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厚一点,交际顺一点
“脸皮厚”在一些场合绝不是贬义词,有时,放下面子,才能积蓄实力,才更有机会赢得更大的面子。
很多有着交际方面苦恼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脸皮太薄。这些人在交际过程中无法把握自尊的尺度,让面子成了正常交际的障碍。其实如果能从实际交际的需求出发,脸皮厚一些,就能在交际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交际也会顺一些。相反,如果在交际过程中过于爱面子,不仅会让对**得无所适从,更会将自己置于死角。甚至,那些对我们图谋不轨的人,会利用“爱面子”这一点伤害我们。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孔明骂死王朗”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场好戏,不如说是一
场心理战。
公元227年,孔明兵出祁山,曹真率兵迎战,祁山之前,两军要决出胜负。还没短兵相接,双方先用语言争个高下。王朗骑着马来到了敌军阵前,劝孔明投降说:“你通达天命,亦识时务,为何要无缘无故挑起战争?天命有变,帝位更新,都属于有德之士,这是自然规律……”接着便大赞曹操一番,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道理劝对方赶紧归顺大魏。王朗也是能言善辩之士,一番言论不禁让蜀军兵将动摇起来。
但是,这在参军马谡看来,王朗不过是效法从前季布大骂汉高祖,想在气势上压过对方。谁料到王朗讲罢,孔明却大笑着说:“你以前是汉朝元老,我还准备洗耳
恭听您的高见呢,结果听到的却全是混账话。此次,我奉君命出兵,目的就是讨伐逆贼,大义分明,天地为证。你这番在阵前厚颜无耻地以天明为借口胡说八道,简直是荒谬透顶。你这个皓首匹夫,白须叛贼,后果不过也是下地狱。在阴间,你有何脸面面见汉朝二十四帝。快快滚到一边,派出别人来一决胜负吧。你这样的人怎么还有说话的资格?!”结果孔明刚说完,王朗气郁,口吐鲜血,落地而亡。
可以说,王朗是被活活气死的,究其根本原因,实际就是因为脸皮太薄,受不了对方的话而死。王朗在意面子,是因为他不自信,更缺少忍耐力。虽然他口口声声要顺应历史的规律而行事,但
他更加畏惧的是背上“叛臣逆子”这个罪名。因此听了孔明的话之后,便被戳到了痛处,羞恨交加,结果心理崩溃,导致猝死。
古今中外,因为“厚脸皮”获得成功的事例屡见不鲜。他们成功的原因就是拥有一张刺不进、扎不透的“厚脸皮”。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脸皮“厚”也是分层次的:
第一层:像城墙一样厚,脸皮虽厚却可以被戳穿。这种厚脸皮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撕破,不过厚脸皮的初级。
第二层:既厚又硬,并且油光发亮,乍看起来很有吸引力。此种厚脸皮者,给人一种信赖感,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利用,但还不是厚脸皮中的高手。
第三层:厚得无形。让人看不出厚脸
皮的厚脸皮堪称最高层次。这种“厚脸皮”的人看上去都是一些有德行的人,他们能够利用所有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被他们利用的人还不明就里,甚至对他们大加赞赏。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必要的时候,脸皮该厚就要厚。当然,这并不是不讲人的尊严,而是说要调整好自尊的角度。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尊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固然是重要的;但不必要时也要极力维护自尊,实际上就是掉入了虚荣心的陷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积极、必要的自尊心,不要维护虚伪的、消极的自尊。只有这样,在社交场上,我们才能恰当地把握自尊的弹性,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