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Facebook进入稳定期,扎克伯格在做什么

    创业法则:在创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营销,懂得营销商品能获得财富,可是懂得营销人脉才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必备的才能。

    做一个网站,所要营销的东西更不仅仅是新意,在某种程度上说来,营销就是在打创意仗,可是,换而言之,网站的营销也是在营销自身的影响力。

    ——

    第一节 打造自己的平台战略

    在********第一季度营收中,有15%来自于Zynga,低于上年同期的19%。在上述15%的营收中,有大约11%来自通过Zynga游戏出售虚拟物品获得的30%的收入分成,或是Zynga直接向********支付的广告收入。另外的4%,则来自于在Zynga内容旁边展示广告获取的营收。

    Zynga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它是一个游戏公司,成立于2007年,寄生于********平台并伴随着平台的成长而成长,采取免费使用但对道具收费的模式,去年12月份上市,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21亿美元,净利润为4700万美元。人们以前在提到Zynga时,都会感叹********平台的强大,现在则会担心是不是********过于依赖Zynga。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一个从********平台上长出来,并拥有季月均活跃用户人数2.92亿人的软件应用,********却只能拿到30%的虚拟物品分成。

    同样作为一个平台企业,苹果是怎么做的呢?所有在苹果应用商店(A** Store)上载收费类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都必须将收益的30%支付给苹果公司。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苹果2012年将占据付费应用营收53%的份额,全球手机及平板电脑应用下载总量将超过410亿美元。根据苹果与开发者之间三七分成比例,苹果应用商店将获利65.19亿美元。虽然这不到苹果总收入的1%,但是玩这些游戏你必须拥有一台iPhone或者iPad,苹果应用商店无非是推高其终端销售的工具。而********的大平台只有眼看着别的应用成长,然后面临随时被抛弃的可能。

    ********完全可以容许自己的平台生长出收费的游戏或者其他应用,进而采取比例分成的模式,而且也可能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终端产品。最新的消息称,********正在密谋收购某家芯片公司,同时也在秘密开发移动操作系统。********内部员工对此的回答含糊其辞,但肯定地表明,扎克伯格已经不想只靠广告赚钱了,平台是今后重要的赚钱工具。如果谈到平台化企业,苹果无疑是最好的榜样,只不过苹果是从终端开始向平台发展,而********则从平台应用向终端发展,所谓殊途同归。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与谷歌对比,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未来互联网的入口将由社交平台取代搜索,前者革了后者的命,谷歌创始人布林也只好酸溜溜地说,“社交平台毁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但也不做其他辩驳。第二层,********只有谷歌1/10的营收(今年一季度谷歌营业收入为106.5亿美元),其股价营收比高达23倍,而谷歌的只有5倍,********的估值过高。

    在********的IPO路演视频中,扎克伯格对谷歌的描述是这样的:我中学时

    代就开始使用搜索引擎,并且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物,但是,“那些公司都是古董了。”以此作为他对竞争对手谷歌的看法。显然,扎克伯格并不把谷歌放在眼里,而从他对平台的期望可以看出,********想瞄准的对象其实是苹果公司。目前,苹果公司的市值接近6000亿美元,是谷歌和微软市值的总和,第二财季净利116.22亿美元,同比增长94%,营收为391.**亿美元,同比增长59%。

    在平台企业的这个序列中,********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这是一个无限生长的平台。不知道,2007年扎克伯格决定将********做成开放平台的时候,是否已经想到了要做成比苹果公司还要大的平台企业?扎克伯格在下一盘大棋,这句话再准确不过了。扎克伯格恐怕已经不只是想按苹果公司模式那样搭建自己的平台了,即:简单的分成收费,软件促进硬件的销售。他实际在做的是,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9亿用户及产生的信息数据,近百万的平台应用软件,该如何发挥价值? Open Graph(开放图谱)是********平台开发部的一个重要成就。2010年4月22日********在第三届f8开发者大会上推出。该功能让用户在支持Open Graph的网站上的活动(like)也能产生一个独特的********链接,并且归类到用户的******** profile(活动记录)下面,让你的粉丝可以见到你浏览其他网站的行为。如访问了哪些网站,Like了哪些餐馆、歌曲等等。

    Open Graph实际上对********平台的一种无限延伸,它让平台不局限于应用软件,而是所有的互联网最终都将汇聚在********这一个平台上。这也就是为什么谷歌创始人布林所讲的,未来互联网相当于只有********一个平台,确实毁灭了互联网开放的意义。

    今年年初,********又将Open Graph与新推出来的Time line(时间轴)功能整合起来。也就意味着,你在支持Open Graph的网站的like活动,将适时收集到你的Timeline中,当你看一个人的********主页时,必然看到此人历史中的爱好以及在各大网站的踪迹。这是一次奇妙的结合,它让人们对********产生越来越大的黏性,同时它给其他网站带来巨大流量。视频版的InstagramViddy与Open Graph整合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新增用户达2500万;SocialCam整合后,两周内新增用户达2000万。有人甚至说这是一剂兴奋剂,对其他网站如此,对用户亦如此。就问你一句话,你是否想知道10年前的今天这个时刻你曾在哪里留下足迹?如果想知道,那么很幸运如果10年后你有类似的想法,********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当然,这并不是平台发展的终点,更大的计划正在进行。就像所有人都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一样,********也不例外。在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中增长最快的类别是移动通信,2011年收入达16亿美元,比前一年的6亿美元增加一倍。“移动产品能及时提供目标明确、相关性强和地方性的广告,这符合********自身的定

    位。”几乎所有的Faceboo员工都有着类似的理解。

    但是否能将整个********完全原样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呢?如果你愿意在几英寸屏幕上看你上百名好友的动态,那么没人反对。事实是,没有多少人像你这样有耐性。如何剔除移动产品上的信息噪声,是********正在思考的问题。

    ********的员工对SponsoredStories(受赞助的内容)的推出感到无比兴奋。它原意是为广告客户而来,如果用户Like了一个广告客户的广告活动,那么就会被推送给该用户的特定好友,至于究竟是谁,********会做大量数据挖掘工作以发现究竟谁会感兴趣。这在网页版看不出特别的优势,但是如果在手机上,********为你挖掘出你感兴趣的广告活动,是否会令你感到惊奇?而且这不局限于广告活动,任何人都有权利发布自己的活动,并被其他感兴趣的人所发现。不过,前提是你愿意公开这样的活动。

    就像人们曾对谷歌盛大上市时的表现一样,有高估者,有低估者。从2004年上市到今天,谷歌是否超出了人们预期的增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04年********刚刚成立,那时在谷歌上市招股说明书的竞争对手一栏中还没有它的名字,如今它成了谷歌最大的威胁。怎样才能避免被还没有出生的小对手击败?这或许也是********现在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扎克伯格力主黑客文化,“黑客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改进提升。”********办公大楼的中央空地上,矗立着几个巨大的灰色水泥字母,拼在一起就是“HACK”。黑客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不关心别的,只关心技术和产品,他们会为一项伟大产品不惜昼夜,成功时欢呼雀跃,失败时垂头丧气,他们为创新而生。

    一位已经离开********的前员工说,“后期我的工作没有2007年初刚去的时候那么忙了,平均一周工作55个小时,就这样还屡次被我的老板嘲笑和鄙视。”黑客文化已经成为********超速发展的根基所在,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

    对于这样一群人,几乎不用管理。********的管理层级只有三层,极为扁平化,即:一般员工、组长、分管副总裁。考核也极其简单,老板说了不算,KPI说了也不算,同事说得才算。每到年底会有一次总的考核,“主要是让你的同事说你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贡献,当然如果你做得不好,同事的总结里面也会提到。”根据同事的陈述,老板再按照标准对其进行评级,共分为7个档次,并对应相应的现金奖励和股票奖励。

    基于这样的规则,每个小组老板的作用主要是协调产品开发,而基本不用在意人事问题。一个********的员工说,他的老板有2/3的时间不在办公室,“没人管你,全靠自己。”

    到目前为止,在外界看来,********仍是一个拒绝官僚的组织。扎克伯格自己就不喜欢开大会,他喜欢直接和产品开发者个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他们讨论产品的细节,细到如字体的大小和颜色。这也就形成了********的另一种文化,“只要你觉得自己开发的产品很棒,那么就肯定能让扎克伯格知道。”在********,没有人甘于平庸。

    但这种文化是有前提的,即:员工队伍还不是足够庞大。谷歌

    最开始的文化也是如此,但如今员工人数已达几万人,布林或者佩奇又如何做到与每一个员工单独沟通呢?2006年前后加入********的程序员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刚开始我们程序员之间无论见到谁,我都知道他在开发什么产品,但是现在我们不仅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有很多同事我都根本不认识。”

    扎克伯格已经预感到这一点。现在,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扎克伯格都会用这样三句话训诫员工,“Stay focuse(专注)”,“Keepshipping(保持固有状态)”,“Ever day fells Like a week(每一天都好像一个礼拜)”。扎克伯格很怕上市之后机构变得臃肿、人浮于事。

    在内部有了很多新的解决办法,比如每隔18个月,工程师便被要求离开自己的小组去别的小组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时间至少是1个月。********想让每个程序员始终有创新的动力。

    有一半的人认为,********不会走偏,因为扎克伯格手里握有绝对的控股权。根据IPO资料披露,在一桩不同寻常的交易中,扎克伯格已经获得了属于加速合伙公司(Accel Partners)、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和俄罗斯投资公司DST所持股份的部分表决权,当他行使全部的1.2亿股期权时,将获得公司58.5%的表决权。

    在美国企业的董事会里,你很少会听到“聚焦”这个词。普遍的想法认为聚焦就意味着牺牲,而这并不是左脑思维的CEO想要做的事情。

    还有些CEO是执意决定“聚焦就是在浪费时间”,有所谓“聚焦”的时间,公司都已经可以扩展到好多家了,所以,在美国企业中,你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扩张”——如何才能将我们的品牌扩张到更多的品类,获得更多的利润,通过更多的销售渠道?

    但扎克伯格不同,他总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并且“聚焦”所有适合他发展的内容。

    有专业人士统计,近期********正处于亏损阶段,但扎克伯格丝毫没有气馁,他反而觉得庆幸,因为终于出现了可以让他挑战的状况。

    这个爱挑战的大男孩开始把目光放在********的发展上,正因如此,扎克伯格才更容易看出********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在大家质疑他是否也会像苹果一样,往手机行业发展时,扎克伯格表示否定,或许这个行业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在扎克伯格的眼里,他并不觉得是适合他的。

    在创立********后,扎克伯格也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过********的未来,他的眼里,********是因为有了开始,所以才会发展。抛开当时的情况来说,扎克伯格算是在********建立初期便融入了坚定的意志。

    曾经有人说,一个企业的建立有三个步骤:第一是瞄准,首先要瞄准时机和地点,这样会更加容易成功。第二是发展,有了开始,就一定要懂得让企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个企业建立后,不是让它随心所欲地蔓延,而是要让它在适合它的位置发光发热。第三是回顾,经常在创业这条路上回顾自己走过的地方,遇到的问题,这样,在不断的回顾中,也许会看到未来的前景。

    一个成功的新品牌(例如红牛)通常都是以一个新品类(能量饮料)作为基础的。起初,顾客对购买这样的品牌会心有疑虑,因为他们

    不适应这种新商品,广告在减少这些隔阂方面缺乏公信力。

    推出一个新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公关。与广告不同,公关对大多数顾客来说都具有可信度。之后,公关也会推动品牌的口碑,使其最终成为品牌的信誉。而且通常公关策划的费用要远远低于广告运动,公关更适合新品牌缓慢成长的模式。当然,任何一个新品牌充分挖掘了公关的潜能之后,就是转为广告攻势的时机了。

    而作为一个企业的***,任何一个顶级人士,都有非常高的标准,而且几乎是接受完美的,他要求凡事零缺点,却要求任何事情要以最高品质为基准。

    你做事的品质和你个人的成就成正比,跟你服务的人数成正比,跟你的态度成正比,跟你的知识成正比,跟你的标准成正比,成功者都拥有高的标准,失败者的标准都不高。

    很多人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他觉得现在这样也可以,那样好像也不错。

    他想要成功,可是到底有多想?好像也没有那么想,他为自己设立了非常低的完成标准,注定失败的标准,这件事是绝对没有办法成功的。

    要成功一定要先帮成功者工作,再与成功者合作,因为唯有从成功者身上,你才会了解到成功者是如何要求自己的,他们设立的标准是那么高,而且是如何坚持他们的标准,每一个人一定要配合他们这个标准来进行。让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好,尽善尽美,非常有绩效,他们重视品质,也非常重视服务。

    顾客不断地跟他们再度购买,也不断地介绍他们的朋友来消费,这样他们会有无限的快乐,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理念,因为他们忠于自己的标准,因为他们绝对不接受第二流的人为他们做出二流的表现。

    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第一名,假如你不这样要求自己,你永远只能做二流的事情。

    所以,在你幻想着力争第一的时候,你该行动起来了,朝着你期望的方向。

    【成功法则】

    Sponsored Stories至少整合了********的数据挖掘能力、开放图谱能力、移动平台扎克伯格希望Hold住移动全局的野心正逐渐彰显,他无所顾忌。

    在******** IPO路演视频中,COO谢尔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带着往常的自信对所有人说,“移动业务将是********的一个关键增长领域。”人们应该期望********会带来不一样的移动体验。据内部人士透露,********正尝试着用Open Graph整合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应用到手机上,并用Sponsored Stories的方式进行数据挖掘和推送。那时,********会考虑怎样的商业模式,靠分成还是广告获得收益?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只是********移动产品的初露端倪,据其内部员工透露,移动产品小组正在做一个大的战略性产品研发,或许到明年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正式发布。这显然不是某个小产品的试水,而是一揽子的计划。

    虽然它看起来有点慢,但扎克伯格并不担心时机问题,他有足够的财力阻挡移动领域新势力前进的速度,收购照片分享应用Intagram,以及位置发现应用Glancee,便是最好的证明。通过收购不仅让********获得了时间,也获得了技术实力,目前来自Instagram的10名工程师已经开始在移动产品小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