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对奥地利的胜利

    取得对丹麦的胜利后,托斯滕松继续前进,攻入波希米亚,准备把战争重新转移到奥地利的世袭邦国中。这次他的部队十分强大,拥有兵力一万六千人,大炮八十门。奥地利的世袭邦国由于没有一个得力的统帅,再加上众指挥官的缺乏协同,斐迪南三世只得亲自赶赴布拉格,希望能以此提高士兵们的斗志。皇帝将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的所有兵力召集起来,这是他最后的兵力。在哈茨费尔德的率领下,这支军队于1**5年2月24日与敌人展开了较量。由于比对方的骑兵多三千匹马,骑兵部队就成了斐迪南三世最大的希望,由于在梦中梦到圣母玛利亚向他许诺胜利,他认为自己一定能获胜。

    托斯滕松并

    不担心斐迪南三世兵力上的优势,因为他从来不关心这些。由于斐迪南三世左翼部队的位置选择不佳,当战争刚刚开始,位于池塘和树林间的左翼部队便乱作一团,一败涂地。借此机会,瑞典人取得了优势。经过八小时的浴血奋战,瑞典人最终控制了战场,共歼敌两千余名,抓获俘虏三千余名,其中包括对方的将领哈茨费尔德。

    在扬考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使瑞典人一下子打开了整个局面,他们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入摩拉维亚和奥地利。斐迪南三世赶紧逃回维也纳,把他的财宝和他的家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占领了整个摩拉维亚后,瑞典人一路攻城拔寨,终于来到了维也纳城下。战争在德意志的大地

    上流转了一番,最终又回到了起点。萨克森选侯约翰·格奥尔格对瑞典军队在自己领地上的安营扎寨十分恼火,却又没有任何办法,皇帝都已经自身难保了,肯定不可能帮他。在这紧要关头,格奥尔格抓住了最后也是唯一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与瑞典人缔结停战。皇帝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敌人,而这个敌人在几天前还是他的朋友。

    在莱茵河畔和士瓦本,法**队与巴伐利亚的整个兵力展开对峙。昂吉安公爵得到了在意大利打了胜仗而名噪一时的图兰的支援。1**4年8月3日,法军进攻被梅西占领的弗赖堡,但由于弗赖堡良好的防御工事,法军在白白牺牲六千人之后不得不撤退。尽管没有直接取得胜

    利,但这次战役也极大损伤了巴伐利亚的元气,使他们陆续丢掉了莱茵河岸的城市,美因茨、施佩耶尔、沃尔姆斯、曼海姆、腓力斯堡等地先后投降了。

    拉科齐也率军参与了对维也纳的包围,不过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索取财物,并没有其他战略性的打算。他的兵力有两万五千人之多,由于军纪不严,士兵们四处捣乱,非但没对托斯滕松的军事行动起到作用,反而凭空增添了不少麻烦。为了减少压力,斐迪南同意了拉科齐的要求。在得到满足后,拉科齐率军撤退了。

    由于在长时间的围困中,托斯滕松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胜利,手下一名叫作德苏什的指挥官还倒戈了。食物的匮缺、恶劣的卫生条件、盟

    友的突然撤退,使托斯滕松不得不放弃围城。在饥饿和疾病的双重压力下,瑞典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不得不放弃了很多原先已经占领的地方。在莱奥波德大公的率领下,皇帝军队尾随着瑞典军队前往波西米亚。皇帝将军**海姆下令,必须在一年内将瑞典人全部驱逐出奥地利边境,增强维也纳的安全性。对于能否继续保有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瑞典人也不太确定。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托斯滕松依然收获了不错的战绩,丹麦、萨克森都急于和瑞典停战,皇帝在和平会议中也变得谦虚,法国的态度也变得好转。在他的伟大使命出色完成之后,托斯滕松辞去了官职,准备回归到宁静的私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