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济南知府送来了顾大学士的书信,看来这位老大人对孙女婿也是关心, 宝玉礼貌的接过书信将人送走。杜竑拆开了书信, 他刚看了两行就脸色阴沉, 将信递给了宝玉。
宝玉看着顾大学士一手漂亮的欧体手书,上面告诉皇太子, 皇帝已经拟旨派鲁王前往山东, 并令皇太子即刻赶赴金陵祭祖,不得延误。
“鲁王殿下并非刻薄之人,”宝玉将手书折好还给太子:“也不是会受人摆布的傀儡。以我之见, 他只会听陛下的话。”
杜竑靠在椅子上,叹息道:“父皇的意思……父皇的意思就是尽快剿灭,尽快让人给他挡灾!”
“殿下!”宝玉打断他的话, “殿下慎言。您不能因为这件事怨恨圣人,那是圣人,您的父亲。”
杜竑气的扭头不看他, 这个时候居然装起道德君子, 贾宝玉你真行!那种话让皇太子此刻受伤的内心有点不舒服, 就好像和他滚上床之后, 贾宝玉翻脸不认人似的。虽然杜竑明白, 宝玉是劝他不要和父亲正面对着干,可他就是不高兴。
太子怎么了?太子要求情人哄哄自己很过分?呵呵, 杜竑摆出一副“孤不高兴”的脸色, 而贾宝玉……放在平时宝玉一定不搭理他, 可今时不同往日, 宝二爷觉得对杜竑应该更怀柔一点。于是他脸上带笑的凑到了太子身边,也不管对方理不理他,也和人亲亲热热的说起了私房话。
“不是还有几天,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差,在鲁王过来之前解决民变。”宝玉将手放在了杜竑腰间:“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对吧,你说呢?”他轻轻撞了一下太子的肩膀。
杜竑没忍住笑了,回握住宝玉的手:“谁和你生米熟饭的。不过说正经的,你赶快趁着这个功夫,想法子去和灾民首领谈谈,迟则生变呐。”
他所言不错,几日之后朝廷明旨发下来的时候,被派来山东剿匪的鲁王神奇的成了齐王!
“朝令夕改!”杜竑脸色通红的将廷寄猛地拍在桌子上,宝玉都替他手疼。齐王杜翊不比鲁王杜竣,这个王八羔子为了讨好亲爹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杜承业这是铁了心不管肥城灾民了。
宝玉原打算劝着杜竑将事情抹平了,他们安生的离开山东便罢,可皇帝这个态度反而勾起了宝玉的逆反心。皇帝就能用别人挡灾?当年黄巢义军杀进长安城的时候,皇室如丧家之犬、流离失所,而朱门大户可是被拖出来扔进锅里煮的,一群记吃不记打的东西。
“高祖皇帝在时,常说体恤百姓,爱惜民力。万没想到,国朝百余年,居然成了今天的样子。”皇太子喃喃自语,“我们这回也只能看着了。呵呵,杜翊,他必定会做个体察上意的好儿臣。”
宝玉摇摇头,他扳着杜竑的肩膀,语气强硬:“殿下,齐王还没来,我们也没有输。”他站直了看着杜竑:“我马上就去肥城和灾民首领谈判,让他们放下武器就就地投诚。”
“之后呢?”杜竑反问道:“杜翊来了,若是他非要抓出领头的怎么办?若是这小子为了讨好父皇,干脆大开杀戒又如何?”
“不可能。”宝玉斩钉截铁:“殿下,齐王做梦都想取你而代之。一旦您处理好了民变,他也好,陛下也好,都只能认了既定事实。可这一遭注定会惹圣人不高兴,就看殿下您如何抉择了。”
杜竑嘴唇被他自己咬得红肿,宝玉靠近他,四目相对之时,杜竑下定决心:“你去肥城,我马上调动钱粮准备抚民,不管什么后果,我都担下了。”
两个年轻人当然不会知道,为什么皇帝突然改了主意,说起来这都要怪太上皇。
数日之前,皇帝杜承业去给太上皇问安视膳,父子两个人交流一番难免提到朝政。皇帝就说起了太子似乎有些优柔寡断,没想到太上皇倒很是欣赏长孙所为,这也没什么,杜承业并非那么小心眼的人。偏偏上皇说了一句话,戳到了杜承业的软肋上。
“竑儿这样为百姓着想吗?”太上皇一副老怀大慰的样子,对皇帝笑道:“他还年轻,有些东西你可以慢慢教导,但这份心地难得。自幼养尊处优,没有自大狂妄反而知道体恤民力……倒让我想起了承宗,你哥哥当年也是这样啊。”
悼太子杜承宗,皇帝微笑着点了点头,陪着太上皇追忆一番长兄,内心深处却翻江倒海。等到回了书房,皇帝看着已经拟好的谕旨,亲自动笔将鲁王竣的名字划掉,改成了齐王翊。看着“令齐王杜翊前往山东”一行字,杜承宗这才觉得心里舒坦不少,有心情去探视怀孕的贤德妃了。
这道命令发布的时候,朝野也略微惊讶了一下,因为之前皇帝自己也说了,他想让鲁王前往。如今变成了齐王,看来这对父子也算和好了?之前皇帝不是太爱用齐王吗。
一般人不过是当一次吃瓜大臣,和与太子亲近的人家就想得多了:郑老尚书目瞪口呆,而已经致休在家的老顾大人也傻了眼,这不成了他给皇太子传假消息!鲁王会尊重太子,可打着奉旨旗号的齐王只会和太子作对……糟了,现在再写信又来不及,老顾大人一声长叹,真是天不助我。
就在京中相关人士窃窃私语,齐王杜翊趾高气昂离京准备立功的时候,贾宝玉单人单骑来到了肥城。
杜竑站在窗前,小高刚刚进来劝他睡一会,可他睡不着。太子脑子里不停地翻腾着此事成功之后,他需要面对的压力,还有宝玉……他们这段关系又该怎么办。京中耳目众多,他们就不能像现在一样朝夕相对了,东宫殿下皱着眉毛,他得想个万全的法子。
至于肥城之事,杜竑的确下定决心不假,但在宝玉离开之后,他也对山东总兵下令,倘若里头的灾民要对贾珏下手,山东总兵立刻杀进肥城!
虽然希望宝玉能够立功,可杜竑更担心他为失去理智的灾民所害,皇太子双目微阖,希望此事能够让他们得偿所愿,不要血流成河。
济南府距离京城不算很远,齐王杜翊也是立功心切,快马加鞭三日之内就感到了济南府。满心要讨好父皇的齐王,兜头就被浇了一桶冷水,济南府都在讨论“皇太子仁慈宽厚,肥城民变妥善解决。”
解决了?那我来做什么?齐王晕头转向,抓着前来迎接他的宝玉问道:“那群暴民被解决了?皇太子处死他们了吗?陛下的意思……”
“请齐王慎言!”贾宝玉义正辞严的警告道:“如今民变妥善解决,灾民也都回归乡里开始种田。东宫上奏陛下,这是大魏朝的福气,陛下待东宫一体同心。不过,”宝玉恶意的低声笑道:“想来陛下觉得齐王的差事也无所谓,所以没有特地告诉您罢了。”
杜翊脸色通红,他气的咬牙,宝二爷却状若不知,只管将齐王引入知府衙门。作为藩王,杜翊要叩拜皇太子殿下,齐王极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被羞辱了。
“二弟请起。”杜竑这次没有等弟弟还没拜下去就叫他免礼,而是扎扎实实的看着杜翊二拜六叩行了大礼才叫起。宝玉说得对,齐王和自己作对,自己不能总惦记什么风度,应该让杜翊认识到,自己才是皇储。
杜翊站在厅中,听皇太子打官腔:“吾弟一路辛苦,此间事了,吾弟就当成一次观风历练罢。”不等杜翊开口,皇太子又道:“不若我上书父皇,吾弟与我一起前往金陵祭祖?”
齐王眼睛一亮,他忙不迭的表示这样很好,这是个好主意。杜竑微笑着应允马上就写信回京,求皇帝让杜翊一起过去。
宝玉站在门口处,他的肚皮都要笑破了,这种自来由皇太子独自完成的事情,皇帝怎么也不会让齐王跟着一起去。太上皇还在呢,哪怕杜承业要发疯,也会有人能拦着他。可怜齐王一番臆想注定成了一场空,啧啧,倒霉孩子。
太子与齐王这一番“兄友弟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起码稳住了齐王,让太子借故多留两天,而宝玉与山东众官也对肥城进行了一番收尾。实际上从地方官的角度来说,皇太子派人出面稳定局势,没有激起更大规模的民变,这是意外之喜。
考虑到死了的奉圣公和肥城知县等人,地方官员是不乐意朝廷强硬处置的,京城离着远,他们可就在山东。要死肯定是他们先死,这种事情谁都想得明白,是以在宝玉表示之前种种,诸如贪腐等问题,皇太子不追究之后,山东众官还是非常配合的。
至于齐王,他毕竟没有过独自办差,也没有皇太子那种信息渠道,站在一个更高处对帝国进行俯视。所以,哪怕他事后觉得长兄不该那么热情的邀请自己一同祭祖,但他也不明白这里头的内情。对于官员来说,齐王是来抢功的,相比较而言,替他们担待了这件事的皇太子还是更可亲一些。
四月初,皇太子收到了皇帝的亲笔手谕,皇帝允许齐王跟着去祭祖,而且明确写道,皇太子主祭,但加一个副祭,让齐王担当。
宝玉深吸一口气,皇帝行动真够快的,耳光这就抽在了杜竑的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