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读“男士衣着须知”
曾读到一篇“男士衣着须知”,专讲穿着打扮,颇觉有趣,也颇有感想。
“须知”内容多多,概括有“七不”、“一要”。“七不”:衣不称身的西装不要穿,天天一样的西装不要穿,缝合好了的西装外袋不要拆开,颜色拼贴的衣饰不要随意穿着,印有标语或警告字句的t恤不要穿,鞋面不光亮的皮鞋不要穿,消闲的日子不要上头蜡和定型水。“一要”:无论来自任何背景、从事何种职业,每位男士须要有最少一条领带,最好要有一系列款式各异的丝质领带,两条橙色的、几条有条纹的,甚至要有一两条最像样的名牌领带。
不读便罢,一读方知,我是大大的老土。不称身的西装我常常穿,因为我身材不伟岸,所买的西服不是偏长便是偏肥;同一套西装我曾天天穿,那时我第一次出国,公家发的置装费仅够买一套西装,没有第二套可换的;新买的西装,一回家就把本来人家缝好的外口袋拆开,准备揣小件物品用;皮鞋不是天天擦油,一周擦一次,难免有灰头垢面之时;颜色拼贴的衣饰倒是不穿,那是本能排斥花哨;印有“别理我,烦着呢!”一类文字的t恤衫,是小年轻的时髦,我只视为好玩,自己绝对不穿;不上头蜡也是本能的拒绝,同样是老土的表现。至于那“一要”,除了“最少有一条领带”可以做到外,其余都被我视为“奢侈”。那“一系列款式各异的丝质领带”,我压根儿就无意购买。所以,“须知”要求的那类“男士”,我其实是无法达标。
虽然我知道,那“须知”是劝人讲礼仪,按照规范穿着打扮,是提倡一种文明,营造一种讲究穿着的绅士之风。但细想起来,过分的规范,也是一种极端,它限制了自由,也约束了个性。规范得不现实,就难成风气。
在现实生活中,倒是俗语“穿衣戴帽,各好一套”更易为人接受。正规场合要衣着规范,是完全应该的,那是礼仪的需要;而平时则要自由,穿着随意,才显出多彩多姿。如今的世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衣着的追求,更多的还是自由和随意。头一次看见西方人旅游团到北京,曾让我感到惊讶——他们怎么那么随便,都没有穿西装,而是五花八门,穿啥样的都有,更没有一律的唐装。倒是我们的出国团队,常是一律甚至清一色的灰西装,如同一群穿校服的学生。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曾有不同习惯,不同色彩,这是历史现象,也是客观规律。
自由的意志,常常胜过规范的力量。坚守传统是一种自由,标新立异也是一种自由。标新之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常为守旧者惊讶甚至摇头,但开放和自由的意识,却宽容并日渐把它视为平常现象。头一次在王府井看到青年男女穿邋遢裤——裤管多洞裤脚破碎,头一次在伦敦街头看到女士穿木拖鞋,头一次在柏林闹市看到白人穿着毛式中山服,都曾强烈地撞击过我的视觉。但我的感觉,总是始则惊讶,继而感叹。这感叹归结为一句话,这便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由状态,才是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