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听太太身边的金钏姐姐说,姨妈最近常往太太房里去, 而且不久之前太太好像因为什么事情跟老爷弄得不太愉快。”
马车中, 探春和黛玉坐在一起, 迎春带着惜春坐在另外的车上,而宝玉骑马骑到一半, 也溜上了这驾马车, 为的就是听探春告诉他这件事。之前在荣庆堂,宝玉就发现老太太也是知道这件事的,而且对二太太很有意见, 可她没有对宝玉说,宝玉也不能问。
如今正好妹妹心知肚明,他借机打听一下, 原来又是薛蟠这小子,之前因为调戏秦钟而被自己挤兑出京城。原本薛蟠是跟着薛家商队出去行商,也算历练学习, 这也算是好事。起初一切顺利, 薛蟠也明白, 自己在外人生地不熟, 需要收敛脾气。
可惜, 就在他本人也向好的方面变化的时候,商队在西南边疆遇上了暹罗国商人。好像在某个青楼, 薛蟠与对方因为某个青楼女子大打出手……这次不是薛蟠打死别人, 而是人家将他打的半死不活。薛姨妈来找二太太, 一是商量着要将儿子接回来, 二是想抓凶手归案。
宝玉笑出了声,而探春和黛玉略带惊恐的看着他,宝玉坐在那里看着两个妹妹的表情:“别这样看着我,你们想啊,当年薛蟠打死冯家公子,冯家人也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捉拿凶手归案’如今居然轮到了薛家抓人……真是太可笑了。”
听他这么一说,黛玉也叹道:“旦夕祸福,又怎么是常人所能知。父亲在世曾经说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可如果做了好事,都没有好报的话,岂不是心中不平。”探春摇摇头,转而冷笑:“不过,若放在薛家公子身上,怕是他自己并不会认为做错了什么吧。要不是对方也不是简单人物,又比他厉害,他怎么会想到自己能倒霉呢。”
浪的太过分,踢铁板了,虽然是自己亲表哥被打了个半死,可宝玉真心不同情他。只是想想他那位“前妻”薛宝钗薛大姑娘,才是真惨,万一薛蟠有个好歹,可就叫孤儿寡母。而薛家宗房只有两支,一个就是长房薛蟠这一支,而大宗二房就是薛蝌。
薛家那边能按住吗?如果按不住薛家旁系,大权旁落,薛家还是会让荣国府出手帮忙。又或许,薛家旁系看见大房的姻亲,就根本不会闹事……
这里头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宝玉一时竟想住了,他沉默不语,探春看着自己的哥哥,又看向了黛玉。黛玉叹口气,看着宝玉问道:“你觉得薛氏旁系能稳住吗?或许他们会觉得,自己只是让长房退出,薛家姨妈和宝姐姐的份子不会变,而这样既维持了她们母女的生计,又让薛家的生意可以运转。”
宝玉抬起头,黛玉继续道:“这样,王家和荣国府,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没了男丁,归根结底薛蝌一样是旁系,反正不是荣国府二太太和王子腾大人的亲外甥。只留下孤女寡母的时候,保障了她们的往后,王家、贾家都不会太过逼迫薛家,否则还能如何?
在他们看来,是绝对不可能想到让薛宝钗接管薛家的,宝玉眼睛一亮,让薛宝钗接管薛家……当然,此事尚需从长计议,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不行的。什么“薛蟠、薛蝌都是男人,办事更方便些。”这种鬼话,宝玉能找出一百条反驳过去。
倘若不是捅了篓子,薛蟠也不过是一辈子当个富贵公子,养尊处优,就算他出门行商,都带这样一半玩乐的心思。这样看来,他和深闺女儿有什么差别?
对了,当然有差别,深闺千金好歹不会动手强抢民男!
宝玉带着她们来的是黛玉的庄子,不过距离贾府自己的田庄离着很近,当年贾敏随林海外放出京,这样的安排更方便照顾一二。不过,说是相距很近,也有几里地的路程。林管家带着下人已经准备好了一切,黛玉下车略作梳洗之后,就在田庄正房为父母上香祝祷,愿他们早登极乐。
之前和老太太说的是在庄子上住一夜,大概两天时间就回城里,不过现在宝玉改主意了。初春已至,这一路外头的草木都拔出了绿色,方才他下车骑马的时候,他家小妹妹惜春还小心的问他,一会能不能下车瞧瞧这满目浅翠。
借着这个机会,让姐妹们多接触野外也是好的,何况之前为了方便,他让含光将伊内斯也弄到了庄子上。还有贾雨村,宝二爷看着黛玉面对父母灵位潸然泪下的样子,又想到了吏部贾大人。他们也许久没见面了,怕贾雨村半夜都能笑醒,以为甩开自己这个瘟神了吧。
呵呵,哪有那么容易,上了贼船,就不要想下来了。
所以吧,实际上这个“赏看初春景致”,不过是宝玉终于绕开荣国府那么多人口方便办事找的借口而已。然而饶是宝玉,也不能算到每个突发情况,比如现在,他刚刚陪着带上帷帽的惜春,打算带着小妹妹骑会马,就听见了耳熟的喊声。
“哟,宝兄弟!”辅国将军杜煦一脸的春光明媚,骑在马上悠然的看着他……和身后的小姑娘。
宝玉侧身一步挡在惜春身前,语气带着警告:“你吓着我妹妹了。”
“小贾姑娘?”杜煦纵马上前,抱拳行礼:“在下杜煦,不过不是辅国将军,是镇国将军。”
惜春回以福礼,宝玉奇道:“几日不见,你这又升一级?”
“哈!”杜煦嗤笑:“圣人给我升了一级爵位,老子现在是正一品武官了,然后告诉我,不必再去北疆……等到合适的机会,会给我差事的。现在,让我每隔一段时间进宫陪着太子读书,”杜煦忍了又忍,最后还是忍不住了:“我都二十二了!”
满腹怨气,惜春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年纪又小,平日听着“读书无分年岁”还不觉得什么。可宝玉收起笑容、眉头紧锁,皇帝这什么意思?
因为杜煦是宗室,所以刻意不想让他立下大功?这么一说,大魏朝的宗室在开国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名将了,皇帝不乐意杜煦在这上面出风头也不是不能理解。想到这,宝玉也没法在说什么,只好劝杜煦自己看开。
杜煦又能如何,他心里憋着气所以跑来郊外庄子上散心,这才遇上了宝玉兄妹。镇国将军显然是放飞自我,还让人备了一车野味、野菜给宝玉:“其实不是给你的,是给咱们小妹子的。小贾姑娘,实在对不住,你宝玉哥哥得借我一阵,不能陪着你了。”
惜春从来没见过这样饶舌风趣的男人,她躲在宝玉身后,此刻小声道:“不敢当,将军客气了。”
宝玉噗嗤一笑,拉着妹妹的手:“别和他客气,这是跟我一起出征的兄长,四妹妹认认他,这是个可靠的人呢。”
惜春又行一礼,宝玉又叫入画陪着姑娘,茗烟护着他们妥当进了庄子,看着他们进了庄门才算放心。杜煦拉上宝玉,二人背对着庄子往小溪那边骑马而去。
“虽然我不能去了,可这几日进宫还是听说了一点消息。”杜煦神秘的告诉宝玉:“原本圣人属意齐王劳军的,可不知为何,最近突然改了主意,要让鲁王竣随冯将军和你,前往前线。”
鲁王杜竣?宝玉回忆了一下,就是之前那位不声不响、安静的站在杜竑身后的小郡公。呵呵,宝玉勒马而笑,东宫怕是无所谓,可齐王一定不高兴。
“哦还有,”杜煦笑道:“那日太子召我去东宫,殿下还问起你,你怎么没去东宫看看他?”
“啥!”宝玉震惊的看着杜煦:“太子问的?”
杜煦认真的点头:“太子这段时间心情不佳,我去东宫那天,正巧太子少傅过来为殿下讲礼记,老头子捏着仲尼燕居那一段反反复复的讲……我眼看着殿下要不耐烦了。你说我也读过书,那堂堂一国皇储,非得和礼记叫什么劲?有什么用嘛。”
宝玉笑笑,现在读书人读书就是这样的,整体学问像是一块金子积木。每一小块都必须严丝合缝的拼好,一块一块齐整最后才算整体,如果为皇太子讲书,还有哪一部分略过不提,或者讲的不够深入,那都是师傅的失职。
反正最后皇太子,看上去必须要无所不知,金光灿灿。所以,太子的师傅怎么能贻人口实,擅自给皇太子删减功课。再说,皇帝春秋鼎盛,东宫哪里有那么多的公务,他不读书干嘛去。
“等回城再说罢,若还有时间,我就去东宫问安。”宝玉笑笑:“不过,我猜太子太傅、少傅他们怕是不太乐见我的。”
这个杜煦倒也知情,在那些士大夫看来,他们都是行伍的粗人了。何况一个是宗室,一个是勋贵,总围在皇太子身边,难免叫人觉得,太子殿下和武人走的太近,是不是要抛弃圣贤书……这些读书人呐。
“一会,杜兄就跟我回庄子上吧。”宝玉诚恳的邀请道:“正好咱们吃顿野味,而我妹妹中有守孝茹素的,她们在后头自己吃。我本来还担心没人陪我呢。”
杜煦当然答应了,二人顺着小溪慢慢回到林家的庄子,打了声招呼就去了荣国府的田庄。却不想,在门口被人给拦住了,拦着他的人还是贾琏的小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