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风从崂山来

    崂山,冷峻的山峰像铁骨铮铮的硬汉挺立在劲风里。冬天的劲风,决不像夏日那般风儿悠悠,温柔体恤。崂山的风,从春天吹到夏天,又从夏日吹到隆冬,风是崂山看不见的纱幔,有时轻柔而曼妙,妩媚且柔情似水,有时会刺骨而寒冷,凌厉且毫不留情……

    临近冬至的一天,我们走在崂山的羊肠小路上,已经变的不和煦的冷风从山中吹来,越过蓝天,越过白云,飞跃树梢,飞跃山峰,一只矫健的雄鹰乘着旋风直上云霄,在冬日的晴空中盘旋翱翔。这是2009年最后的冬天,茫茫山野里,料峭的寒风虽然一阵紧似一阵,但天似乎被饱蘸浓墨的大笔巧妙地涂抹成碧蓝,蓝得使人肃然起敬。光秃秃的树枝条迎风摇摆,不甘寂寞地依然挺身于如洗的蓝色晴空之下。

    冬日暖阳照耀在看似有些荒芜的原野,风拂蒿草,一片静寂,只有背包一族的登山鞋踏在荒草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2009年的余冬的寒气逼得山林在山风中瑟瑟发抖,我仿佛听得见流清河冰下的溪流仍在哗哗流淌,清澈而晶莹,沁冷又甘美,以顽强的生命力奔流不息。我奋力登上一个山峰,望眼远眺,不远处的旖旎大海顶着凛冽的海风卷起层层排浪,涌浪裹着风冲上岸边,泛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霎那间,一片片白莲般的花朵凋零在沙滩上,洇进黄金般的沙子中,转瞬间又夹杂着沙砾翻腾着蜿蜒悄然退而到大海,一望无际的海面复又暂时的沉寂,孕育着又一次更大的冲天排浪。

    收回目光继续登攀,不知走了多久,有时顶风有时顺风,就这样跟着风不停地前行,上坡下坡,穿插跳跃,时间像流清河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汇入金色的港湾,夕阳霞光里的几只渔帆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在风的摇动下缓慢而沉重地晃悠着,恍惚中将人们带进童年时期那无忧无虑的悠悠岁月中。

    山中,落日夕照,风声鹤唳,风将潮动的晚霞吹向天际的一隅,同时发出阵阵刺耳的啸声。登山的队伍正在返途中,迎着山里的风,在崎岖山道上留下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更像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就像在一条布满荆棘的荒野小道,只有艰难地不断跋涉,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和顺利返回到宿营地。

    渐渐地,天色暗淡下来,他们纷纷打开了头灯。一个跟紧一个!队员们传达着前面领队的口令。山野,慢慢笼罩在一片寂静的夜色中。由于冬季黑天早,队员们只好走夜路了。哎哟……一个女队员显然是不慎摔倒了,一个男队员快步走过去关切地问:怎么样,不要紧吧?好像是崴脚了,我走走看。女队员咬紧牙说,她脸上沁着冷汗。男队员将她扶起来,她刚吃力地迈出半步,便“啊”的一声又跌坐在地上。不要紧,我来背你!男队员不由分说,一下子将女队员背起,向着前方那一串串蜿蜒的灯火追过去……

    趴在男队员的宽厚温暖的背上,这个女队员的心头顿时涌起一阵热流,她掉泪了。她抬起头仰望夜空,满天的星斗遥远地眨着眼睛,异常灿烂。他俩和几个队员迷路了,他们跟不上大部队,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只好找了一个避风处“宿营”。山中的夜,昏沉而黑暗,夜风呼呼地吼叫,他们挤成一团和寒冷作斗争。星光下,不远处雾霭袅袅,山涧的浮云也变得灰厚。

    崂山的寒风吹透了他们的登山服,浓重的夜幕里山上每寸土地都是那样冰冷阴湿。队员们相互鼓励,轮流讲着蒲松龄的鬼故事和笑话,有人已经困得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飘起雪花,小精灵们在黑暗中漫天飞舞,一会儿他们的身上就落满一层厚厚的白雪。不知不觉中,东方破晓,晨曦里雪花悄然停歇,原先一片寂静的群山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啼啾悦耳。大山苏醒了,几缕晨光从山林的缝隙里洒落进来,四周一片空寂和静谧,几株在寒夜中冷得发抖的小树此时挺直了腰板,沐浴着阳光晨露。

    太阳出来了,太阳的光芒将山里的迷雾驱散,崂山的旷野上又响起了登山勇士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有人唱起了粗犷激越的黄土高坡。

    风从崂山来,黄昏,我们目送着太阳落山,一片辉煌;清晨,我们迎着太阳下山,万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