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三、四次融资的策略
2005年3月,维亚康姆公司提出以7500万美元买下公司,扎克伯格拒绝了。
《***邮报》提出以600万美元投资获取公司10%的股份,扎克伯格提出投资方的董事需由其老板格雷厄姆亲自出任,其他人免谈。格雷厄姆担心自己分身无术,便与扎克伯格达成不派董事的口头协议。由于邮报方面的高层谈判代表的父亲去世,投资正式协议签署要耽误些时日。
正在这时,位于硅谷的阿克塞尔合伙公司出场了,提出投资1270万美元。扎克伯格两难:《***邮报》方面估价低但不干预管理,且已口头达成协议;阿克塞尔方面会干预一些事务,但估价高、拥有硅谷的关系网络。陷于道德困境的扎克伯格征求了格雷厄姆的意见。格雷厄姆说:“对一个20岁
的小伙子来说,真不错。他打电话来并不是告诉我他准备接受其他公司的投资,而是找我来商量”。格雷厄姆很赏识扎克伯格,同意了他的选择。经过此事,扎克伯格也更加尊重格雷厄姆,后者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扎克伯格接受阿克塞尔公司的投资,但要求对方的主要合伙人布雷耶亲任董事,而不是其实际负责此项目的高级合伙人凯文。布雷耶接受了,他个人向********投资100万美元。随后,********董事席位变为5人:布雷耶、泰尔、帕克、扎克伯格和扎克伯格控制的一个空余名额。融资让萨瓦林的股份被稀释到10%,这使其大为光火,与扎克伯格决裂,完全退出了公司的管理(目前其持股5%)。
2005年10月********用
户数突破500万。
2006年年初,维亚康姆公司想要注资或收购********,未成。由格雷洛克公司牵头,美瑞泰克资本公司、泰尔和阿克塞尔公司等投资人,按注资前5亿美元估价,投入了2750万美元。来自格雷洛克公司的斯泽成为********董事会的观察员。
2006年6月,雅虎表示愿意用10亿美元收购********,并不愿意卖掉公司的扎克伯格遇上了难题。布雷耶极力主张接受,泰尔内心倾向接受但愿意尊重扎克伯格的立场,帕克站在扎克伯格一边。莫斯科维茨不同意卖。公司员工方面则是年长者主张卖,年轻者不愿意卖。不久雅虎将收购价降到8.5亿美元,********董事会拒绝了这一交易。
这期间*****
***推出了起初遭遇用户强烈抵制的“动态新闻”,并做出了前景非常不明确的对社会开放********注册的决定。其后雅虎重新提出10亿美元收购,暗示还可以提提价。动态新闻和开放注册获得成功,用户突破1000 万,********从学生世界变为整个世界,布雷耶也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卖。随后所有积极促进和赞同把公司卖给雅虎的管理层人员都不再被扎克伯格信任。
2007年5月,********启动开放平台战略,人们可以在上面运行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开心农场”游戏一类的软件像雨后春笋一样在 ********上流行起来。2009年这些滋生于********中的软件公司创造了与********一样的销售收
入,约5亿美元。
平台战略的巨大成功让********身价倍增。2007年10月,********开始在谷歌和微软两大巨头间周旋寻价。最后微软同意15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以2.4亿美元的投资获得1.6%股权。微软这项超高估值投资,主要是双方签订广告代理协议的一个副产品,也蕴含着要拉住********以免其投入谷歌怀抱的目的:微软要求********不能接受任何来自谷歌的投资。随同微软一同投资的还有李嘉诚、德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第四轮融资共3.75亿美元。
之后,在布雷耶的要求下,扎克伯格挖来桑德伯格出任COO。桑德伯格帮助公司找出了新的广告业务模式,并对管理基础架构进行了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