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约

    【原文】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①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注释】

    ①忠信笃敬:语出《论语·卫灵公》。

    【译文】

    每天早晨,学生们参拜完毕,教师应当顺次询问每个学生:在家里热爱父母尊敬兄长的心,是没有怠慢呢还是有失真切?温清定省的礼节上,是无所欠缺还是没有能够身体力行?在街上往来行走时,是否步履谨慎而没有放荡不羁?一切言行心术,是否忠实笃信而没有欺骗?每个学生务必要如实应答,有错误就要改正,没有也

    要更加劝勉。老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委婉的教导和启发,然后让他们各自退回座位上去学习。

    【原文】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译文】

    凡是吟咏诗词,必须仪容整洁,心气安定,声音要清朗,节奏要协调,不急不躁,不因艰难而气馁,久而久之,自然会精神宣畅,心平气和。每个学校按照学生数量多少,分四个班。每天轮流一个班吟咏诗词,其余的学生坐在席位上,表情严肃,认真聆听。每五天便召集四个班在学校依次吟咏诗歌,每月初一、十五,集合各学校到书院里一起吟咏诗歌。

    【

    原文】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矢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译文】

    凡是学习礼仪,必须澄澈心思,肃除杂虑。老师要审查他们的礼仪细节、观察他们的容貌举止,不因懒惰而疏忽,不因沮丧而害羞,不粗野,从容而不迂缓,谨慎而不局促。久而久之,礼仪就会熟练,而德**就坚定了。学生的班次都像吟咏诗歌时一样,每隔一天便轮流一个班学习礼仪,其余的班级都坐在席位上,表情严肃、认真观看。学习礼仪的当天,可以免除其他的功课。每十天就集合四个班在本

    校练习礼仪。每月的初一、十五集合各学校到书院一起练习礼仪。

    【原文】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唯,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译文】

    老师教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贵在精熟。根据学生的天资禀性,能识二百字的人只教他们一百字,让他们的精力常常有余,这样就没有厌烦学习的忧患,相反还会有因为学有所得而愿意继续学习的好处。诵读的时候,务必要让他们专心致志,口在读心在想,字字句句都反复体会,音节要抑扬顿挫,心胸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自然会礼义得当,更加聪明开化了。

    【原文】

    每日功夫,先考德

    ,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①。

    【注释】

    ①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语出《周易·系辞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意为只有人的运用,才能使圣道发挥神妙作用。

    【译文】

    每天的功课,首先考察德行,然后背诵课文,然后学习礼仪或练习功课,然后再反复读书、讲解课文,最后吟咏诗词。但凡练习礼仪、吟咏诗歌,都是为了常常存养小孩子的本心,使他们乐于学习,孜孜不倦,而没有闲暇花在歪门邪道的事情上。教师如果明白了这些,就知道如何施行了。即使这样,这里也只是个大概。但“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各人去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