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十二 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炫耀
先替别人的利益着想,自己的事业才能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联合国。准备就绪后,大家才发现,这个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然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听到这个消息后,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决定出资在纽约买下一块土地,并把它捐献给“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也把这里附近的土地一并买了下来。
洛克菲勒的这个举动,引起了美国各大财团的侧目,870万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洛克菲勒却无偿赠予。在旁人眼里,这是疯子的举动。许多财团老板嘲笑说:“这简直是愚蠢至极!”他们还妄自断言:“过不了十年,洛克菲勒家族必定会沦为贫民!”
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建成,周围的地价瞬时暴涨。一时间,巨额财富源源不断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这样的结局,足以让嘲笑和讥讽的人士目瞪口呆。
人生感悟
只有让对方有利可图,你才能拥有无限的资源。正如吉田忠雄所说:“如果我们能替别人的利益着想,那么,我们的事业才能繁荣”。
真正的利他,如觉真法师所讲:“利他,就是甘于布施,能够布施,真心实意地布施。”这就是利他的大智慧。孔子也曾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利人,后利己,用无私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你自以为是的聪明,其实是愚蠢
美国总统史蒂芬小时候比较木讷,很多人都喜欢同他开玩笑,甚至是戏弄他。有一天,一位同学一手拿着1美元,一手拿着5美分,问史蒂芬选择要哪一个。
史蒂芬说:“我要5美分。”
“哈哈……蠢货,放着1美元不要,却要5美分”,同伴们都大笑,嘲讽他的愚笨。第二天,全镇的人都知道了这件好笑的事情。
很多人不相信史蒂芬竟有这么傻,于是,纷纷拿着钱前来验证,每次史蒂芬都回答说:“我要五美分”。每天都有很多人用同样的方式愚弄他,然后在嬉笑中走开。
一天,老师忍不住了,当面对史蒂芬说:“难道你不知道1美元和5美分哪个大吗?”“当然知道了,但我更知道如果我要了1美元,就没有人再来试了,以后我连5美分都赚不到了。”
人生感悟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做人不能过于聪明,总在他
人面前卖弄聪明,会使你的聪明变得非常“廉价”。
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一样,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亦如苏东坡所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有时装装糊涂,行行宽容,才是真正的智慧。
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其实也是一种吸引力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当时,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封他为进士。
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常饮宴欢聚。晏殊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帝突然御点晏殊当太子的讲官。执政大臣探问皇上选中晏殊的原因,皇上道:“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喜欢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读书。”
晏殊上任后,知道此因,便对皇上道:“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皇上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欣赏他的诚实,对他更加信任。
人生感悟
贵于真实,恶于虚伪,庄子言:“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实的人,言行一致,老少无欺,才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亲近。而惺惺作态,不敢诚实袒露自己内心的人,必定会被人疏远唾弃。
不要企图掩盖自己的无知
从前有位皇帝十分爱美,为了好看的衣服不惜血本去得到。民众们早就怨声连连,但是皇帝毫不在意。直到有一天,都城里来了两个自称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看的衣服的骗子。
皇帝把他们两个召进宫来询问,两个骗子说他们能做图案最华贵、料子最轻柔、裁剪最得体、最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需要生丝和金子来做材料。他们还号称:凡是愚蠢和无知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皇帝果然因为爱美而答应了骗子的要求,甚至还给了许多金钱。骗子们就在宫中忙活起来,他们在一架空空的织布机上整天忙碌,皇帝派了几位大臣过来视察,但是这几位大臣都看不到衣服。可是他们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愚蠢,只好对皇帝谎称衣服很漂亮,就快完工了。皇帝很高兴。
在完工那天,皇帝带上群臣去看衣服,两个骗子装模作样似的做出裁剪衣服的样子,皇帝却什么也看不到,他心中想道:难道我也愚蠢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那真的太可怕了。皇帝也害怕别人看出来,只好不停地赞赏衣服的美丽、骗子的技艺高超。他还让下人们去安排,明天要举行游街大典,好炫耀炫耀这件衣服。
第二天,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衣服,骄傲地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不停地向群众招手示意。这时,一个小孩大声地说:“他什么也没穿啊!”这个声音立刻就传开了,孩子是天真的,他不会说谎,也不愚蠢。人群骚动起来,都在议论皇帝什么也没穿,但是皇帝依然不为所动,他认为是人民在妒忌他美丽的衣服。他昂首挺胸地走着,却身无寸缕,一群内侍在他身后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
人生感悟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贵在自知,更贵在敢于说出自己的无知。知识的海洋,人穷尽一生也无法游到尽头。我们只有把有限的时光、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地投放在学习上,才能成为一个引导者,才能稍显得不那么无知。英国着名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不要说我找到了真理,只能说我找到了一条真理。”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懂得自己的无知,并试图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无知。
只有看清自己的人,才能看得清路
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人上书给他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乃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是天下第一乡试,却挂着前朝大奸臣的字,实属不妥。这会让人笑我大清无人,有损国威啊!
乾隆一听有理,立马就下旨,要求满朝群臣都写这三个字,谁写得好就把谁的字挂上去。不光是大臣们要写,乾隆自己也按捺不住,想提笔写上几字。乾隆皇帝素
来喜好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一生每到一地、每经一事都要吟诗作对,挥笔题字更是手到擒来。至今保留下来的乾隆的诗有一万多首,虽然精品不多,但是身为皇帝,他的才气已属难得。而乾隆的字更是秉承颜真卿、柳公权、董其昌等的正统风格,雄浑,厚重,充满了阳刚大气的帝王之相。
但是在收集了满朝群臣的作品和乾隆自己的御笔之后,乾隆经过认真对比,发现没有一件可与严嵩所书三个字相提并论。乾隆叹口气,下令把所有作品焚毁,仍然让严嵩的作品悬挂在顺天府。
乾隆一生的成就足以自傲,却以书法论事,不因人废字,表现出了难得的自知之明,这正是他开创盛世王朝的原因之一。
人生感悟
自知者明,自知者清。只有看清自己的人,才能看得清路;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的人,才能发挥优点的作用,堵住缺点的口子。克雷洛夫说过:“聪明的蠢材就是这样的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方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冢的范围而已。”不为虚妄所控制,不为虚名所打扰。这样的人最能安身立命,事业有成。
不要评判别人的幸福,因为你不能体会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14年和几个朋友来到了中国的四川。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战乱频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罗素刚刚写完他的巨着《幸福论》,他希望以自己的思想教化引导中国人摆脱苦难。
当时正值夏日,四川的天气十分闷热。有一天,罗素和陪同的朋友坐着由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峨眉山的山路陡峻异常,几位轿夫累得满头大汗。
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看到这种情景,就没有心情去观看沿途的美景了,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理。罗素想,天气这么热,还要上峨眉山,这几个轿夫一定认为我们很可恶,一定很痛恨我们,又或者他们在想为什么坐在轿上的不是他们。
罗素正在思考的时候,到了半山腰的小平台,陪同的人决定在此休息。罗素下了轿子就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上去宽慰一下这么辛苦的人。
但是,他看到的不是轿夫们怨天连连,看到的是几个轿夫坐在一起,拿出了烟斗,有说有笑地聊着天,讲一些开心的事。他们丝毫没有抱怨天气和乘轿人的意思。有一位轿夫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笔写出两个中国人名吗?”罗素想了半天无果,就询问轿夫,轿夫哈哈笑着说:“是王一和王二呀!”罗素很是惭愧,心中有一丝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人家,人家比我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多了,我凭什么认为他们很痛苦,不幸福?
后来,罗素因此得出了一个着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或痛苦是错误的。
人生感悟
“幸福”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在你的标准中“不幸福”
的生活,在别人那里可能“幸福感爆棚”,你无法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普遍标准落到现实生活中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儿了。幸福感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有当事人的心灵感应和默契。请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幸福。
智者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凯勒丰是苏格拉底相知极深的好朋友。他十分佩服苏格拉底的智慧,认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有一天,凯勒丰特意跑到了特尔斐神庙,向神请教一个问题:世上还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吗?
神谕立刻显现: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凯勒丰看到之后非常高兴地将这个神谕告诉了苏格拉底,他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但是他却从苏格拉底的脸上看到了不安和茫然。
苏格拉底不认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有许多人比他聪明,只不过他名气稍大些罢了。于是,苏格拉底想要寻找一个智慧和声望都超过他的人,来证明神谕是不成立的。
首先,苏格拉底找到了一位政治家。政治家是以知识渊博自居的,但是苏格拉底很快在交谈中发现,政治家太过自以为是和政治化。其实他的想法很无知,苏格拉底想,这个人不知道善和美,却自以为是地侃侃而谈,而我却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看来是我聪明一点。
苏格拉底并没有放弃,他又找到了一位诗人,但是他发现诗人自以为写了几句诗句就目空一切或者过度地伤春悲秋,其实也是无知。苏格拉底失望地发现诗人也没他聪明。接下来苏格拉底又去找了一位着名的工匠,但是工匠自以为一门手艺在身,就以为无所不能,甚至看不上苏格拉底,这样的狂妄让他的智慧之光几近消弭。
最后,苏格拉底终于悟出了神谕:神的本意并非是苏格拉底最聪明,而是以此来警戒世人—你们之中只有苏格拉底最有智慧,因为他自知其无知。
人生感悟
英国有一句名言:聪明人自认一无所知,愚笨人自负无所不晓。愚人总会为自己的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所以他认为自己很聪明,很能干。而智者心中永远有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他们在坚持不懈地奋斗、追逐,他们认为,离目标还很远,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很愚昧。
高估自己的人才是渺小的
明朝万历年间,京城里有个官员叫马绍良,他非常有才华,但为人太过高傲,自诩文采无双。
有一天,皇帝把他召进宫里赏诗,马绍良自然是信心满满地来了,他并不知道诗是皇上题的。当他看到“明月上杆叫,黄犬宿花芯”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此诗不通,明月怎么叫呢?花芯怎么睡黄犬啊?接着,马绍良就拿起皇上的朱砂笔写道:明月上杆照,黄犬宿花荫。皇上看到后,微微一笑,把他连降三级,贬到了漳州任太守。
马绍良觉得很是晦气,但君命不可违,只好带上家人,打点好行李,奔赴漳州。当他走到福建南部的一座山岭下,突然发现路边的花心中有条黄绒绒、胖乎乎的虫子,他从未见过,就诧异地问轿夫:这是什么虫子?轿夫告诉他说:大人,那叫黄犬虫,习惯钻在花心中。马绍良心中一震,但并未多言,继续赶路。
到了傍晚,马绍良一行人住进了一家客栈。入夜后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鸟鸣,马绍良便问店家:这是什么鸟?店家对他说:这叫月亮鸟,因为此鸟只有月上中天才开始鸣叫,所以得名。马绍良听到了恍然大悟,他终于知道为什么皇上贬他官职了,以前的自己实在是自视过高。
从此,马绍良谨慎为官,但是熬到年逾古稀才官复原职,他常常痛恨自己年轻时的自大自傲影响了仕途。
人
生感悟
寺庙里的佛像都建得很高大,而且都是向前微倾,就是让香客们、佛门弟子们在上香的时候抬头看到大佛都会心生戚戚,仿佛大佛在俯看着自己,神佛都在注视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人心中生出一种渺小的感觉。高估自己的人注定会被现实的残酷所打垮,最终会在社会、自然面前发现自己的渺小。
收起锐气和锋芒,才能保护自己
徐达与朱元璋属贫贱之交,后又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因此朱元璋对他很是信赖和倚重。但徐达在同僚之间始终保持着谦恭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有一次,朱元璋设宴和徐达畅饮,酒过三巡之后,他非常郑重地对徐达说:“徐兄你的功劳很大,可至今还没有个像样的住宅,我把我以前住过的官邸送给你吧。”
徐达听了,死活不肯答应,并谦恭地说:“官邸乃是帝皇的御所,我作为臣子,怎敢居住在那样的地方?”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死心。这天,朱元璋在旧官邸召见了徐达,并且有意让徐达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让侍从把徐达抬到正室去睡,并给他蒙上了被子。等徐达酒醒之后,发现自己睡在皇帝的御床上,连忙恐慌地爬了起来,跑到房外的台阶下面,俯身跪在地上高声喊道,自己犯了死罪,说不该睡在皇帝床上。他一再表示君臣有别,并不能因为自己是开国功臣而倨傲。
朱元璋看到徐达的态度如此谦恭谨慎,很是满意,他也不想亏待这样的忠臣,就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了一座宅院,并在宅院大门前立的牌坊上写了“大功”二字。后来,徐达去世,朱元璋非常哀伤,专门停了政事,为他哀悼。徐达虽然是封建王朝时的忠良,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谦恭谨慎的品格一直为后人传颂。
人生感悟
锋芒毕露并不能给人带来好处,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适当表现一下,偶尔露一下锋芒,可以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千万不要过度表现。凡事不要急于提意见,更不要越位。我们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时刻保持谦恭的姿态。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昧
萧伯纳是爱尔兰着名的戏剧家。
一次,他应邀到俄国访问。一天闲暇时候,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可爱的小女孩,一时兴起,便高兴地与她玩起游戏来。
这一老一少玩得十分高兴,到了分手的时候,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跟你玩游戏的可是鼎鼎大名的萧伯纳。”
谁知小女孩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他的口气,骄傲地说:“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跟你玩游戏的是小女孩安妮。”
小女孩的回答使萧伯纳大吃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事后,他感慨万分地对朋友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常常保持谦虚的态度。这个莫斯科小女孩给我的教训,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
人生感悟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说:“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谦虚是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最好途径,是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学会谦虚,人才会不断进取,取得更大成就。
留个缺口给别人
一位着名企业家在做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所以,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给下属一定空间,让他大展宏图,这也许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人生感悟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实力,只关乎这个事情该不该由自己去做,自己来做比较好还是别人会做得更加出色。很多事情,一个人能做成,另外一个人也能做成,我们的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要懂得留给下属一定的空间。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离开现在的位置,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籍,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在其上自由闲逛,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站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人生感悟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福生于隐约,祸生于得意。”人生中,很多人都有得意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客观地想一想,别人对你毕恭毕敬时,是因为你自身的人格、学识、恩德,还是因为你临时所处的位置。做一个聪明的人,要学会“得意不忘形,末路不怠慌”。
抓住关键问题,切勿舍本逐末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笼子里的袋鼠跑了出来,于是动物园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管理员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你们猜,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人生感悟
爱因斯坦说:将一个问题准确地界定,就等于
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不管是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还是发明创造、经营实业或者做更大的事业,准确地界定问题,都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不能准确地界定问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即使我们再努力打拼、奋力抗争,也可能不得要领、收效甚微。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别人的笑话
从前有一只蚂蚁,它力气很大,开天辟地以来,像这样的蚂蚁大力士还不曾有过,它能够毫不费力地背上两颗麦粒。若论勇敢,它的勇气也是前所未有的:它能像老虎钳似的一口咬住蛆虫,而且常常单枪匹马和一只蜘蛛作战。它不久就在蚁穴之内声名大噪,蚂蚁们的话题几乎都离不了这位大力士。
后来,这只蚂蚁大力士的头脑里塞满颂扬的话,因此它一心想到城市里去一显身手,到城市里去博得“大力士”的名声。有一天,它爬上最大的干草车,坐在赶车人的身旁,像个大王似的进城去了。
然而,满腔热情的蚂蚁大力士在城里碰了一鼻子的灰!它以为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可是不然!它发觉大家根本不理会它:城里人个个忙着自己的事情。蚂蚁大力士找到一片树叶,在地上把树叶拖呀拖的,它机灵地翻筋斗,敏捷地跳跃,可是没有人瞧,也没有人注意。所以,当它发现尽其所能耍的武艺无人关注后,便怨天尤人地说道:“我觉得城里人都是糊涂和盲目的,难道是我不可理喻吗?我表现了种种武艺,怎么没有人给我以应得的重视呢?如果你上我们这儿来,我想你就会知道,我在全蚁穴是赫赫有名的。”
蚂蚁大力士就是这样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穴的范围而已。
人生感悟
三国时期的阮籍在《达庄论》中写道:“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大体的意思就是:自以为是的人糊涂,自我夸耀的人无功。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终,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点“愚”,吃了“亏”也不知道,而恰恰他们会成功。他们人生的诀窍就在于“才”不外露,要露就要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就不要露。
懂得学习,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地从水面上健步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呀!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人生感悟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不要自以为学历高就很聪明,就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再有学问的人都会败给某一领域的有经验的人或专家。人要懂得尊重有经验的人,不要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样才能少走错路、弯路。
过高估计自己的人一定会摔倒
洪都拉斯草原上有一种滑背鸟,它们身上能分泌一种凝脂油,使全身的羽毛非常滑溜,很难被抓住。靠着这个先天优势,它们总能躲过天敌的袭扰。
说来也怪,滑背鸟的天敌里面并没有长尾猴,可在现实中,多数死亡的滑背鸟却都是栽在了长尾猴的身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滑背鸟喜欢啄食一种野果子,可这种野果子只有长尾猴能够找到。因此,滑背鸟嘴馋的时候便会跟踪长尾猴,当发现长尾猴手里有野果子时,它们便会找准机会突然发起攻击。毫无防备的长尾猴受到攻击,冷不丁地吓了一跳,常会松开爪子慌忙逃窜。这样一来,果实便会掉落,这时,滑背鸟就会趁机叼走果实。
等受了惊的长尾猴回过神来,滑背鸟已经跑了。长尾猴不甘心被滑背鸟窃取果实,于是伺机报复。第二天,这只长尾猴便会主动寻找果实,然后拿着果实走来走去,而悄悄跟上来的滑背鸟便会开始攻击。这时这只长尾猴就会顺势把果子往地上一扔,然后跑开。滑背鸟刚想叼走果实,不料从旁边蹿出另一只长尾猴,它瞬间便把滑背鸟摁在了地上。滑背鸟以为靠着身体滑可以逃脱,可聪明的长尾猴长了经验,它们不但学会了相互配合,而且这只负责抓捕的长尾猴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行动前它专门到有泥沙的地方,让双爪全部沾满泥沙,这样就很大程度地增加了摩擦,能牢牢地将滑背鸟摁住……
人生感悟
德国着名的戏剧家莱辛说:“自负是安抚愚人的一种麻醉剂。”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千万不要太自负。自负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因此也削弱了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从而降低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致与本来很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理想环境相对立。恺撒大帝就是“成于自信毁于自负”的典型。
愚昧和固执,是人生的最大敌人
一个神父住在山上的教堂里。有一年,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山下的村庄,这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万能的神啊,你一定要救救遭遇洪水的人们。”
不久,洪水已经淹到山上,并且水位到了他跪着的膝盖。有一个救生员驾船来到教堂跟前,他跟神父说:“神父,请上我的船吧!洪水马上就要淹没你的教堂了!”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不会丢下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吧。”
又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没半截教堂,水位到了神父的胸口,神父依然站到祭坛上继续祷告。
这时,一位警察驾着快艇冲到祭坛旁边,他跟神父说:“神父,跟我走吧,不然你会被淹死的!”神父固执地说:“不,我是上帝虔诚的信徒,他会来救我,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你看,
那边还有很多人等着你去救他们。”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淹没了整个教堂。神父只好爬到教堂屋顶,勉强抓住十字架。这时,教堂的屋顶飞过来一架飞机,飞行员一边扔出一个绳梯,一边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不然你可真的要被洪水淹死了!”
神父看了看头上的飞机,依然意志坚定地说:“不,我不能丢弃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会来救我。上帝与我同在,阿门!”
无情的洪水终于淹没了教堂最后的十字架,固执的神父同十字架一起沉没了……
等到神父回到天堂,看见上帝后他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您,兢兢业业地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一开始,我让救生员驾船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怕不安全;后来,我又让警察开快艇去救你,你还是不要;最后,我又派了一架直升机来救你,以最尊贵的仪式迎接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人生感悟
固执的人往往坚持己见、不懂变通。在与人相处时,常常缺乏民主作风、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然而,人生总是充满变故,在生活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丢弃固执的心理,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唯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
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尴尬
有一个落魄潦倒的穷画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了画画之外,不愿从事其他的工作。而他所画出来的作品,又一张也卖不出去,搞得三餐老是没有着落,幸好街角餐厅的老板心地很好,总是让他赊欠每天吃饭的餐费,穷画家也就天天到这家餐厅来用餐。
一天,穷画家在餐厅中吃饭,突然间灵感泉涌,不顾三七二十一,拿起桌上洁白的餐巾,用随身携带的画笔,蘸着餐桌上的酱油、番茄酱等各式调味料,当场作起画来。餐厅的老板也不制止他,反倒趁着店内客人不多的时候,站在画家身后,专心地看着他画画。
过了好一会儿,画家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他拿着餐巾左顾右盼,摇头晃脑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深觉这是有生以来画得最好的一幅作品。餐厅老板这时开口道:“嘿!你可不可以把这幅作品给我?我打算把你所积欠的饭钱一笔勾销,就当作是买你这幅画的费用,你看这样好不好啊?”
穷画家感动莫名,惊异道:“什么?连你也看得出来我这幅画的价值?啊!看来,我真的是离成功不远了。”
餐厅老板连忙道:“不!请你不要误会。事情是这样子的,我有一个儿子,他也像你一样,成天只想要当一个画家。我之所以要买这幅画,是想把它挂起来,好时时刻刻警惕我的孩子,千万不要落到像你这样的下场。”
人生感悟
坚持到底是众所皆知的成功法则,但坚持错误的方向而且始终不愿修正,却是导致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没有选对发展方向的人,就好比一支没有找准靶心的箭,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穷画家选择了一条不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再努力也没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成功者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会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这是最佳选择吗?
树大招风,避免遭人嫉妒引来祸害
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却丝毫不张扬,一直处事谨慎,低调行事。
有一回,他的家人准备在老家重新修建一所房子,他的弟弟请人设计好了图纸后,派人将图纸送到了曾国藩手中。曾国藩看过以后,感觉房子盖得有些大了,便将图纸进行了修改,将原设计中的“大房子”改成了“小房子”,要弟弟照此图纸建房,并在信中解释道:“我所修改的图纸原来规模太宏大了,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书院修建得过于壮丽,特别不合时宜,容易遭到劫数。弟领悟盈虚消长的道理一直很有心得,应该三思而后行,这是极重要的嘱咐。”
在朝堂之上,曾国藩也同样低调。有些官员为了引起皇帝的重视,就经常给皇帝上奏折,以此来表现自己。但曾国藩从来不这样做,不但自己不这样做,还在信中叮嘱弟弟也不要这样做:“金陵的战况,弟自己上奏也可以,但是弟要以不常常奏事为妥当,凡是总督、巡抚以经常奏新鲜事、不同寻常来表现自己。你我二人正处在鼎盛的时期,弟在这些地方要退一步想想。”
曾国藩经常教育弟弟:“树大易招风,官大易招祸,人如果太高调了,祸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但凡做大官,处于安逸、荣耀的境遇,就随时可能招来危险、导致羞辱。古人常说富贵经常让人走向危险,就是这个意思啊!”
人生感悟
有这样一句名言:“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低调做人是步入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想在办公室中保持心情舒畅地工作,并与领导关系融洽,那就多注意你的言行。对于姿态上低调、工作上踏实的人,上司们更愿意起用他们,甚至会委以重任。
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炫耀
一个年轻气盛的壮小伙牵了一个价值百万的纯种藏獒出来遛弯,逢人便炫耀他的狗,还说,人要是没个四五百斤的力量都拽不住它。
这时候他看见路边坐着一个秃顶老头,身边还坐着一只毛都快要掉光了的狗。他的藏獒对那只狗一顿嚎叫,但那只老狗理都没理藏獒。
小伙子心里非常不乐意,对老头说道:“老头,你的狗那么大,是什么狗啊?咱俩的狗斗一下?你的狗输了给我500,我的藏獒输了给你2000。”
老头说:“我正在为我的老伙计下个月的伙食发愁呢!要不赌大点?我的狗输了给你5万,你输了给我3万。”小伙听后,马上急了:“我这是纯种藏獒。别说我没告诉你。赌了!”
两只狗交锋没两分钟,藏獒就败了下来,再也不敢嚎叫。小伙认赌服输,拿出了3万块钱。他郁闷极了,没想到自己的藏獒竟然会输,垂头丧气地问:“大爷,你那是什么狗啊?怎么能这么勇猛?”老头边点钱边说:“我也不知道现在它算啥狗,没掉毛以前是叫狮子!”
小伙子哭笑不得!
人生感悟
大卫·汉生说:“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刻意炫耀自己的。”你炫耀什么,说明你缺少什么。低调有实力的人,他们往往会处于平静祥和的状态,就像那位老人和那条“老狗”,只是淡定从容地存在着。你已经是狮子了,何须证明?何须炫耀?我们的生活不是用来和别人比较的,只需活成最好的自己就足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