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隐私,无可奉告

    总有一些人,他们乐此不疲地打探他人的隐私,再将其变成茶余饭后的佐味品。其实,这些人已经侵犯了他人的利益。隐私是个人的事,与公众无关,是不能被公开或被他人随意散布的。当然了,保护隐私最好的方法就是闭好自己的嘴巴。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坦诚”,将秘密毫不保留地告诉对方。显然,这样的观点存在极大的错误倾向,因为你的“坦白”或许会弄得“满城风雨”,让“隐私”透明化。

    佳佳在一家商场的服装柜台工作,平时除了向顾客推销衣服之外,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探别人的隐私,还到处去说,为此赢得了“小喇叭”的外号。

    一次,隔壁柜台的张姐无意间向佳佳透露了对面卖鞋柜台的金子是未婚妈妈,孩

    子的爸爸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那以后,佳佳有事没事就跑到金子那里去聊天,非常关切地问孩子的情况。

    一开始,金子对佳佳的关心表示感谢,毕竟关心她的人不多,能够找到一个能交流的朋友,也是不错的。可渐渐地,金子发现佳佳越问越多,问得也越来越隐私。比如她跟孩子的爸爸是怎么认识的,孩子的爸爸为什么不见了,去哪儿了,两个人是不是产生了矛盾?

    金子认为这是自己的隐私,没必要说,就没有回答佳佳的追问。在问了几次无果后,佳佳就心生不满,把金子的事情告诉了其他柜员。

    眼看自己的隐私都要被大家知道了,金子赶紧把佳佳叫过来,让她不要再多说话,希望她尊重自己。

    佳佳抱歉地对金子说:“其实,我也是关心你,

    不让我说也行,那你告诉我你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丢下你和孩子?”无奈的金子只得说出了内情,佳佳也就真的没有再出去宣扬金子的事情。但没过多久,佳佳又开始追问金子:“孩子的爸爸现在在做什么?你们还有联络吗?”

    眼看着佳佳又变成原来的样子,金子就开始刻意地躲避她。可没想到,佳佳一气之下又把金子的事张扬了出去。气愤不已的金子在后悔之余,只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最终,她选择了辞职。

    所谓个人隐私,是指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公开,不希望他人了解或是打探自己的秘密或私人事宜。像佳佳这种打探他人隐私的行为,也叫作窥视,是一种缺乏心理边界的表现。她能“持之以恒”地

    进行下去,是因为她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心理满足感。佳佳和金子的事情很简单,正是因为周围的人在佳佳面前不设防线,总是毫无遮拦地把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细节告诉她,从而才满足了她窥视的欲望,以致愈演愈烈。

    如果佳佳的行为一直没有被拒绝的话,那她还会“变本加厉”,不断地去打探对方的隐私。只是很可惜,与她在一起的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拒绝。结果就导致了:同事之间连朋友都没得做,且佳佳的“病态”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如果任由佳佳的状态一直发展下去,不仅对她自己来说有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公共场合的人际关系。最终,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试想,金子的这件事情之后,谁还会将自己的秘密“分享”给她?相信大家是唯恐

    避之不及吧。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为一个人的教养以及是否能够深入交往的标准之一。进而言之,在言谈话语之中,对于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回避。千万不要将“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作为人生信条,拿着这个挡箭牌去关心别人。这样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得到了别人的反感,还剩下什么?或许会让对方极度不快,从而损害彼此之间的友谊。

    此外,为了避免自己的隐私泄露,首先我们要做到不随意吐露心声。渴望诉说心事,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找错了倾诉的人,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倾诉之前,一定要对自己严加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