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成为一个暗示高手
按照性质来分,暗示分为两种,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按照来源来分,暗示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被来自他人的暗示影响,但与此同时,对别人来说,我们的话语、行动、思想、情绪,实际上也是一种他人暗示。假如我们能利用好这些暗示,对我们来说,影响别人的行动和想法便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情了,就如,别人影响我们一样。
想一想,我们周围是不是总有一些人特别的受欢迎?是不是总有一些人在任何场合都如鱼得水?是不是总有一些人人缘特别好?是不是总有一些人能够游刃于形形**各种身份各种性格的人中间?
不要怀疑,这些人都是心理暗示的高手!他们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引导你按照他的要求去思考、去行动,并且让你以为你就是自愿的,你这样做、这样想完全是因为自己想这么做,想要顺着这个思路想。
觉得可怕?不!千万不要误会,他们不是巫师,也不邪恶,没有危害谁的意思,相反,他们的存在总是受欢迎的。他们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魔力”和“魅力”,只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懂得交际的艺术,暗示的艺术,说话的艺术,或者说是委婉的艺术。
这么说或者有些空泛,那么,我们就举个例子来说吧:
在某公司的高层管理会议上,老总提议由年轻的约翰出任企划部经理的位置,两位行政副总裁都不同意。其中一位副总裁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总裁先生,约翰刚刚大学毕业,入职也还不到一年,对公司的贡献微乎其微,对企划部的工作更一无所知,我不认为一个搞土木的小伙子能够胜任企划部经理的职位,
我不同意。”而另一位副总裁则显得委婉许多,他说:“总裁先生,约翰是个年轻人,刚刚大学毕业,正是朝气蓬勃、敢闯敢干的时候,您将他关在企划部,让他天天坐办公室,恐怕他会不高兴呢。而且,我听说约翰是纽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才生,我觉得工程部更加适合他,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希望您能采纳。”
同样是拒绝,同样是觉得约翰年轻、见识浅,不能担当大任,可从两位副总口中说出来却变成了两种味道。试问,如果你是总裁,你会更认可更喜欢哪位副总裁呢?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例子说服力还不够,那么,我们再来说一个:
格莱特是法国警署审讯处的处长,为人和善,对委婉的艺术颇有研究,能够不知不觉地就用暗示控制人的心理。警署上下,无论是署长等高级领导还是最普通的办事员,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甚至被他亲自逮捕和审讯的犯人也对他心怀感激,从来没有一个人怨恨过他。即便是有些时候有些人和他的意见相悖,他也能轻易地让反对者改变初衷,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证明着同一件事:如果格莱特不是邪恶的、能够操控灵魂的巫师,他就是一个气场非常强大,非常有个人魅力,且亲和力非常强的人。
好吧,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巫师,格莱特当然也不是,他那么受拥戴受欢迎,是因为他用一些手段,确切地说,就是暗示的手段影响了别人的行动和想法。
审讯二科的老科长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二科需要一个新的科长,处长格莱特就把警员们都召集过来,请他们商量一下,推选出一位科长。一开始的时候,大家提议尼森当科长,格莱
特暗暗摇头,他中意的人选并不是尼森,而是杰林特,但他不会对大家这么说,他只是说,尼森有酗酒的毛病,经常会误事,任命这样一个人当科长,很难服众。大家觉得格莱特说得很有道理,接着又提出一个人选约翰逊。格莱特不满意,但他说,约翰逊虽然是警署的老人,工作经验很丰富,可是他老了,进取心不足,只等着平安退休,让他当科长,恐怕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接着,格莱特话锋一转,请求大家多想想,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二科科长位置的人,大家就又提出一个人选——杰林特。杰林特就是格莱特中意的人选,这一次,他没有反对,而是感谢大家积极提议,而且表示他这样做,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让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新科长。
看看吧,格莱特有多么聪明啊,他对暗示手段的运用是多么娴熟啊!他本来有权力直接任命一位二科科长,但他没有这么做,他知道强制的命令会让人产生反感,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他将权力下放了。他让大家一起推选科长,警员们感到了来自上司的尊重,能不心存感激吗?警员们以为自己得到了主动权,感到了自己说话的“分量”,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主动权其实一直都牢牢掌握在格莱特自己手中,如果警员们提出的人选不符合他的心意,他会拒绝,当然,他拒绝的方式很委婉,他不会生硬地说“这个人不行”,不会说“我不同意”,而是说“我认为他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看上去,他是全心全意地在为警员们着想,这样细致体贴、尊重下属的领导又怎么可能不受欢迎呢?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买车,碰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销售员,他卖车的时候,
从来不主动向客户推荐车型,也从来不说“我觉得您该买……”这样的话。他会将身段放得很低,像个小学生一般请客户指点他,让客户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在主导,而这位推销员说的话却很少,只是在关键的时候用请教的口吻提上那么一两句,不知不觉中,客户就按照推销员的期望买了车,而且,客户会非常满意,因为他没有被推销员“牵着鼻子走”,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但,实际上呢?
一个高明的心理暗示专家,绝不会让被暗示者觉得自己接收了暗示,而是会让被暗示者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在做主,很显然,无论是那位委婉的副总裁,还是格莱特以及推销员,都是这样的高手。
什么?你问我“高手”身上有什么特征?
很明显啊,你心中最受欢迎的人,你觉得最吸引你的人,你觉得人格魅力特别强的人,你觉得特别愿意去接近的人,你觉得特别志同道合的人,你觉得和他共事很舒服,你觉得和他搭档很和谐的人,这些,都是“高手”。
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你心目中的这个人不仅仅要在你心中是这样的形象,还要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是这样的形象,多数人都欢迎他,喜欢他,愿意和他共事,能够感觉到他的人格魅力,愿意亲近他,这样才可以。毕竟,一个人的看法会有所偏颇,但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
等等?你说你也想成为这样的“高手”?好吧,这也不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成为“高手”的潜质,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手”,这一点早已经被证实了,我也不否认。
不过,要成为“高手”,你就首先要明白一点:人与人相处的时候,第一行为并不是吸引,而是本能的排斥。所以,要想成为
“高手”,你就要先做到让别人不排斥你,你就要懂得人际交往中的三种特殊心态:
第一,接近心态。
人与人之间能不能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接近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连接近都做不到,那么一切都免谈。当然,你的接近有的时候会让对方产生一丝敌意,但相信我,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接受你的接近,并表示欢迎。
第二,相似心态。
东方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便是志趣不同的人很难走到一起,而志同道合的人则更容易亲近并建立深厚的友谊。想想,你说你喜欢福尔摩斯,另一个人说,我也喜欢福尔摩斯,然后,你们热烈地讨论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情节,是不是越聊越投机,关系很快就能拉近。相反,如果你说我喜欢福尔摩斯,另一个人却很茫然——福尔摩斯是什么?洗发水品牌。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无趣?
第三,互补心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一个特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人也一样,两个性格、品质、特长等各方面极端相似的人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和谐,两个性格迥异,出身和处境迥异的人却能成为朋友。比如,急脾气的人和慢性子的人很合拍,温和的人和暴躁的人很融洽,开朗的人和内向的人很和睦。这实际上就是互补的神奇。
总而言之,你要记住,不是你想要影响别人,就能够轻易地影响别人。运用暗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是需要秘诀的,这个秘诀就是“委婉”。
不要太直接,那对你没有好处。
学着委婉些,学着掌握以上三种心态,学着让别人亲近你而不是抵触你,只要你真的掌握了其中的精髓,相信我,你也会成为一个气场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