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篇第七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①,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②。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财货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③?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④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⑤,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⑥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
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注释】
①审:详细、周密。
②动静:隐藏改变的情况。
③几何:若干,多少。
④知睿:智慧。知,通“智”。
⑤极其恶也:达到对方厌恶的极点,意思就是让对方讨厌到极点。
⑥错:通“措”,安置。
【译文】
古代擅长治理天下的人,肯定能够衡量天下的形势,猜测诸侯国的实际情况。衡量天下的事情但是不严谨,不了解诸侯国的实际情况,如果猜测的情况跟事实不相符,就没有办法知道天下的世事变化。
怎么样才能算是“衡量权势”呢?那就是度量大小,计划多少。衡量财富是否存在,猜测老百姓是富裕还是贫穷,富裕和贫穷的程度有多少;明白地势是险峻还是平坦及哪里重要,哪里危险;谋划思考哪里有好处,哪里有坏处;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亲密或者是疏远
,哪个是贤才,哪个智谋不足;哪些宾客更加聪明?观察天时什么时候会带来灾祸,什么时候会带来福气?跟诸侯之间谁能被任用,谁不能被任用?老百姓内心是否聚合,哪里比较安全,哪里比较动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怎么察觉老百姓是否有叛逆之心?能够知道上面的,就是能够观察形势的。
猜测事情就是:一定要在对方开心的时候,去让他们的欲望更加膨胀,他们有欲望,就不能够不袒露实情;又一定要在对手最害怕的时候,去让他们更加害怕,他们感到害怕就不会对实情有所隐瞒;情绪和欲望一定会因为变化而失去。触动了情感却不能够发现喜欢和厌恶的情感变化,就暂时先不跟他深入交涉,与他身边所有亲密的人交谈,掌握他的情感归属。对一些在内心中发生的情绪变化,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一定要根据
他所表现出来的来深入探索他要掩盖的真相。这就是揣摩灵魂深处真实情况的办法。
【原文】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①,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②、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③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④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⑤。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注释】
①说人主:向人主说实情。
②先王之道:古圣君王的法则。
③本:基本原则。
④时其:选择好的时机。
⑤生事美:意为成事之美。
【译文】
谋划国家大事的人,一定要仔细地观察
形势,向君王献计的时候,要仔细地猜测实情。谋略计划、考察实情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明白揣术的方法并且会灵活运用,就能够做到“贵”、“贱”、“重”、“轻”、“利”、“害”、“成”、“败”所有的目标,这都是使用揣术的好处。因此,即使有古代君王的原则,带有聪明智慧,不用揣术,那些被隐瞒的实际情况就没有办法被发现。这是计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而且也是游说中重要的原则。人们心中经常发生一些事,但是却无法事先知道。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已经预测到,这是无法做到的。所以猜测实情是很难操作的,时机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当小虫开始蠕动时,也存在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细小的变化随之发生。这些猜测实情的办法要经过整合被整理成华丽的文章,然后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