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雪域山城
奥地利西部蒂罗尔州的首府因斯布鲁克,顾名思义是茵河桥的意思。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茵河。我们驱车从德国到意大利,滑雪小城因斯布鲁克是必经的要津。一路上,我们经过这个山清水秀的城镇时终于见到了白雪覆盖的山峦。
因斯布鲁克是一座美丽的雪域山城,四周有阿尔卑斯山围绕,中间有茵河贯穿其中,山上的残雪把森林衬托得更加清新、脱俗。这里气候非常宜人,因为北面被山脉遮挡,带着阿尔卑斯山山上溶雪雪水的茵河从城中流过,带走了热量,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汽车沿河岸穿行,奔流而过的山区河流的哗哗声隐约可闻,非常悦耳,反倒给人异常宁静的感觉。在欧洲各地进入炎热夏季之时,这里海拔虽然只有500米,却成了一个最好的避暑胜地,巍峨的雪山把覆盖着如茵绿草的山坡衬托得更鲜艳夺目,形成一种绝美的山城气氛。冬季,这里又成了着名的国际旅游和滑雪胜地。
如今的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汽车一路飞驰中还能看见500多年前的金屋顶、皇宫教堂等古建筑。在因斯布鲁克境内,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一个连着一个,坐在车里抬头便能看见近在咫尺的雪峰,近得几乎连山的纹理都看得清,连绵的雪峰烟雾缭绕,白龙般环绕着雪峰,在灿烂阳光的映照下一座座耸立的雪峰泛着耀眼的金光,甚至连雪的光泽也显示出明暗分明。我坐在车里打开车窗,噼里啪啦拍了不少优美的照片。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整个国家就是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山区上面,因斯布鲁克是在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山区之中,它北临德国,南临意大利,西面通往瑞士,东面通往首都维也纳,地处布雷根茨至维也纳东西向谷地及经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这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在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山区之国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与维也纳、萨尔茨堡齐名,是奥地利三大旅游胜地之一。与大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西欧城市相比,因斯布鲁克同样有令人骄傲的人文景观,但它的自然景观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1363年,因斯布鲁克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支旁系管辖,从1420~1665年,因斯布鲁克一直是皇帝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间,即1490~1519年,因斯布鲁克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巴伐利亚早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尽管蒂罗尔在1809年的解放战争中进行了成功地抵御,但因斯布鲁克仍然落入了巴伐利亚人之手。直至1814年维也纳会议期间,因斯布鲁克才重新回到奥地利的怀抱,成为蒂罗尔的首都。因此,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此外,作为滑雪胜地,因斯布鲁克共有6个主要滑雪区域,59条缆车随时供游客使用,并只收取每人约280元的缆车费。滑雪季节从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5月,雪道总长200公里,海拔1200米。
因为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意大利,故白天没有停留,途径直插过去前往意大利米兰。但在回来的路上,虽然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决定在因斯布鲁克停留,开车浏览完吃晚餐。路上山雾笼罩,乌云压顶,即而下起雨来,却始终没有浇灭我们游览一下滑雪小城的兴致。黄昏十分,我们的西班牙产西亚特苹果绿轿车缓缓驶入因斯布鲁克小城。雨还在飘飘洒洒,整个小城笼罩在阴雨朦胧中,给人一种洗尽铅华尽清新的感受,这种感觉恬静、温馨、湿润。现在看来,因斯布鲁克小城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歌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在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的新城区。
我们在山下一家着名的古老酒店吃晚餐,虽然饭菜价格不菲,但制作精美、考究,而且味道非常正宗。身穿民族服装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成功地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并载入了体育盛会的史册。如今,因斯布鲁克是一座大学城,也是主教所在地,其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小城昔日成为王公贵族青睐的宝地,所以直到如今,在因斯布鲁克小城看见的宫廷城堡、宫廷教堂、凯旋门和黄金屋顶都是皇家权势的象征。因斯布鲁克城虽然已是一个具有非常现代化设施的城市,可是它还保留着中世纪时代的城市形象,如带拱顶的走道、半圆拱和凸出式建筑,街心的圣安妮纪念石柱和雕塑、小巧的凯旋门,表现的仍是歌特式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老风格。阿姆布拉斯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美丽的宫殿之一,也是全欧洲最古老的艺术品及军械收藏库。
我咀嚼着地道的奥地利美味,品着当地的红酒,偶尔抬起头瞅瞅窗外仍淅淅沥沥的夏雨,瞥一眼临座吃得津津有味的奥地利年轻恋人,听着房间里始终流淌着的轻缓音乐,心里却想:奥地利的美丽高山雪峰,就像维也纳的音乐一样,是世界上最唯美和浪漫的代名词,正因为因斯布鲁克城所在的蒂洛尔州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所以你无论是站在因斯布鲁克小城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皑皑的美丽山峰。
雨还在下,夜已经很深了。阿尔卑斯美丽的雪域山城因斯布鲁克因此显得更幽静、神秘了,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