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个很难听的机器人名字

    他们最值钱的程序室内测试完毕之后,他们又陆续测试了自己编写的一些程序,其中有舒杰编写的入门级物体识别系统(内置专业数据库也是下载的免费的)、舒杰编写的防碰撞系统以及师兄编写的通讯系统。所有的测试都比较业余,并没有文字和数据记录,所有得出的结论都以主观认同来作为判断标准,毕竟还很年轻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也还有很多知识是需要他们不断去学习的。

    也正如他们并不知道在机器人大咖的世界里,机器人的系统是要分很多等级的,也叫机器人系统的数据量级。也就是自己机器人的所有程序和数据文件的占用空间数量级别,舒杰他们机器人的一整套软件系统,包括下载的程序和数据库文件数据量不到50个G,其中舒杰和师兄自己编写的几百万条程序语句占到了不到1个G的空间。虽然这几百万条程序代码也是他们拼了命、熬了很多个夜、牺牲了很多个周末才完成的,但与专业级动不动上亿条语句、占用空间几百个G相比,差得简直不只是一两条大街的距离。

    而此时冯*卡曼上百人的团队,已经创造出了超过一百亿条语句的顶级程序,这种顶级程序让冯*卡曼的机器人在智力测试中取得了79分的世界顶级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于人类的平均智力,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给予任何指令,就能根据周围的空间、时间以及人物和任务做出相对应的举动或反应。这一最新的重磅消息,又将冯*卡曼的《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推向了舆论的高潮,机器人的未来似乎已经完全掌握在了冯*卡曼的手里。

    并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的舒杰和师兄,居然给他们的机器人配置高达10T的硬盘,殊不知绝大多数空间都被闲置了起来,无知并不可怕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相当的无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机器人是否具有智能水平。事实上他们的机器人所有的行为动作都只能依靠按键和摇杆才能被驱使,所以说几乎不存在智能水平。这也是绝大多数机器人玩家设计机器人的一个通病,在他们眼中机器人能够拥有霸气的姿态、较高的速度以及一些别人无法实现的功能便是人工智能,能与人对话聊天似乎就拥有了智能,天真的以为能够准确无误地送一个快递就敢配得上“智能”机器人的名号。殊不知真正的“智能”机器人是能够自己思考的,在没有任何的预设程序的作用下,自己主动地根据身边时空环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所有认知,并且能够将这种超级认知积累;并且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展开自己“人生”需要一个第一要素,这个要素不是别的,那就是第一次睁眼时对“主人”的确认。这一点的难度是顶级的,这才是“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没有智能机器人最本质的区别,这一标志性的动作在冈阪一雄的机器人身上没有,在冯*卡曼的机器人身上也没有,舒杰和师兄的机器人更提都不用提。而放眼整个世界,唯有一个人的机器人是具备这一标志性动作的,那个人的名字叫为吴为。

    对自己机器人绝对满意的舒杰和师兄,终于开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给机器人起名字。师兄皱着眉头看着舒杰说:“我们的机器人弄了半天了,都还没有一个名字,这么生猛它,叫它什么好呢?”

    “也是,什么都忙好了,结果连个名字都没有。”

    两个人进入了若有所思的状态,问题和答案此起彼伏。

    “神行者,怎么样?”

    “还是算了吧,跳跃机器人能跑80公里每小时以上的速度,飞行机器人那都是几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我们还是不要叫这个名字吧,免得被人笑。”

    舒杰的提议立即就被师兄给否定了。

    “不锈钢1号?或者叫侦察兵1号?你想用我的那个通讯监听技术……。”

    “不锈钢是你编出来气我的吧,还不如叫铸造者,侦察兵这个名字很容易暴露自己,你就不怕招风被抓起来?”

    “要不然我们各自想10个机器人的名字,如果有一个名字重叠就用那个,如果没有重叠的就再写10个,怎么样?”

    舒杰点了点头,然后立即拿来了纸和笔,两个人就开始了在纸上涂涂改改。十多分钟过去之后拿出来一比较,还真有相同的一个名字——“罗伯特”。这个是被用得烂掉了的名字,使用率高得离谱的名字,但对两个工科男来说,取个艺术点、贴切点的名字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于是草草了事,给他们的机器人取了一个非常难听的名字,不过这也算是给连续几个晚上的室内基础测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完成了主要模块的设计工作之后,接下来舒杰和师兄的设计重心就在于各自存在争议部分的设计工作,也就是舒杰继续弄他的空压机助力系统,师兄搞他的通讯监听系统,为此师兄还特地给他的这个设计取了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做透视镜项目,所以说并非取不出好名字,只是兴趣点并不在这里。

    他们所有之前完成的工作都仅仅是基础而已,接下来各自为阵做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决定他们的机器人罗伯特与众不同的关键,同时也是他们的机器人能否进入到第二天比赛的关键。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