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培养排便习惯

    朋友家的孩子快3岁了,一天她打电话向我抱怨,说她家的孩子什么都好,可就是大小便自己控制不好,总是弄到裤子上,她从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把尿,教孩子正确排便,可怎么教都没有用,到现在孩子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听了她的话之后摇了摇头:“你一开始的方法就是错的,难怪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由于小孩子的膀胱肌肉层较薄,弹力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储尿机能较差,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与调节、肾脏对尿的收缩等功能也都比较差,所以一般

    无法自主大小便。妈妈给孩子把尿最好在孩子15个月以后再进行,太早的刻意训练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育。当然,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孩子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一点尝试。

    在培养孩子排便习惯的过程中,妈妈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会控制大小便确实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妈妈要用心理解。

    2.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妈妈应该保持轻松宽容的心态,既有要求,也要有分寸。大小便训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每个孩子的发育程度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对比。

    3. 每一次孩子排完大小便时,妈妈都要给予精神鼓励,说些称赞的话语。这样既对孩子的语言和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又能让孩子体会到排便的舒心和快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大便时,由于小儿骶骨的弯曲度还没有形成,骶骨和直肠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直肠很容易向下移动和套叠;再加上大便时腹内压会明显增加,直肠壁在较大的推力作用下容易向肠腔内突出;同时小儿正处于发育时期,**的括约肌和肛提肌的

    肌肉紧张力都比较低,大便后**的收缩能力不强,直肠不能立即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所以很容易形成直肠脱垂。而想要预防小儿直肠脱垂,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们必须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

    如何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

    想尿就尿,随天性。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限,尿床和尿裤子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妈妈可以随孩子的天性,想尿就尿,不用着急对孩子进行

    排尿训练,过早训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产生反感。

    进行行为指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肌肉和神经都有了一定的发育,开始可以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够听懂大人的指示,所以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

    慢慢克服尿床。相对于白天来说,夜晚由于孩子处于熟睡的状态,所以不愿意配合排便,很容易尿床。在平时的训练中,妈妈们可以逐步延长孩子的把尿时间,先半小时,再1个小时、2个小时,这样做可以慢慢锻炼孩子膀胱的储尿能力,逐步改变,直到天亮再下床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