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迎刃

    【原文】

    危峦前厄①,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②。动于万全,出于不意。游刃有余,庖丁之技。集《迎刃》。

    【注释】

    ①厄:阻塞。

    ②掉臂:挥动手臂,谓有所作为。

    【译文】

    前面有险峰阻路,后面又有洪水逼来之时,人人都会感到棘手惶遽,我却要奋起振作。掌握全局而后动,一动就要出其不意。游刃有余,犹如庖丁解牛之技一样。集此为《迎刃》一卷。

    子 产

    【原文】

    郑良霄①既诛,国人相惊,或梦伯有介②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驷带及公孙段果如期卒,国人益大惧。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乃止。子太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说也。”

    【评】不但通于人鬼之故,尤妙在立泄一着。鬼道而人行之,真能务民义而不惑于鬼神者矣。

    【注释】

    ①郑良霄:字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专政自用,为诸大夫讨伐而死。

    ②介:带甲。

    【译文】

    春秋郑简公二十三年(前543)时,大夫良霄因专权,被驷带、公孙段等诸大夫群起而诛杀。有人在梦中见伯有(良霄字伯有)全身胄甲,披挂而来,对其说道:“壬子日我要把驷带杀掉,明年的壬寅日我还要杀死公孙段!”而驷带与公孙段果然在这两天相继死去,于是,与诛杀良霄有关联的人们更加震惊恐惧起来。子产是良霄被诛后立为郑国执政的。这些事情发生后,他把良霄的儿子良止和以前也被诛杀的大夫子孔的儿子公孙泄重新立为大夫,以安抚他们,这些事情才不再发生。太叔问其缘故,子产回答:“死人的鬼魂没有归宿,就成为无主游魂,并成为厉鬼而搅扰人。把他们的儿子重新立为大夫,就是为了能够有人祭祀他们,使他们有归宿。”太叔又问:“那么立公孙泄为大夫是为什么?”子产说:“是为了向人们解说存亡继绝的原因。”

    【评】子产不但通达人鬼之事,更妙的是立公孙泄这一招。鬼道由人来实行,真是能够一心为民而又不迷惑于鬼神。

    主父偃

    【原文】

    汉患诸侯强,主父偃①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而汉为定其封号;汉有厚恩而诸侯渐自分析弱小云。

    【注释】

    ①主父偃:汉武帝时人,为中大夫,上“推恩法”于武帝,即本条所言之谋。

    【译文】

    西汉时武帝忧患诸侯势力强盛,主父偃出谋令各诸侯王可以推施皇帝的恩泽,将自己的封地划开,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只要由朝廷为其确定封号就行。自此,汉室有了广厚的恩泽而各诸侯势力逐渐分崩离析弱小了。

    裴光庭

    【原文】

    张说以大驾①东巡,恐突厥乘间入寇,议加兵备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彼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即奏行之。遣使谕突厥,突厥乃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扈从②东巡。

    【注释】

    ①大驾:皇帝出行的队伍。

    ②扈从:随侍帝王出巡。

    【译文】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宰相张说考虑到天子大驾东去泰山封禅,恐怕突厥乘机侵犯边境,主张加派军队守备边防,他找来兵部郎中裴光庭一同商量这件事。裴光庭说:“天子封禅,是向天下表明治国的成功。现在将要宣告成功的时候却害怕突厥的入侵,这就显示不出大唐的强盛和功德了。”张说问道:“那怎么办呢?”裴光庭答道:“四方的夷国之中,突厥是个大国,他们屡次要求与朝廷和亲,可是朝廷一直犹豫不决没答应。现在派遣一名使者,要求突厥国派一名大臣,随从天子封禅泰山,他们必定欣然从命。只要突厥来人,那么其他外族的君长就没有不来的了。这样,边境上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张说道:“对!你的见解是我所不及的。”张说立即向天子奏明,按裴光庭的建议执行,派遣使者知会突厥。突厥于是派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进贡,并随从天子去泰山封禅。

    陈 平

    【原文】

    燕王卢绾反,高帝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几①吾死也

    !”用陈平计,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平乘驰传②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行,私计曰:“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女弟女媭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平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节,即反接载槛车诣长安,而令周勃代,将兵定燕。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后及吕媭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帝。”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

    【评】谗祸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谋,则为陈平;度远之足以消其忌,则又为刘琦。宜近而远,宜远而近,皆速祸之道也。

    刘表爱少子琮,琦惧祸,谋于诸葛亮,亮不应。一日相与登楼,去梯,琦曰:“今日出君之口,入吾之耳,尚未可以教琦耶?”亮曰:“子不闻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自请出守江夏。

    【注释】

    ①几:盼望。

    ②驰传:四匹良马所拉的驿车,紧急时方动用。

    【译文】

    西汉初,燕王卢绾发动叛乱,高帝(高祖)刘邦正在生病,就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领兵进击。即将出发的时候,有人散布流言蜚语,诬告樊哙,刘邦发怒了,说:“樊哙见我生病,竟然盼望我死!”便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受诏于床前,命令道:“陈平、周勃即刻乘驿车到军中。陈平到樊哙军之后,要立即将樊哙斩首。由周勃接替樊哙的职位。”陈周二人受过诏后,私下商议说:“樊哙是皇帝的故亲,平生功绩颇多,又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既亲且贵,皇帝在激愤的情绪之中想处斩樊哙,就恐怕他以后后悔。我们不如把樊哙拘禁起来而送交皇帝,让皇帝自己诛杀樊哙。”陈平到了樊哙军中后,令人筑坛,以节杖召来樊哙。樊哙拜受圣旨后,就反缚其臂乘坐囚禁犯人的槛车到长安去,于是周勃代替樊哙领兵定燕。陈平囚樊哙行之路上,听说皇帝驾崩,怕吕后和吕媭迁怒于他,就让囚车先去长安。后来,陈平遇到朝廷使者,命令陈平与灌婴驻守

    荥阳。陈平接受诏书后,立刻急驰进宫,大声痛哭,在高祖灵前向太后禀奏前事。吕太后对陈平表示了同情,说:“你出去的这件事就算了吧。”陈平趁此坚持请求太后让他任住宿宫中的护卫一职,于是太后任命他为郎中令,负责掌管宫殿护卫,太后并且说:“你还要教导、辅佐皇帝。”但此后因受到吕媭的谗言而未能这样执行。

    【评】同样是遭到谗言的祸患,考虑到应在近处以杜绝他人的阴谋,这是陈平的做法;认为应躲到远处以平息他人的猜忌,这是刘琦的做法。该近而远,该远而近,这些都会加速祸害的降临。

    刘表喜爱小儿子刘琮,长子刘琦怕有祸临身,便找诸葛亮问计,诸葛亮却一直没有回答他。有一天,两人一起登楼,上楼之后,刘琦让人把梯子拿掉,对诸葛亮说:“现在从您口中说出的话,只会进入我的耳朵,绝对不会有第三者听到,您还不能教我吗?”诸葛亮说:“你没听说过同为晋献公的儿子,申生留在国内是危险的,重耳逃到国外反而安全了吗?”刘琦恍然大悟,遂自请外放镇守江夏。

    于 谦

    【原文】

    永乐间降虏多安置河间、东昌等处,生养蕃息,骄悍不驯。方也先入寇时,皆将乘机骚动,几至变乱。至是发兵征湖、贵及广东、西诸处寇盗,于肃愍①奏遣其有名号者②,厚与赏犒,随军征进。事平,遂奏留于彼。于是数十年积患,一旦潜消。

    【评】用郭钦徙戎之策而使戎不知,真大作用!

    【注释】

    ①于肃愍:于谦,明景帝时为兵部尚书,加少保,总督军务。明英宗复辟后为人诬陷被杀,追赠太傅,谥肃愍,后改谥忠肃。

    ②有名号者:指大小首领。

    【译文】

    明永乐年间,成祖把多次征北战争中的降虏大都安置在了河间、东昌一带,经过生养蕃息,他们形成了一个骄悍不驯的群体。到正统年间,正当北方瓦剌部落的也先进犯京师的时候,他们将要乘机骚动,几乎酿成变乱。直到景泰年间,朝廷发兵镇压两湖、贵州及广东、广西等处的民众造反时,于肃愍(于谦的谥号)奏请皇上,派遣他们中的大小首领,厚以赏犒,让他们随军征进。战事结束后,经过奏请,他们就留到了这些地方。

    于是,数十年的积患,悄悄地消除了。

    【评】于谦用晋朝郭钦迁徙戎狄的计策却能使戎狄毫无所知,真是作用很大,高明得很啊!

    刘大夏 张居正

    【原文】

    庄浪土帅鲁麟①为甘肃副将,求大将②不得,恃其部落强,径归庄浪,以子幼请告。有欲予之大将印者,有欲召还京,予之散地者,刘尚书大夏独曰:“彼虐,不善用其众,无能为也。然未有罪。今予之印,非法;召之不至,损威。”乃为疏,奖其先世之忠③,而听其就闲。麟卒怏怏病死。

    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当逮。朝议皆难之,谓朝弼纲纪之卒且万人,不易逮,逮恐激诸夷变。居正④擢用其子,而驰单使缚之,卒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而锢之南京,人以为快。

    【评】奖其先则内愧,而怨望之词塞;擢其子则心安,而巢穴之虑重。所以罢之锢之,唯吾所制。

    【注释】

    ①土帅:由当地土司担任的军职。鲁麟是庄浪卫世袭指挥。

    ②大将:即总兵。

    ③先世之忠:鲁麟的父亲曾领兵平叛,官至甘肃总兵。

    ④居正:张居正,明万历间首辅,大政治家。

    【译文】

    明代,庄浪土帅鲁麟是甘肃副将,他因争甘肃总兵的官职没有成功,便依仗自己部落的势力强大,直接回到庄浪,以儿女年幼为由请假告休。对此,朝中议论纷纷,有主张把大将印信授与他的,有主张召他进京,给他个闲散职务的。尚书刘大夏排斥众议,说道:“鲁麟性情残暴,不善于运用他的士卒,是没有作为的。然而他没有犯罪,现在,给他将印,不合法制;召之不来,有损威信。”于是向皇帝上奏,奖励鲁麟先世的忠勇功绩,对鲁麟却听其闲居。后鲁麟最终怏怏病死。

    明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应当逮捕。朝臣们议论纷纷,都感到这件事很难办,说沐朝弼府中士卒近万人,不易逮捕,逮捕时恐怕激成兵变。首辅张居正就提拔了沐朝弼儿子的官职,并专派使者驰往沐府将沐朝弼擒获,府中士卒不敢动手。捉来沐朝弼后,张居正请求

    【评】褒奖鲁麟的祖先,这样就使他内心愧疚而无从发出抱怨的言辞。提拔沐朝弼的儿子,使他心安而内部出现猜疑之心。因而不论是罢黜,还是禁锢,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