。
这意味,像腾讯、新浪这样的巨头很难在一款应用中捆绑大量复杂功能,将给其他中小创业者在垂直领域留下空间。
被大公司并购,是许多移动互联网小创业团队较理想的退出渠道。此前美国手机游戏公司Ngmoco被日本手机社交巨头DeNA以4亿美金高价收购也曾让创业者们激动不已。面对微信带来的威胁,小型公司只能为自己另谋出路。所以********在这个时候用高价钱收购了这家公司,也是在为公司的以后作准备。
********并不一定要成为网络中的巨头企业,它只要用心在社交行业中做出成绩就好了。
所以,********和Instagram的合作是势在必行的。
【成功法则】
如何选择合作伙伴?
第一, 找到企业缺口,再找一个能够填补缺口的企业合作。
在社交行业中,缺口就是衔接链,所以,********寻找合作伙伴也是势在必行的。********在寻找中间的衔接链时,是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有些人觉得用如此高的价钱收购一个只有13人的小公司简直就是疯了。但事实上,扎克伯格为了长远的发展,还是走了一步险棋。谁都清楚,投资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扎克伯格选择投资这家公司,一定是有道理的。
中国有句话“便宜没好货“事实上,扎克伯格就是要给Instagram创造出一份贵重的财富。这样,日后合作起来,Instagram的身价也会被提升不少。
第二, 寻找最公平的合作路线。
和什么样的人合作最好呢?首先是要有共同志向的,扎克伯格和Instagram的创办人不仅年龄相仿,爱好甚至都有些相似。
在早些年,Instagram曾经扬言永不会被其他公司合并。这就好像当初的扎克伯格拒绝微软高层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几乎没什么两样。
这样的合作方式,更加会让双**得舒服。
第三.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转型,这才能成为合作伙伴。
让两个相互没有关联的企业成为合作伙伴,事实上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策略。一个企业想要和另一个企业合作,最好是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往往竞争对手才是最了解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