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后记

    记得张悦然曾说过,她是个以卖梦为生的人。我想,我也是个类似的人,只不过我卖的不是梦,而是回忆。

    以前的我,会把或忧伤、或喜悦的文字都写进日记,但最终都会付之一炬。因为那些回忆,不堪回首,留着,只是徒增忧愁。所以后来,我开始讲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也讲自己的故事。它们离奇、荒诞、不合逻辑,它们浅显、粗鄙、难登大雅之堂。但我还是要讲。

    我想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纠结的亲情和扭曲的爱情。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笔调去书写,不想太过灰暗,也不想太过悲伤。故事始于一个女人的死亡,然后引出更多的阴谋和死亡。于是就有了这部小说。

    由于没有灵感,期间写写停停,不知中断过多少次,但最终还是顺利将故事说完。完成初稿时曾沾沾自喜,而后发现漏洞诸多,于是忍痛删改文章,查漏补缺,几经修改,终成现在这个19万字版本。它平实、质朴,就像农民身上的粗布衣,没有炫目华贵的坠饰,只有干巴巴的血肉。

    我觉得故事分为两种,好看的和不好看的,我希望自己写的是属于后者。我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喜欢,但至少不会被所有人讨厌即可。我不想讲纯粹的破案,也不想讲纯粹的推理,我只想讲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恩恩怨怨。有人说这故事在探讨社会伦理道德和心理状态问题,恕我粗鄙,难有此造诣。不过虚构故事而已,仅供茶余饭后愉悦,何必冠以大道理。

    朋友说此文与我之前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我不知她是赞赏,还是批驳之意。此前很少涉猎恐怖惊悚题材,自然不知其门道,若说让我有所受益的,当属曾经看过的恐怖电影,因而书写之时,画面感极强,渲染惊悚氛围笔触较多。

    从着笔开始,便对自己逻辑推理能力不抱信心,要知本人理科成绩素来差劲,理性思维不如感性思维,感性之人去写理性文字,着实费脑费力,而且极具挑战。但挑战也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

    前段时间蓦地发现自己很容易忘记一些事情,许是年纪大了,记忆力减退,不过还好,我没把这故事给忘了。是的,记住一件事是极其不易的。因为每天都会经历那么多事,又有多少是能够入脑入心的?

    当然,在此期间,我也要记住一些人,那些默默支持过我的人,那些为这本书的出版而付出努力过的人,那些中肯批评过我的人,那些恶意吐槽过的人……正是这些人,让我的生活变得不再那么无趣。我们都是幸运的人,我们都要常怀着感恩之心。感谢天,感谢你,感谢人民和大地。

    继续说回故事,故事里的男女主角以及其他人物涉及的关系比较复杂,三言两语很难说清,请自行查阅原文。不过,我只能说,唯有看到最后,才会知道真相如何。故事的结尾我想了很久,也设计了不同版本,但最终还是选了自己觉得最合适,却并非最温暖的一个。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留恋那种黯淡无光的结尾,但我觉得,即便是最黯淡无光的结局里,也会有幻想和希望。

    记得以前写过一些煽情的文字,现在看了掉一身鸡皮疙瘩。“我亲手埋葬了自己,然后等待着某一天可以遇到一个女人经过我的坟前,为我送上一束花,将我从冰冷的地底唤醒,我会带着我完完整整的爱情向她走去……”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写出那样的字句,或许只是因为心怀一种美好的期望,就像故事最后,王皓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红色的身影一样。

    人活着,总是要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