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挥舞暗示的魔棒,游刃人生
第十三章 人才是暗示炼成的
——
第一节 培养人才的最佳方式
世界上,有一种最宝贵的财富,叫人才。
人才很重要,这一点所有的人都知道;人才很抢手,这一点所有的人也都知道,但人才是怎么培养的,知道的人却很少。事实上,每一个人才都是在积极的暗示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人才在没有成才之前一定接收过或多或少的积极暗示。换句话说,人才其实是暗示炼成的,只有充满了积极暗示的环境才能让人才健康快速地成长。
什么?你说你不信?你说暗示只能用于催眠和心理治疗?
不!你的这种说法我不能认同。在我看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早期教育领域,暗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重要到不可或缺。因为,暗示本身就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爱和本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向人才转变的过程中,积极的暗示带来的影响之巨大几乎无可估量。
爱丁堡大学教授、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丁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一群孩子随机分成了A、B两组,然后告诉授课教师:无论是从品质、意志的角度比较,还是从智力、特长的角度比较,A组的孩子都比B组的孩子优秀。在接收了这样的暗示之后,教师开始给孩子们授课。实际上,教师教授给两组孩子的知识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一个学期之后,A组学生的表现居然真的比B组学生要优秀很多。类似的实验马丁教授做过不止一次,而结果,都是如此。
为什么?很简单,来自亲人、朋友、师长的早
期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影响真的非常巨大,巨大到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马丁教授说:“百分之九十品德高尚、智慧卓绝的杰出人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一定接收了来自爷爷、奶奶、爸爸,尤其是妈妈等亲人的积极暗示。”这种暗示和遗传学理论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
“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这就是心理学家们为“性格”一词做出的诠释。性格决定人生,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却是很有道理的。
品质、气质、天赋、能力、知识等,都是世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其中性格、品质所占的比重甚至要高于知识和能力。
许多人说,人的性格来自于遗传,但事实上,调查显示,遗传因素对人性格的影响并不太大,后天的环境,或者说是后天生活环境中,来自周围人和父母的暗示才是决定人的性格的最关键因素。
一个孩子,尤其是0~5岁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他们什么都不懂,却又对外界的一切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所以,为了满足这种好奇与求知欲,他们就会发挥模仿的天性,主动地去模仿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因此,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身上形成映射。如果父母很粗鲁,孩子也会粗鲁,如果父母儒雅,孩子也会变得儒雅。当然,这并不是说,想要培养人才,父母就一定要是人才,我只是想说,每一个想要孩子成才的父母都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比如,你坚定而温和地告诉孩子:“你要坚强,你要认真学
习”,你的孩子会受到影响,变得坚强,变得认真学习,并且,他还会自信,像你一样,坚定而温和。相反,如果你总是对孩子说:“你是个笨蛋!你比不上别人!”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变得胆小、怯懦、自卑。
所以,无论你是不是有孩子,无论你有没有获得父母的殊荣,都记住这句话:用积极的暗示包裹孩子,让孩子在暗示中健康成长,这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方式。
嗯?你说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将有益的、积极的暗示传递给孩子?你说你不懂得怎样做一个榜样?那么好吧,身为一个过来人,我很乐于将我的经验同你分享,希望它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你一定不能使用消极暗示。
消极暗示能够直接腐蚀孩子的“健康”,将人才扼杀在摇篮中。
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家孩子太笨了,比不上谁谁谁”“要是我的孩子能如某某十分之一聪明乖巧我就知足了”“我家孩子就是胆小”。
也许,父母们只是随便一说,可是这样的话听进孩子的耳中,孩子们又会怎么想?孩子会不会想:原来我太笨了,我不够乖巧,我不聪明,我胆小。不要怀疑,孩子们肯定会这么想,而且听到的次数越多,他想得越多,到后来,他就会坚定地认为这些话都是真的,自己就是这样的。因为在孩子看来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是不会撒谎的。
所以,孩子毫无保留地相信了来自父母的评价,这些评价就成为一条条消极的暗示影响了孩子的潜意识,潜意识相信了这样的“事实”。所以,孩子向着他(她)
“想要”的方向转变,他(她)就真的变笨了,变得胆小、顽劣了。
其次,暗示中要饱含真挚的爱。
我们都知道,暗示分为两大类,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但这并不是说,暗示就仅仅分为这两类,事实上,在两大类之下,暗示还有着许多具体细致的分类。比如说,积极暗示还能分为普通的积极暗示和饱含着爱的积极暗示。想想,如果有两个人对你说“你很优秀”,但其中一人语气敷衍而平淡,另一个人却感情真挚,充满了爱,你会更喜欢哪个人?你会更倾向于相信哪个人?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孩子经常被夸奖,而且这种夸奖是理智的、频繁的,偶尔还会有不真实的内容在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这种夸奖产生厌烦,甚至会感到无比的压力。与之相反的,充满了挚爱的暗示总是那样的真实,它是积极的,不存在虚假,不掺杂功利,这种暗示就如同烙在心灵与血液中的印记一样,总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假如,孩子的父母总能够从他(她)的身上发现一些闪光点,并骄傲地、真诚地、充满爱地去赞美它,久而久之,这个孩子想要不成为人才都很难。
再次,你的暗示不能让孩子反感,而应该让他(她)愉快。
成长中的孩子,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种习惯性的逆反心理。他们对独立,对他人的尊重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你不能采用命令的语气,那会让他反感、抵触、厌烦,如果这种反感足够强烈,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你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诚实勤恳,
孩子就会在一种“你让我这样,我偏不这样,我要那样”的心理作用下和你对着干,从而变得厌恶学习、说谎浮躁。
温和而坚定,让孩子乐意听你的,这是你进行暗示的时候必须做到的。
另外,在孩子面前,你尽量不要做一些不恰当的事,说一些不恰当的话。比如,你当着孩子的面声色俱厉地训斥犯错的女仆。或许你觉得这很正常,但,记住,你的孩子会有样学样,长大了他(她)也会这么做,甚至会因此变得暴躁自私。
还有,你不要对孩子不耐烦,当他询问你一些在你看来比较幼稚的问题时,你不要挥挥手,对他(她)说“你很烦啊,以后你就会知道了”,那样他(她)的求知欲会受到打击;你不要打击孩子,哪怕他(她)真的不够聪明、不够优秀。你要做的就是营造一种好的环境,让他(她)相信,他(她)每天都在进步,他(她)每天都在变好,并且会越变越好。
最后,千万记住,不要吓唬孩子。很多人在孩子哭闹、反抗、不听话的时候都喜欢这么对他(她)说 :“你要是再哭,妖怪会过来,把你抓走,***。”好吧,你成功了,孩子不哭了,可是他(她)的心中却被你种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这颗种子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最后,将他(她)变成一个胆小、懦弱、自卑、敏感的人。
总而言之,暗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孩子成才,想要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就为他(她)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充满积极暗示的花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