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雄略

    【原文】

    士或巾帼,女或弁冕①。行不逾阈②,谟能致远。睹彼英英,惭余谫谫③。集《雄略》。

    【注释】

    ①弁冕:男子所戴之冠。

    ②阈:门槛。

    ③谫谫:浅薄。

    【译文】

    有时男人会像女子一样柔弱,有时女人也会像男子一样强悍。这些女子的行为完全可以成为楷模,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看看那些巾帼英雄的事迹,我们这些男子都要汗颜三分。因此集为《雄略》卷。

    齐姜 张后

    【原文】

    晋公子重耳出亡至齐,齐桓妻以宗女,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留齐五岁,无去心。赵衰、咎犯辈乃于桑下谋行。蚕妾①在桑上闻之,以告姜氏。姜氏杀之,劝公子趣②行。公子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姜氏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子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张氏,司马懿后③也,有智略。懿初辞魏武命,托病风痹不起。一日晒书,忽暴雨至,懿不觉自起收之。家唯一婢见,后即手杀婢以灭口,而亲自执爨。

    【评】五伯桓、文为盛,即一女一妻,已足千古。

    【注释】

    ①蚕妾:宫中养蚕的女奴。

    ②趣:抓紧。

    ③后:司马懿的妻子是在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被追封为皇后的。

    【译文】

    晋公子重耳出奔齐国,齐桓公把宗族中的姑娘嫁给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二十辆马车,重耳安然接受了。重耳在齐国住了五年仍然没有想离开的意思。随行的家臣赵衰、咎犯等人聚集在桑树下商议,这时正好有养蚕的女奴在树上采桑叶,偷听到了他们的计划,就将所听到的告诉了姜氏。姜氏将养蚕女给杀了,并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求的就是安乐,何必去管其他的事情呢?”姜氏说:“夫君是一国公子,被迫出奔到齐国,追随夫君的臣子个个都愿意为夫君效死命。夫君如果不急于重返晋国夺位报答臣子,只是一味留恋妻子和贪图享乐,臣妾实在是为夫君感到惭愧。现在如果不回晋国,那什么时候才会有成功的一天呢?”于是姜氏和赵衰等人合谋,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离开了齐国。

    司马懿的妻子张氏,聪明有谋略。当初司马懿推辞了魏武帝曹操的任命,假装自己中风,卧病不起。有一天司马家晒书,忽然下起一阵暴雨,司马懿竟然不自觉地跑去收书,家中只有一名婢女看见,张氏立即将那名婢女杀了灭口,自己则接替了婢女煮饭的工作。

    【评】春秋五霸中,以齐桓公、晋文公的声名最盛,靠一女一妻,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刘智远夫人

    【原文】

    刘知远至晋阳,议率①民财以赏将士。夫人李氏谏曰:“陛下因河东创大业,未有惠泽及民,而先夺其生资,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请悉出军中所有劳军,虽复不厚,人无怨言。”知远从之,中外②大悦。

    【注释】

    ①率:计算。

    ②中外:朝廷内外。

    【译文】

    刘智远到晋阳之后,想要让百姓按人口交纳捐钱来犒赏将士。夫人李氏劝谏他说:“陛下凭借河东而拥有江山。即位初期,还没有恩惠百姓的措施,就先要剥夺他们的财产,这恐怕不是一位初登帝位的天子拯救百姓的做法。臣妾建议陛下使用府库中的资财来犒赏三军,虽然赏赐不算非常丰厚,但是这样做不会招致百姓的怨言。”刘智远采纳了夫人的建议,朝廷内外都非常高兴。

    李景让母

    【原文】

    唐李景让①母郑氏,性严明。景让宦达,发已斑白,小有过,不免捶楚。其为浙西观察使,有牙将逆意,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出坐厅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②,岂得以国家刑法为喜怒之资,而妄杀无罪!万一致一方不宁,岂唯上负朝廷,使垂老之母含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哉!”命左右褫其衣,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良久乃释,军中遂安。

    【评】按郑氏早寡,家贫子幼,母自教之。宅后墙陷,得钱盈船,母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③我贫,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遽掩而筑之,盖妇人中有大见识者。景让弟景庄,老于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此事可笑。然景让终不肯属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可效人求关节乎?”其渐于义方深矣。

    【注释】

    ①李景让:唐时名臣,官至太子少保。

    ②方面:一方地区。

    ③矜:怜悯。

    【译文】

    唐朝人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是位个性严谨、处事明快的人。李景让显达时,已是发色斑白,但只要有一点小过错,仍会遭到母亲的鞭打。当李景让出任浙西观察使时,有位副将违反李景让的命令,李景让大怒之下,令人鞭打副将,没想到竟将副将打死。士兵们听说这件事,都感到愤恨不平,想发动兵变。李母得到消息后,就由后室走到厅堂坐下,要李景让站在庭下,责备他说:“天子交付给你军权重责,怎能以个人的喜怒而随意动用刑法,妄杀无罪之人,万一因此而导致变乱,你岂不是辜负朝廷厚恩,又使老母含羞入地,要我拿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先?”郑氏遂命左右剥去儿子的上衣,要鞭打他,左右副将都为李景让求情,过了许久,郑氏才答应原谅李景让一次,军中的情绪也得以平复。

    【评】郑氏很早开始守寡,家境贫穷,儿子年龄又小,郑氏亲自教导儿子。有一天,家中宅壁突然崩塌,在宅壁间竟然藏有大批钱财,郑氏祝祷上苍说:“我听

    说不劳而获会招致灾祸,上天若是可怜我身家穷困,请保佑我的儿子日后能学有所成,至于这笔钱财,我不敢动用。”于是仍将这笔钱财用土掩埋,这郑氏可说是位有见识的妇人。

    李景让的弟弟景庄,考一辈子试始终没有中。每次落榜,李母就鞭打景让,这事就显得李母的可笑。但李景让始终不肯派任弟弟官职,他说:“朝廷任官自有一定原则,我怎可失节学别人那样去疏通关节徇私呢?”这句话对标榜正义的人来说,实在值得深思。

    洗 氏二条

    【原文】

    高凉①洗氏,世为蛮酋,部落十余万家。有女,多筹略,罗州刺史冯融聘以为子宝妇。融虽世为方伯②,非其土人,号令不行。洗氏约束本宗,使从民礼;参决词讼,犯者虽亲不赦。由是冯氏得行其政。高州刺史李迁仕遣使召宝,宝欲往,洗氏止之曰:“刺史被召援台,时台城被围。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召君,此必欲质君以发君之兵也。愿且勿往,以观其变。”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将兵逼南康。陈霸先使周文育击之。洗氏谓宝曰:“平虏今与官军相拒,势不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君若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卑词厚礼,告之曰:‘身未敢出,欲遣妇参。’彼必喜而无备。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昌言输赕③,得至栅下,破之必矣。”宝从之,迁仕果不设备,洗氏袭击,破走之,与霸先会于灨石。还谓宝曰:“陈都督非常人也,甚得众心,必能平贼,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粤,数州宴然,共奉夫人为“圣母”。

    隋文帝时,番州④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⑤多叛。夫人遣长史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上置讷于法,敕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所至皆降。及卒,谥“诚敬夫人”。

    【评】智勇具足,女中大将。

    【注释】

    ①高凉:在今广东阳江西。

    ②方伯:州刺史。

    ③输赕:古时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以财赎罪。

    ④番州:今广州。

    ⑤诸俚獠:指广东各部族。

    【译文】

    南北朝时期,高凉的洗氏,世代都是蛮人的酋长,部落有十万多家。洗氏有个女儿足智多谋,罗州刺史冯融为儿子冯宝求亲,娶该女为媳妇。冯融虽然世为刺史,但是不是当地人,他的号令在当地无人听从。洗氏入门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约束本族的族人,使他们遵守当地的风俗;遇到诉讼,虽然亲人犯法也不宽恕。从此以后冯氏就能顺利地推行政务了。高州刺史李迁仕派使者召请冯宝前往高州。冯宝正要前去,洗氏阻止说:“当初台城被围困的时候,朝廷征召李刺史去救援,李刺史却称病不肯去。现在他铸造兵器、聚集兵众,如今又召你去,这一定是想要扣押你做人质,好要挟你发兵帮助他。先不要去,等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几天之后,李迁仕果然叛乱,并且派手下大将杜平虏率领军队进逼南康。陈霸先派周文育迎战。洗氏对冯宝说:“杜平虏迎战官兵,一时间不会回到高州,而李迁仕在高州也没有办法救援杜平虏。如果是夫君率军而去,李迁仕必定会和夫君交战,夫君不如派人带上厚礼,言辞谦卑地对李迁仕说:‘我不敢

    自己率兵,只好请妻子代替我前往。’他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松懈了防备,到那时我再率领一千多人徒步担着杂物,声称献礼赎罪,等到达他营前的时候再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将他击败。”冯宝按照妻子所说的去做,李迁仕果然放松了防备,遭受洗氏的突然袭击之后逃跑了。洗氏和陈霸先在灨石相遇,回家之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器宇非凡又深得人心,一定能平定乱贼,我们应当全力支持他。”冯宝死后岭南地区发生大乱,洗氏全力安抚百粤各族,数州又恢复了平静,百姓们共同尊奉洗氏为圣母。

    隋文帝时期,番州总管赵讷贪财暴虐,部族纷纷起义反叛。洗夫人请长史上书文帝,建议要安抚部族,并且列举了赵讷的罪状。文帝将赵讷治罪之后,特地让夫人招抚宣慰逃亡或者叛变的部族,夫人亲自用车盛载着天子的诏书,亲自担任朝廷使者,遍访了十多个州,宣扬文帝安抚部族的圣德,所到的州郡,土人都纷纷归顺。她死以后,谥号为“诚敬夫人”。

    【评】洗氏智勇双全,堪称女中豪杰。

    红 拂

    【原文】

    杨素守西京①日,李靖以布衣献策。素踞床而见。靖长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素敛容②谢③之。时妓妾罗列,内有执红拂④者,有殊色,独目靖。靖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靖具以对,妓诵而去。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启视,则紫衣纱帽人,杖一囊。问之,曰:“杨家红拂妓也。”延入,脱衣去帽,遽向靖拜。靖惊答之,再叩来意,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相就耳!”靖曰:“如司空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语,真天人也。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⑤而去,将归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马。忽有一客,中形,赤髯如虬,策蹇驴而来,投革囊于驴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靖怒甚,欲发。张熟视客,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急梳毕,敛衽前问其姓。客卧而答之,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其第几,曰:“行三”。亦问妹第几,曰:“最长”。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靖骤拜之,遂环坐。问煮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复索酒饮,于是开革囊,取下酒物,乃一人首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又曰:“观李郎贫士,何以得致异人?”靖不敢隐,具言其由。曰:“然。故知非君所致也。今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靖因言州将子李世民,客与靖期会于汾阳桥,遂乘驴疾去。及期候之,相见大喜。靖诈言客善相,因友人刘文靖得见。“世民真天子矣!”废然而返,遂邀靖夫妇至家,令其妻出见,酒极奢,因倾家财付靖,文簿匙锁,共二十床,曰:“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与其妻戎服跃马,一奴从之,数步遂不复见。靖竟佐命,封卫公。

    【评】吴长卿曰:“红拂见卫公,自以为不世之遇,视杨素蔑如矣。孰知又有一虬髯也,视李郎又蔑如矣。惜哉,不及见李公子也。”

    【注释】

    ①西京:隋朝以长安为西京。

    ②敛容:改作郑重的脸色。

    ③谢:表示歉意。

    ④红拂:红色的拂尘。

    ⑤排闼:撞开门。

    【译文】

    隋朝的杨素镇守长安的时候,李靖以平民身份求见杨素,杨素坐在椅子上,态度傲慢地接见了李靖。李靖向杨素深深行礼之后,说:“天下将要大乱,英雄群起。杨公身为国家重臣,理应谦恭下士,网罗豪杰引为心腹,怎么能坐在椅子上接待客人呢?”杨素听完这番话后,就急忙改变了态度道歉。当时杨素身边围绕着好几名侍妾,其中一位手拿红拂的侍妾长得

    最漂亮,她对李靖的言行特别注意。当李靖告辞离开之后,她特地跟随李靖出去,站在台阶上手指小吏说:“赶快去问问刚才离去的那位客人,他科举功名第几,现在家在哪里?”李靖都详细回答了小吏,那侍妾在一旁听完之后,又默默复诵了一遍才进入屋子。李靖回到旅店后,睡到半夜五更天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并且很小声地叫他的名字。他打开房门一看,看到一位身穿紫衣,头戴纱帽,拄杖拿一只口袋的人。李靖询问,回答说:“杨家拿红拂的侍妾。”便请她进入屋中。侍女脱去外衣、纱帽,向李靖行礼,李靖惊慌答礼,并问她的来意,她说:“我服侍杨司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看到过不少天下豪杰,可是从来没有一位可以和阁下相比,因此特别前来投靠。”李靖听了这番话后,就问她杨素的为人,她回答说:“他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不值得去害怕。许多侍女眼看日后没有指望,都纷纷离开他,已经很多了。而杨公也不怎么追究她们的离去,我的计划很周密,阁下不必怀疑。”李靖问她的姓名,她只回答说:“姓张。”再问她家中排行,她回答说:“排行老大。”李靖看她的容貌举止,以及说话的语气,简直如天人一般。李靖意外得到红拂女,心中既高兴又害怕,然而下意识中又总感觉不妥,总感觉门外有偷听者的脚步声。几天之后,传出追捕红拂女的消息,但是言辞还不是非常的严峻。李靖觉得事不宜迟,立即让红拂改扮成男装,骑马冲出大门,奔向太原。两人途中经过灵石,投宿在客栈里。一天,厨房的炉火上正在炖着一锅肉,肉要熟了,红拂女披散着一头及地的长发,站在床前梳头,李靖在客栈外洗马,突然有一位客人来到客栈门口,他中等身材,蓄着满腮红胡子,骑着一匹跛腿驴,下了驴之后,把行囊丢在驴前,然后就进入客栈,取过一只枕头斜躺在床上,一双眼睛却一直盯着红拂女梳头。李靖见到后非常生

    手制止了李靖,让他先不要发脾气。红拂女赶紧梳完头,整理好衣裳,然后上前行礼,问客人姓名,客人躺在床上回答说:“姓张。”红拂女说:“我也姓张,算起来应是你的妹妹了。”急忙参拜。又问虬髯客在家中的排行,虬髯客答:“排行老三。”又问红拂女的排行,红拂女说:“我排行老大。”虬髯客高兴地说:“今天有幸认了一个妹妹。”红拂女招呼说:“李郎,来见三哥。”李靖向他行礼致意,于是三个人围坐着闲谈,虬髯客问李靖炉上炖的是什么肉,李靖答:“是羊肉,好像快熟了。”虬髯客说肚子饿了,李靖出去买来胡饼,虬髯客从腰中抽出一把匕首切肉,三个人一面配着饼吃肉,又要酒来喝,虬髯客从皮囊中拿出下酒菜,原来是一颗人头和一副人的心肝,虬髯客把人头放回袋中,用匕首切开心肝,邀李靖一起吃,并且说:“这个人是天底下最忘恩负义的人,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他并砍下了他的头。”接着又说:“我怎么看李郎你都只是一个穷书生的样子,你是怎么得到这位绝世美人的呢?”李靖不敢有所隐瞒,就将结识红拂女的经过说给了虬髯客听。虬髯客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光凭你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获得美人心,那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李靖回答:“想暂时去太原避一阵子。”虬髯客说:“据术士观察星象,说太原上空有股不寻常的云气,我也想要去太原看一看。”于是李靖谈到自己将去拜访李世民,并和虬髯客约在太原汾阳桥碰面,说完虬髯客就骑上驴走了。到了两个人约定的日期,虬髯客和李靖都依约而来,两个人再度碰面都十分高兴,李靖假称虬髯客会看相,托友人刘文靖介绍去见李世民,两个人一见面,“李世民是个真命天子。”虬髯客说,就颓丧地回家。于是虬髯客邀请李靖夫妇来到自己家中,介绍妻子和他们认识,酒宴十分奢华,另外变卖了家中的财物,将变卖的钱财,装了满满二十床的东西,说:“赠给李郎辅佐真主建功立业。”他自己却和妻子穿着军服跨上快马,带着一名奴仆飘然而去了,一眨眼便看不到踪影了。后来李靖辅佐李世民统一了天下,被封为卫国公。

    【评】吴长卿说:“红拂女见李靖,以为遇见当世奇才,把杨素看得一文不值;日后又碰上虬髯客,那气度又

    远胜李靖了。可惜啊,当时红拂女未能遇见李世民。”

    沈小霞妾

    【原文】

    锦衣卫经历沈①,以攻严相得罪,谪佃保安。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皆嵩客,受世蕃指:“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顺因与楷合策,捕诸白莲教通虏者,窜名籍中,论斩,籍其家。顺以功荫一子锦衣千户,楷侯选五品卿寺。顺犹怏怏曰:“相君薄我赏,犹有不足乎?”取二子杖杀之,而移檄越②,逮公长子诸生襄。至则日掠治,困急且死。会顺、楷被劾,卒奉旨逮治,而襄得末减问戍。襄之始来也,只一爱妾从行,及是与妾俱赴戍所。中道微闻严氏将使人要而杀之,襄惧欲窜,而顾妾不能割。妾曰:“君一身,沈氏宗祧所系,第去勿忧我。”襄遂绐押者:“城中有年家某,负吾家金钱,往索可得。”押者恃妾在,不疑,纵之去。久之不返,押者往年家询之,云:“未尝至。”还复叩妾,妾把其襟大恸曰:“吾夫妇患难相守,无倾刻离,今去而不返,必汝曹受严氏指,戕杀我夫矣?”观者如市,不能判,闻于监司。监司亦疑严氏真有此事,不得已,权使妾寄食尼庵,而立限责押者迹襄③。押者物色不得,屡受笞,乃哀恳于妾,言:“襄实自窜,毋枉我。”因以问亡命去。久之,嵩败,襄始出讼冤,捕顺、楷抵罪,妾复相从。襄号小霞,楚人江进之有《沈小霞妾传》。

    【评】严氏将要襄杀之,事之有无不可知,然襄此去实大便宜,大干净。得此妾一番撒赖,即上官亦疑真有是事,而襄始安然亡命无患矣。顺、楷辈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萃于一门,盛矣哉!

    【注释】

    ①沈:进士出身,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因得罪严嵩父子被害。

    ②越:绍兴,沈的家乡。

    ③迹襄:追查沈襄的踪迹。

    【译文】

    明朝锦衣卫经历沈因批评丞相严嵩而获罪,被没收田产才得以保全一命。当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府的同党,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指使他们说:“只要你们能为我除去心头痛,功大者封侯,功小者封卿。”杨顺和路楷商议,拘捕有通敌嫌疑的白莲教徒,将

    升为侯选五品卿寺。因此杨顺满心不高兴地说:“丞相是否认为我不够尽力,不然为什么对我的封赏这么少?”于是再下令杀沈的两个儿子,并且发公文逮捕沈的孙子沈襄。公文一到,官府立即逮捕沈襄。沈襄命在旦夕,正巧此时杨顺与路楷分别遭到弹劾,皇帝下令逮捕两人治罪,因此沈襄得以减罪,只发配边地戍守。当初逮捕沈襄时,他的一名爱妾也要求随行,而今沈襄也带着爱妾前往戍地。走到半途,沈襄听到严嵩派人来杀他的传闻,心中害怕,想趁机逃逸,但又舍不得丢下爱妾。爱妾说:“夫君身系沈氏一门香火,只管逃命,不要顾虑我的安危。”于是沈襄就骗押解的吏卒,说城中有户年姓人家,欠沈家钱,只要去就能讨得债款,愿将讨得的债款分送押解的大哥。吏卒见他爱妾在自己手上,就放心地答应他去讨债。过了许久,不见沈襄回来,吏卒便前往年家询问,年家的家人说根本没看见沈襄来过。吏卒找不到沈襄,再回到住所,爱妾一把揪住吏卒衣领,大哭着说:“我们夫妻二人患难相守,从不曾有片刻的分离,今天我丈夫出门后就不见他回来,一定是你们受了严嵩的指使,杀了我的丈夫。”在旁围观的人很多,众人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好请监司裁夺,监司心中也怀疑是严嵩指使,但又没有确实证据,只好暂时命沈妾寄住尼姑庵,而下令吏卒在限期内找到沈襄。吏卒遍寻不着沈襄,又多次遭到鞭打,只有哀求沈妾,强调沈襄是私自逃逸,表明自己的无辜,接着吏卒也弃职逃亡。后来,严嵩终于遭到弹劾,这时沈襄才露面申冤,官府将杨顺、路楷下狱治罪,沈襄与爱妾两人又再度团圆了。沈襄号小霞,楚人江进之着有《沈小霞妾传》。

    【评】严嵩斧子要把沈襄杀死,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知晓。而沈襄逃逸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事情也做得很干净利落。沈襄的小妾这么一番撒泼耍赖,即使是上面的官员也怀疑真有那么回事,而沈襄这才能够从容逃命而没有隐患。杨顺、路楷被治罪处死,他们的肉喂狗都不可惜,而这名小妾与沈氏父子一起名扬天下,忠义谋略智慧全都聚集在这家人身上,真是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